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处处有历史的古城,行走在古城大大小小的街巷中,一不小心就会与跨越百年、千年的文明撞个满怀。这又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边塞名城,英雄文化、长城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族融合、红色革命......
代县,这座雁门关下的小城,早在1994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辉煌的历史不仅赋予了代县厚重的文化内涵,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代县境内的文物古迹多达444处,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四处,分别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佛教瑰宝——阿育王塔、华北最大的州府文庙——代州文庙。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四处“国保”级文物开始,去探寻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背后的峥嵘往事吧~
01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商贸最为活跃、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古关隘、古商道和民族融合之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昭君出塞、隋炀帝雁门之变、克用复唐、杨家将戍边抗辽、晋商走西口连通欧亚商贸、雁门关伏击战......这些推动和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均与雁门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02
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
边靖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代州古城中央,是古代瞭望敌情、击鼓传讯、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与距离其二十公里的雁门关遥相呼应。是山西现存最大的一座楼阁式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被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据清《代州志》记载:边靖楼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吉安侯陆亨建。楼为砖木结构,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基底平面东西长43.3米,南北宽33.3米,台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面阔7间,进深5间,四周围廊;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建造宏伟。
边靖楼北边匾额为“声闻四达”,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雁门兵备道唐豫诚所书;南边匾额为“威镇三关”,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雁门知州杨弘志所书。历代名将在此浴血奋战,留下赫赫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威镇三关”、“声闻四达”既是对英雄将士的赞扬也是代县作为当时军事重镇的真实写照。
03
佛教瑰宝——阿育王塔
风从雁门关一带乘势吹来,吹响了代州古城内阿育王塔顶端的梵铃。风是此时此地的风,而铃声却似乎来自遥远的古代、遥远的西土佛国......
阿育王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当时叫毗绪,又名龙兴,是木塔。唐会昌二年(842年)灭佛毁塔,大中元年(847年)重建,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雷电焚毁,崇宁元年(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自焚,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
阿育王塔造型秀美,稳健挺拔,砖雕艺术高超,属藏式塔中佳作,是我国十九座被佛教尊崇至极的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塔当中位置最北的一座,同时也是外观最独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04
华北最大的州级文庙——代州文庙
代州文庙,亦称孔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代州古城西南,唐代始建,元末焚毁后重建,明初竣工,清代大修,是代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华北现存最大的州文庙。
文庙现存占地总面积144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院,沿中轴线依次建有万仞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
进入文庙,首先穿过的是万仞坊和棂星门。万仞坊由四柱三楼组成,主楼五朵斗拱,次楼各三朵斗拱。棂星门由六柱五楼组成,六柱直冲云霄,顶端有琉璃盘龙云罐,并奇兽站顶。中为明楼,两侧为次楼,相间为夹楼。
穿过棂星门,进入前院。现存唐代古槐两株,历经沧桑仍枝叶繁茂,尤其北面古槐树心已空,仍生机勃勃,千百年来被民间视为代州文脉灵气所在,吸引古今众多考生在树上挂红许愿,文庙挂红直到今天仍为代州文庙的一道独特风景。
穿过戟门进入中院,正北为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八卦攒顶,相传上面藏有避尘珠,色泽鲜艳不落尘埃,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为国内稀有。
代州文庙整体建筑规制严谨、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代县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浓厚的文化氛围。
来源:雁门关景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