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智元报道

编辑:好困

【新智元导读】《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续签,但更新后的协定将只包含基础研究,不涉及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开发。

12月13日,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与先前的协定相比,这项新协定的范围更为有限,仅涵盖两国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基础科学项目合作,同时排除了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新兴技术」领域,如AI和半导体等。

此外,新协定中也未包含任何关于中美两国高校和私营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协定规定了中美双方将如何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并规定了需要共享数据并保持开放透明。

同时,还设立了争议解决机制,以便两国能够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果任何一方未能履行承诺,双方可以通过终止机制来结束协定。

协定续签,一拖再拖

公开资料显示,《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由邓小平副总理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于1979年1月31日签署。这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

基于此,两国将在包括能源、环境、农业、基础科学、科技信息和政策、地学、自然资源、交通、水文和水资源、医药卫生、计量和标准、统计、自然保护、林业、高能物理、聚变、材料科学和工程计量科学、生物医学、地震、海洋、大气、测绘等领域展开合作。

之后,协定通常每五年续签一次,40余年从未间断。

但就在2023年8月27日到期前两个月,美国政府突然发难拒绝续签。

随后经双方协商,协定首次延期,时长6个月。2024年3月7日,协定再次延期,时长6个月。

对此,相关研究人员和专家表示,若缺少这项具有象征意义且不涉及资金支持的协定,两国政府之间的研究合作和各项计划都可能会陷入停滞。

但即便协定已经续签,未来也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除了明确将关键性和新兴技术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新协定并未对其他可合作的科学领域作出进一步限制。

据美政府官员透露,可能获准的项目包括气象学、海洋学和地质学研究,以及流感监测和空气质量数据收集等。

第二个悬而未决的因素是,在一个月后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是否会遵守协定的内容。

对此,有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协定本身已经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因此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以协定效力不足为由予以废止。

参考资料: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12/content_6992558.ht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