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率领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之后,国民党军以正规军56个团,10多个保安团和许多反动民团,对鄂豫皖边区进行残酷“清剿”,根据地遭到空前浩劫。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孤悬敌后、异常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组二十八军

1935年1月下旬,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率领红25军的218团被国民党军第106师、第108师、独立第5旅围困在皖西北道委所在地熊家河地区,鏖战数日,红218团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熊家河现属金寨县全军乡。

1935年2月1日,红218团来到抱儿山,与少共鄂东北道委书记方永乐带领的鄂东北独立团不期而遇。两支红军部队在危难中会合,都激动得热血盈眶。当大家听说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已经离开根据地,都被这惊人的消息怔住了。

此时,作为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的高敬亭,已成为当时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曾在中共鄂东北道委担任常委的何耀榜,解放后曾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何耀榜后来介绍说:红25军长征前,曾打算通知高敬亭一起走,并派了一个班去找他。但由于高敬亭在皖西率部打游击,行踪不定,始终没有找到,只好将他留下。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决定高敬亭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组红28军,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落在岳西县河图镇内的汪氏宗祠,原属太湖县凉亭坳。1935年2月3日,农历大年三十,高敬亭在这里召开会议,落实省委指示,将红218团和鄂东北独立团合并,重组红28军,这是红28军历史上的第三次组建,全军约1000人。下辖第82师和手枪团。高敬亭任军政委,罗成云任第82师师长,方永乐任师政委,余雄任手枪团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当过方永乐通讯员的万海峰,1933年,年仅13岁,在金寨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开国上将。至今难以忘怀小政委,方永乐当师政委大概是20岁左右。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组建,标志着在红25军长征后,鄂豫皖边区又有了一支新的主力红军。尽管这支部队人数并不多,但形成了鄂豫皖边区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并在大别山革命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泥磅之战

黄泥磅之战,发生在红28军重建后的第九天。当时,国民党军三个师合围而来,红28军被近万名敌军困在黄泥磅一条狭长的山谷里,面临灭顶之灾。

紧急关头,有人提出向南翻越白马尖的建议。认为这是眼下唯一的生路。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手枪团战士詹化雨。詹化雨,金寨县古碑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记忆力也很好。

高敬亭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一接到号令,后卫营立刻改为先遣队,向雪山突围。

白马尖,大别山最高峰,海拔1777米,悬崖绝壁,人迹罕至。当夜大雪,风雪弥漫,红28军官兵翻越白马尖,异常困难。

红28军终于突出重围,化险为夷。

桃岭战斗

红28军在霍山县翻越白马尖,但国民党军第32师紧咬不放。

1935年4月20日,红28军转移到时属潜山县汤池畈境内的桃岭。敌军追踪而至,红28军师首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教训一下敌人。敌人并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以优势的兵力和炮火,向桃岭发起猛攻,两个多小时的阻击战,打得相当胶着。方永乐率领埋伏部队冲向敌群,将敌人切成数段。

林维先率领特务营,跃出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林维先,金寨县南溪镇人。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毛泽东主席曾经夸赞林维先是游击专家。1985年7月,林维先将军在武汉病逝。聂荣臻元帅亲笔为他题写的“游击大师”四个大字,镌刻在他墓碑后面的石匾上。

在红28军夹击下,尾追多日,疲惫不堪的国民党军第32师两个营全部被歼。不幸的是,就在这次战斗中,红244团团长徐贤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桃岭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三个月消灭红28军的妄想。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极大警觉。

离开大别山

1935年4月下旬,国民党“鄂豫皖剿总”重新制订“清剿”计划,将兵力增至61个团。采用“驻剿”和“追剿”相结合的手段,企图在2个月内消灭鄂豫皖红军。5月初,红28军决定,离开鄂豫皖边区,西进桐柏山区,寻找红25军。从5月7日开始,红28军经固始、商南、光山、经扶、麻城、罗田、礼山,突破封锁线,于22日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山区挺进。5月28日,抵达河南省泌阳县的五道岭后,得知红25军在陕南活动的消息。

这时,一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根据情报,了解到去陕南要过300里宽的大平原,还有庞炳勋的几个骑兵师,以及东北军的两个师,在那里“堵剿”。

怎么办?部队何去何从?

