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6日的夜晚,红军一个军团约6000人的兵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向福建、江苏、浙江一带挺进,为首的是总指挥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总参谋长粟裕。

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之际,1933年10月日寇大举进攻华北,而蒋介石却一再坚持他那错误的思想,没有认清此刻中华民族的敌人是谁,派遣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的红军进行围剿。红军内部根本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再加上王明的“左倾”主义在军中变成了一言堂,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牢牢把控在手里,而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思想被排挤,使得红军面对实力如此悬殊的敌人节节败退,直到1934年4月苏区根据地由原本的千里之疆缩小到只剩不足300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败局,王明等人非但不知悔改,还坚持将“左倾”错误继续施行下去,他们决定放弃红军历经艰难才创立下的中央苏区,向西南方向、也就是湖南西部一带突围。但突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突破封锁的同时还要拦截敌人的追击,所以他们决定挑选一支队伍北上作为诱饵,分担敌人的火力。

其实早在第五次反“围剿”刚刚打响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将主力部队安置到江苏、浙江、福建一带,但这个提议被否决了。现在红军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王明一干人等才决定派出部队北上,但此次派兵北上和毛泽东提出的北上目的不同。当初毛泽东提出的是让主力部队北上,目的是打破“围剿”,而王明提出的是派一支队伍北上,目的是吸引敌人,起到掩护主力转移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7月,中央军委将福建连城一带的红七军团调到瑞金,王明、李德接见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军团领导人,向他们布置了北上的任务,并且将红七军团改名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限定一个半月的时间赶到皖、赣、浙交界地。

粟裕等人所了解的红七军团北上目的有三个:第一是渡过福建的闽江、第二是与红十军团消灭浙江、江苏一带的敌军、第三是在安徽一带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而以王明为首的中央军委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让第七军团作为“诱饵”,吸引“围剿”的国民党部队,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趁势转移,而一个半月之后正是中央苏区进行“大撤退”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前面我们说道第七兵团有6000余人,其中有2000余人是调到瑞金后补充的新兵,全军团的武器只有长短枪支1300支、迫击炮6门、极少的机枪,粗略算下来还有4000余人没有枪支武器,只能用原始的大刀长矛,可以说战斗力是比较差的。但就是这样一支武器、后勤都没有保障的部队,接连攻克连城、永安、大田,成功渡过了闽江。

在红七军团渡过闽江的时候,军团长寻淮洲从马上坠落,所以由年仅27岁的粟裕负责军事指挥,正当粟裕积极筹备北上的第二步的时候,1934年7月31日却受到中央军委的电令,要求他们看准时机、袭取福州,于是粟裕修改了作战计划,带领部队沿着闽江向东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震惊,连忙抽调第87师到福州驻防,可是其主力部队还没集结完毕,粟裕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作战,红七军团眼看攻占福州有望,却不想被国民党321团牵制,在几次冲击都未见成效的时候,国民党87师已经赶到,战局瞬间对红七军团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见已经不可能攻占福州,便决定下令撤军。但粟裕是参谋长,虽然代替军团长行使作战指挥的权力,但进攻福州是中央军委的命令,如果自己下令撤军恐怕军团中的其他领导人不会答应,所以他经过再三考虑之后这样说道:“中央军委的命令是’相机袭取福州‘,现在敌我实力悬殊,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果一昧进攻恐怕会有非常大的损失,所以现在应该撤退。”

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等人听后,也觉得粟裕说的有道理,便同意了这一撤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