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王舍城百姓举行庆贺佛祖出世的仪式,有五百人前往王舍城去朝拜、参加盛会。途中一位孕妇身体出现问题,五百人却无一人出手救助,最终孩子流产,女子也不幸惨死。
女子心中不甘,死前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在王舍城,吃尽城中小孩儿!
后来女子果然投生在王舍城,产下五百个儿女。但她日日去城中捕食小孩儿,抓到就把小孩吃掉。
许多家庭因此失去孩子,人们生活在恐慌之中,甚至不敢让小孩外出玩耍。大家开始向佛陀求助,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
释迦牟尼知道此事后,决定亲自前往鬼母居住的地方,用慈悲与智慧来感化她。
当鬼母再次外出寻找食物时,释迦牟尼悄悄藏起鬼母的一个孩子。当鬼母回到家发现儿子不见了时,陷入极度的悲伤和绝望之中。她四处寻找,找不到爱子,最终向释迦牟尼求助,请求他帮助找回自己的孩子。
释迦牟尼借机劝解:“你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你五百个孩子丢了一个就已经如此痛苦,别人只有一个孩子,试想那些失去多个孩子的父母会有多么伤心、多难过啊!”
释迦牟尼一番教诲,鬼母深受触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多么残忍,决定放下执念、不再作恶,皈依佛门,成为释迦牟尼座下的护法二十诸天之一。
在佛教的传说和经典中,鬼母(梵文:Jātavedī 或 Hariti;藏文:Lhamo;中文有时称作“摩诃梨”或“哈丽蒂”)是一位具有复杂形象的角色。
鬼母的故事展示佛教的核心价值观——慈悲与宽容。即使是最邪恶的灵魂,在正确的引导下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光明的道路。也体现佛教中“转凡成圣”的理念,即每个人都有能力从负面的状态转变为积极正面的存在。只要愿意接受真理并努力修行,就有可能实现内心的真正转变。
鬼母的形象在佛教艺术中有多种表达形式,既有恐怖狰狞的一面,也有温柔慈祥的表现。尤其是在西藏等地区,鬼母被视为重要的保护神之一,经常出现在寺庙壁画、雕塑以及宗教仪式当中。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