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浣溪沙·江村道中》

词作者: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

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

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飞盖护戎装。

赏析

范成大(公元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公元1154年),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晚年退居故乡石湖。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穆”。

范成大以诗名著称,其诗浅近平易,题材广泛,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作成就最高,同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关于词牌名,人们多认为源自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西施的故事,所谓浣溪沙就是“浣纱溪”,本意即为吟咏西施浣纱的溪水,逐渐扩展到闺情、相思、隐逸、羁旅等题材。其风格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婉转含蓄。《浣溪沙》词牌还有许多别名,比如《满院春》《醉木犀》《广寒枝》《试香罗》等。

这首词应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秋日因公巡行,途经“江村道中”所作的一首田园词。制置使属武职,唐代后期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而设置,宋代沿置,初不常设,南渡后因对金作战,设置渐多,主要掌管捍卫疆土的军事。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故范成大在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出游时也身着戎装。戎马倥偬间,看见江村一派丰收的景象,流露出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小令以景见情,情景相生。词的上片写词人在江村道中的所见,充分调动视、嗅觉,色彩层次感强,景物错落有致。“十里西畴熟稻香”先铺远景。畴,田地,陶渊明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风拂平野,稻谷飘香,金灿灿的十里西畴如浪花般舒展开来。“槿花篱落竹丝长”,将视角转向乡村农舍旁。木槿花有红、白、紫等颜色,此处不着一色,却给人无限遐想。细长的竹枝随风摇曳,又与木槿交相辉映,珊珊可爱。“垂垂山果挂青黄”,村后山坡上挂满了或青或黄的山果,“垂垂”二字,硕大饱满的果实如在目前。短短三韵,勾勒出了一幅有色有香的秋日田畴风景图。

描绘完地面上的景色后,词的下片转向空中,侧重于自我感受的抒发。“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秋日晨雾还未消散,空气清凉湿润;即便快到正午,也有薄云遮日,像是给天空撑上了一把轻薄的巨伞。“晨气润”和“午阴凉”的感受实则浸透身心,使人也朗润清凉起来。飞盖,驰车之意,以“不须飞盖护戎装”作结,除了指无需马车替“我”遮阳,更另有深意。奔走驱驰间,能沉下心来欣赏江村丰收之景实属不易,片刻闲暇在结句中凝固成永恒;也正因看见江村丰收,生活安定,便由衷盼望能早日卸下戎装,“复得返自然”,回归质朴原初的田园生活。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张筠英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