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星球分享一篇感悟:

与父母,孝而不顺

与孩子,爱而不期待

与爱人,和而不同

与朋友,诚而不伪

与自己,不自欺欺人

这几句话可以解决人生的大部分烦恼,大道至简,有的人一看就懂,但有人却比较懵懂,正好作为一期题目,我在这里做个延伸。

1、与父母,孝而不顺

人们经常把孝顺孝顺,挂在嘴边。但其实孝和顺是两层含义,我认为孝,但不能顺,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父母的认知维度是偏低的,他们一辈子被情绪和人性所控制,特别喜欢让孩子走自己设定的路,且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

父母常把“我是对你好”这几个字放在嘴边,的确,虎毒不食子,父母是爱孩子的,但问题是,爱和认知没关系,和对错也没关系。

比如很多父母自己都过不明白,还强行让孩子选择了他们指导的专业,职业、城市和婚姻。甚至还要干预孩子的爱好、生活和家庭。

孩子照做,结果一辈子过得特别艰难,最后怪谁呢?

但大多数父母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或者没有天赋。。。所以作为孩子,就一定要明白自己父母的水平,是否能顺。

怎么去判断呢?

取你父母身边最好关系10-20个人,找他们的平均数,财富、社会地位和品德的平均数。

如果父母是高官大商,可以顺,总结的经验可以听,但如果是平头百姓,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经常被吵闹和琐事裹挟,那就不能顺。

越顺越完蛋,还很容易顺出来啥都不懂的“妈宝男”“妈宝女”。

但你不能因为父母的水平不够,而不孝。

因为他们可能也很努力,只是时运不济,没读过书,或者他们的父母也给他们指导了错误的路。因果关系而已。

孝是必须的,否则会遭天谴。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尊敬、关爱和赡养。这几个字不用过多解释,懂的自然懂。

2、与孩子,爱而不期待

对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外貌、性格、学习成绩或者行为表现如何,父母都应该给予充分的爱。

我经常在说,你的孩子,就是过去几十年前的你。你爱孩子,也是在爱自己。

这种爱是基于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基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

其次爱,是支持和陪伴。你要给他们安全感,温暖感,倾听他们的内心的声音,尽可能满足、安慰和鼓励。

为什么不期待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有之。但这是父母的人性,但往往这种人性过度膨胀,会伤害孩子和亲子关系。

比如北上广深,很多家长特别喜欢鸡娃。他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班和兴趣班,一顿上,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孩子抑郁了,治疗了半年,都不见好。他们很痛苦,很懊悔。

我跟她说,后悔有啥用?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父母当初这么对你,你能扛住吗?你没上过那么多课,照样不是考进985了?

归根结底,期望孩子,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

你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压力越大,他们会一直奔跑在满足你欲望的路上,不得停歇,直至精神被压垮。孩子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孩子如何教育,我之前在星球写过很多,主要就三点:

1、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2、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耐力、专注力和探索欲。

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纯粹的,而不是基于外在成就的。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值越小,孩子的发展越好,这是我这些年对身边家庭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放低期望值,你轻松,孩子也轻松。

其实我在做管理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要一直给员工压力,而是激发和鼓励他们的自主性,对于这份工作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在整个团队中自己的角色和起到的关键作用。

你鼓励激发了他们追求好结果的欲望,他们产生自我驱动力,这才是成事之道。

3、与爱人,和而不同

这部分做起来比较难,毕竟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大家都动不动就吵架,过不下去等等。

但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正确的婚姻观。

和是什么意思呢?和谐,目标一致,相互尊重。

彼此理解和包容,以及支持,情感上有共鸣和呼应,在同一旋律能和谐共振。

不同,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有个性上要有所差异,兴趣爱好上也可以有所差异。

如果你们完全相同,比如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一样,那么做决策的时候,可能出大问题。

比如都是优柔寡断的性格,那么买房、孩子择校、职业转换等重大决策,都会优柔寡断。没有一方能够站出来提供坚定的观点,推动决策的进程,两个人只会犹豫焦虑,而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两个人的思维都很保守,不敢冒险,那决定了家庭财富和发展,会长期处于停滞中。但如果两个人都很激进,那么很容易犯大错,导致家庭分崩离析。

而且如果两个人兴趣爱好太相同,夫妻生活会变得异常单调,生活缺乏新鲜感,从而产生厌倦情绪。

两个人都是急性子,很容易吵架,两个人都是慢性格,太过被动,又容易冷战,最后失去继续下去的动力。

相爱,且避免完全相同,是婚姻长期的一种解决之道。

4、与朋友,诚而不伪

跟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真实不虚伪。看似容易,能做到的人其实并不多。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亲而有间。再好的关系都不要太热烈,否则必然会盛极而衰。

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关系,不是天天呆在一起,什么事情都一起干。而是很久不见,互不打扰,但若相见,亲密如初。

不会因为时间太久,而忘掉对方,不会因为距离太远,而忽视对方。只要需要帮忙,一句话就能千里相会,两肋插刀,这才是真朋友。

可惜人到中年,真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5、与自己,不自欺欺人

中年人不油腻,先要从不欺骗自己开始。但这句很简单的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做不到。

人为什么爱欺骗自己呢?

首先来源于自我保护机制,俗话就是凡事从外界找原因。

上学的时候,一个人没考好,他很喜欢找借口,说题目考得太偏,或者自己运气不好,但绝不会承认是自己的不足。

工作的时候,绩效太差,他会说,老板问题太大,跟自己竞争的对手偷奸耍滑等等,就是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创业的时候,就是大环境不好,竞品不按套路出牌。

第二种是服务于自己的“人性”。

比如工作的时候,工资少,但比较安逸,但又害怕辞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欺骗自己说,这份工作其实很好,未来有转机。

比如喜欢疯狂购物,过度消费,认为自己以后还能赚更多钱,来弥补窟窿。沉迷游戏、刷短剧上瘾,欺骗自己说这是为了放松,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

过度盲目自信和乐观,干啥都觉得自己很厉害,一切都能胜任,结果干砸了,又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好面子,也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有时候喜欢在外面,夸赞自己的过去,表扬自己的成就,说自己的孩子考试第一,赚钱无数等等,夸着夸着,连自己都相信了,之后就活在这种虚假中,不会想着改变和进步。

还有的人,说自己讨厌奢侈品,讨厌帅哥美女、讨厌大城市,讨厌豪宅豪车,讨厌资本家,讨厌一切跟自己够不着的东西。

其实讨不讨厌,只有拥有过,才知道自己讨不讨厌,没拥有过而去讨厌,这不是骗自己吗?

所以对自己要真实一些,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好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这才是拥有智慧的前提,改变的前提。

越想表达什么,越缺少什么。人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当你最终,只在乎自己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的时候,那才是大成之时。

以上其实是思维模式的分享,如果有了这些心理预设,就会影响你的行为模式,有的人一开始就错了,以后越努力越错,一开始对了,时时刻刻提醒你,路就越走越顺。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会在里面每天写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6400多投资爱好者共同分享财富保值秘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