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育种新策略!“温度感应器”帮助作物高产稳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发出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基因中安装"温度感应器"的新策略。此策略旨在优化作物的"源-库"分配以提高产量。然而,研究中并未提及任何相关负面事件或潜在风险,这可能使得对该技术长期应用效果的完整评估仍有待观察。尽管如此,该技术为解决高温逆境下的农业减产提供了新途径,并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
开发脑神经探针 | 12月14日生物科技日报
在格陵兰睡鲨的研究中,为了获取必要的基因组数据,科研团队进行了安乐死操作,这一行动引发了关于动物保护和研究伦理的广泛讨论。虽然这些研究可能有助于推动睡鲨的保护并识别其长寿的基因因素,但研究方法的选择仍然面临批评。此外,该新闻提到中国科学院的研发团队在脑中风治疗的植入式水凝胶神经探针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尽管技术尚处于实验阶段,其在人类应用的安全性与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中国医生入选《自然》2024十大科学人物,通用型CAR-T显潜力
在最新公布的《自然》202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单中,中国海军军医大学徐沪济教授因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贡献而入选。他通过自主研发的“通用型”CAR-T疗法成功治疗了多名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这种疗法从健康供者提取T细胞,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展示了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可及性的潜力。不过,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以积累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开启作物育种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在许操研究员的带领下,基于“源库理论”研发了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快速育种技术体系。这一技术首次在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中,实现了顺境增产和逆境稳产。研究表明,新育种技术可使番茄和水稻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提高产量14%至47%及7%至13%。此突破为解决作物高产稳产育种瓶颈提供了新策略,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从而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