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元帅齐聚一个小岛,到底发生了什么?整个金门岛战战兢兢,大肆布防,究竟是为何?

漫漫硝烟散尽,历史的车轮碾过那段峥嵘岁月。

两岸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但有些故事,有些地方,依然值得我们驻足回望。

厦门環島路旁,有一座名为胡里山的广播站,默默矗立在海岸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它是一座广播站,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历史见证者,见证了一段激荡人心的峥嵘往事。

一切要从 1949 年国共内战的尾声说起。

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蒋介石带着残余的部队和大量的黄金装备,退守台湾。

自此,台海风云突变,两岸局势陷入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中。

隔海相望,遥遥无期,谁也不知道和平统一何时才能到来。

就在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部分将领心中萌芽:既然拿不下台湾岛,不如先从"心"开始!于是,打响心理战的号角就此吹响。

胡里山广播站,就这样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屿岛上的第一声呐喊

1953 年 3 月的一天,当第一批志愿军战士登上角屿岛时,许多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疑问:为什么是这里?

其实不难理解,角屿岛距离金门不过一衣带水,站在岸边,肉眼都能看到金门岛上的建筑,而金门,正是国民党在福建沿海的最后一个据点。

如果想要"收复人心",这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慢慢地,一个个简陋的茅草屋拔地而起,一台台"缴获"来的广播设备也搬上了岛。

是的,最开始用来广播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军设备,大家亲切地称它为"九头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个大喇叭拼在一起,威力惊人,音波可以轻松飞越海峡,直达金门!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广播战"就此打响。

亲切话语,抚慰游子之心

第一个站在话筒前的,是来自福州的战士吴世泽。

吴世泽有个"杀手锏",那就是一口地道的闽南话。

要知道,驻守金门的许多士兵,都是当年从福建被抓壮丁,许多人的家乡就在海峡对岸,一口乡音,抚慰着思乡的心。

于是乎,"吴播音"的广播一经响起,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时而娓娓道来党的政策,时而苦口婆心讲述家乡的变化,那熟悉的乡音仿佛家书,一遍遍敲击着金门士兵的心。

广播背后的"爱情故事"

除了吴世泽,广播站里还有一位女播音员陈菲菲,她的声音甜美动听,很快就俘获了金门士兵的心。

有人开玩笑说,她是广播站的"秘密武器"。

1956 年春节前夕,广播站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原来,一位名叫张阿签的妇女,丈夫正在金门当兵,她已经好多年没见到丈夫了。

得知这个消息,陈菲菲二话不说,邀请张阿签来到广播站,让她对着话筒,向丈夫倾诉相思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晚,当张阿签的声音飘过海峡时,金门岛上无数士兵泪湿衣襟。

不久,张阿签的丈夫就冒死逃出金门,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还有很多,虽是兵戎相见,但骨肉亲情却是任何炮火都无法阻断的。

广播站,就是连接两岸亲情的桥梁。

"麦克风"里的枪林弹雨

广播虽然温情脉脉,但战争的阴影无时无刻不笼罩着这个小岛。

国民党怎会善罢甘休?他们在金门岛上也架设起广播站,台海上,唇枪舌战此起彼伏。

而真枪实弹的战斗,更是一触即发。

1958 年,随着金门炮战的开启,广播站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炮弹在头顶呼啸,茅草屋被炸得稀巴烂。

但广播必须继续!

英勇的战士们就地取材,白天就把广播设备埋到地下,入夜悄悄挖出来工作。

躲在战壕里,他们的呐喊依旧嘹亮,誓要用声音"战胜"炮火!

看着茫茫海峡,这些普通的战士们不禁思绪万千。

虽是炮火连天,但只要对面的同胞们听到了,一切就都值得。

元帅南巡,战士受勉

1962 年,台海风云再起。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战争一触即发时,七位元帅的到来,让这个小岛顿时热闹非凡。

陈毅、贺龙、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七位开国元勋齐聚广播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面对紧张的台海局势,中央决定以"心战"代替"炮战",七位元帅此行,就是要向金门宣示中央的决心,更是要鼓舞广播站全体将士的斗志。

元帅的到来让战士们备受鼓舞。

在他们的注视下,播音员们的声音越发铿锵有力。

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声音战士",而是手握利剑的"战场勇士"!

朱老总的"顺风耳"

令人遗憾的是,朱德元帅虽然也在厦门,却没能来成广播站。

原来,老帅身体欠安,再加上广播站条件太过简陋,工作人员实在不忍心让他冒险,这才将他"拦"了下来。

虽然没能亲临现场,但朱老总却时刻关注着广播站的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他那几天,"顺风耳"都竖起来了,生怕错过了广播的任何动向。

战士们知道了这件事后,备受感动。

七位元帅的到来固然让人振奋,但朱老总的牵挂,更让他们倍感亲切。

这种将帅一心的凝聚力,让每个人都倍感使命在肩。

和风初起,春暖花开

岁月流转,广播的内容也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979 年,伴随着中美建交,两岸关系出现微妙的变化。

对峙持续了 30 年,双方的敌意在一点点化解。

广播的内容开始趋于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宣传党的政策外,广播员们开始尝试更多的内容。

他们时而互报天气,时而互致问候,逢年过节,广播里还会适时地送上一句"台湾同胞,节日快乐"。

温情脉脉的话语,飘荡在海峡上空。

那些曾经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年华渐渐老去,但他们的心,却因为这份情谊而愈发温暖。

1982 年,角屿岛的广播正式停止。

三十年的广播史画上了句号,但它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

从声嘶力竭的呼喊,到如今真诚的问候。

从兵戎相见,到休戚与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小小的广播站,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与热血,也记录了两岸关系的跌宕起伏。

广播的声音已经远去,但那份期盼和平、向往统一的初心,依然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回响。

结语

回看历史,我们或许能从那段峥嵘岁月中汲取智慧,去理解和平的可贵,去体会同胞之间割舍不断的情谊。

愿两岸关系能在互信、互谅、互助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愿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终能成为现实。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怀着一颗善意的心,用真诚和智慧去化解分歧,去架设桥梁,那些曾经的伤痛终将被抚平,那份割舍不下的亲情必将引领我们走向和解与和平的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962年,7大元帅齐聚一广播站,朱德想去却被拦下,发生了何事?
2022-02-12 21:00·全民历史观
1962年七大元帅齐聚厦门一广播站,朱德想去却被拦下,发生了什么
2022-10-02 11:09·阿七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