又一条跨海通道来了。

12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

就在今年6月30日,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通车。不到半年时间,大湾区喜提两座跨海大桥通车,也两度迎来“缝合”时刻。

之前有经济学家预言:“深中通道将改变大湾区的经济地理格局。”深中通道开通后的车流如织,甚至堵车,一定程度证明了这点。

黄茅海跨海通道,又将给两端的珠海、江门以及整个大湾区,带来怎样的改变?

港珠澳,一路向西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

通道东起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经江门赤溪镇,终点位于江门台山斗山镇。

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包括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

黄茅海并非一个孤立海湾,而是同伶仃洋一样,是珠江口入海处的一片宽阔水域。珠三角水网纵横,地理学界称之为“三江入粤,八门出海”。珠江自东向西形成伶仃洋、黄茅海等喇叭形洋面,分八个口门,浩浩荡荡注入南海。

从地图上看,黄茅海跨海通道有点像“迷你版”的港珠澳大桥:同样位于喇叭状出海口处,同样是一桥跨越珠江口天堑,同样是大幅缩短两岸的交通距离。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两岸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半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茅海跨海通道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与先前通车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不同的是,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的两座城市经济体量都不大,2023年珠海和江门GDP分别为4233.22亿元、4022.2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为什么斥资130多亿元,花4年时间,把两座经济体量4000亿元级别的城市连起来?

据当地媒体报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另一个身份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让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粤港澳居民跨境购物、休闲娱乐成为潮流。

珠海已经率先享受到红利:今年上半年,珠海接待香港游客约176万人次,同比增长9倍;8月,珠海借助港珠澳大桥举办招商推介大会,20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18.5亿元;上个月,在珠海举办的第15届中国航展刚闭幕,香港机场管理局就宣布斥资约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的股权。

可以预见,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促进港澳的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进一步向珠西、粤西流动,带动更广阔的腹地。

从香港出发,由港珠澳大桥、鸿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系列超级跨海通道划出了一条长达100公里的“直线”,横贯香港-澳门-珠海-江门四城,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的港深极点、澳珠极点与珠西、粤西连成一线,打通了大湾区核心区域向西辐射的大动脉。

江门,期待“狂飙”

2023年,电视剧《狂飙》热播,让拍摄地江门迎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

在《狂飙》爆火前,江门已经是著名侨乡,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近530万人,比江门常住人口还多。

这种优势让江门较早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积累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度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全省第二城。

不止江门,同在珠西的中山在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一镇一品”产业发展模式,涌现出沙溪服装、小榄五金、大涌红木、灯都灯饰等名声在外的产业名片,与顺德、南海和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指出,中山、江门产业基础好,产业门类完备,培育了很多特色产业,但这些对现在的城市发展来说还不够。

与之相对,东岸的深圳历经数次产业升级,拉着东莞一起探索新兴产业,反观江门、中山经济重心还是传统制造业。

去年,珠东深莞惠GDP合计5.22万亿元,而珠西珠中江只有1.21万亿元。西岸三城“不敌”东岸一城,是珠江口“东强西弱”的现状。

东岸也有东岸的烦恼。深圳、东莞土地开发强度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深圳更是接近50%。深圳8821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甚至高于香港的7060人/平方公里和新加坡的7691人/平方公里。

而这恰恰是西岸的优势,以江门为例,陆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占大湾区的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六城面积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65%,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