重返大别山

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立即召开,经过讨论,红28军决定重返大别山,继续在鄂豫皖边区开展游击战,拖住国民党十多万正规部队,减轻主力红军的压力,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

1935年6月初,红28军从五道岭东返,再次越过平汉铁路,途中在随县桃花山、光山县王园、麻城县段水山连战连捷,歼敌1000余人,使敌人两个月“清剿”计划宣告失败。

“四打四不打”的方针

红28军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提出“四打四不打”的方针,即敌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伤亡过大不打,缴获不多不打。反之则打。“四打四不打”的方针实际上是正确回答了红军在开展游击战争中,所采取的一种正确灵活机动的方针,也就是更好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已,壮大发展自已,所以,它对红军开展游击战争,这个理论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国民党军第25路总司令梁冠英,出任“鄂豫皖剿总”总指挥,上任伊始,他便针对红军游击战的特点,先后组建“追剿队”和“别动队”,试图以机动对机动,以游击战对游击战。

消灭“别动队”

1935年7月18日,手枪团团长余雄与分队长詹化雨在太湖县冶溪河附近活动时,意外地撞上了国民党军的一支“别动队”。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余雄毫不犹豫,决定铲掉这个毒瘤。手枪团团长余雄和分队长詹化雨带领战士们,全部穿上了敌人的衣服,大摇大摆地来到了32师别动队驻扎的地方。敌哨兵前来盘问:你们是哪支部队的?只见余雄团长上去就是一耳光子,你吃了豹子胆子胆了,竟然敢盘问我,也不看看我们是哪一支部队的!

敌哨兵一脸懵逼,经余雄团长这么呵斥,就吓得不敢去盘问了。手枪团迅速包围“别动队”驻地,一枪未放,一百多名别动队队员全部当了俘虏。

武装便衣队

汪少川,开国少将,金寨县燕子河镇人。14岁参加赤卫队,是皖西第一支武装便衣工作队的指导员,是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党组织和红军的一大创举。他们是一支掌握武装的游击小分队,身穿老百姓服装,携带长短武器,利用人熟地熟的条件,在群众的掩护下镇压反动分子,打击敌人,做群众工作。

便衣队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这是鄂豫皖游击区一个重要的创造,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并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后来抗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敌后武工队,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红28军便衣队的经验。

金刚台女兵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刚台位于金寨县西北,海拔1500多米,巍峨险峻。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在敌人疯狂的“围剿”下,根据地面积逐步缩小,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武装,陆续退守金刚台。其中,妇女排,除参加战斗外,主要负责收容、护理伤病员和缝制鞋帽等工作。

为了革命,妇女排的女战士,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她们没有丝毫的动摇。在坚守金刚台的岁月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40多位女战土,最后走出大山时仅剩8位。人们把她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凉亭坳大枫树

凉亭坳,红28军重组之地,这里有颗大枫树,树高15米,树围5米,树龄有300多年。

当年,这棵树是红军战士观察敌情的重要瞭望哨位,被称作红军瞭望枫。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国民党军进驻凉亭坳,将留下的红军伤员一一杀害。烈士的头颅悬挂于树上,鲜血顺着树干往下流,染红了斑驳的树干。

1982年5月18日,原红28军特务营营长,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林维先将军,重返凉亭坳,看到这棵老枫树,顿时泪流满面。

最后的话

红28军鄂豫皖游击区,坚持斗争,牵制了数十倍于已的国民党军队,而且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块重要的战略基地。

这块战略基地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的日本侵华兵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解放战争中,这一块战略基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目的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1938年1月22日,高敬亭、郑位三、吴先元、郑维孝、林维先、胡继亭等组成新四军第四支队军政委员会,高敬亭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同时,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郑位三为书记。

1938年2月中旬,红28军和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第8、第9团和手枪团,全支队共3100余人。

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安徽巢县,即今巢湖市东南蒋家河口,成功伏击日军,消灭日军27人,打响了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第一枪。

请看下篇:龙舒大地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