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字叔宝,隋唐猛将。李世民登基前,他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却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不仅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且待遇也十分差。
比如到秦叔宝去世,在12年间李世民也没给他升过官。再如他虽然入了凌烟阁,但排名却是垫底的,这明显与他的功劳不符。
事实果真如此吗?李世民是否为过河拆桥之人,单对秦琼有失公允,史料自己会说话。
秦琼到底有多大功劳?
秦琼本是隋朝将领,能征善战,勇武异常,曾屡立战功,后随主帅裴仁基投奔了李密。他曾救过李密的命,并于危难之中收拢溃军击败过宇文化及。
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后,秦琼被俘,遂到了王世充帐下,被封为龙骧将军。之后他看到王世充奸诈不仁,便与程咬金趁两军交战时投奔了李唐。
李渊将他安排在李世民府上任职,李世民对秦琼也早有耳闻,对他礼遇有加,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此后他便开启了与李世民征战的岁月。
击败刘武周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刘武周入图晋阳,派宋金刚率兵两万南侵并州,李元吉连夜逃出晋阳,接着又攻陷晋州、浍州,一时间河东告急,李世民请求出战。
两军对峙数月,李世民坚守不出,宋金刚因缺粮后撤,李世民乘势追击,两军先后交锋八次,唐军大胜,斩敌数万,尉迟敬德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被招降的。
唐军虽大胜,但宋金刚仍有残兵两万,于是,李世民兵分三路对其进行围剿,其中北路由李靖、程咬金和秦叔宝出击,与南路和李世民的亲兵,三路同时出击,宋金刚大败而逃。
美良川之战中,秦琼立功最多,李渊赐秦琼金瓶,拜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加封上柱国。
击败王世充、窦建德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唐敌对势力大部分被消灭,只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先征王世充。
每每出战皆以秦琼为先锋,图谋洛阳时,李世民建立了一支千人黑衣玄甲军,分由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四人分别统领,出必胜,所向披靡。
武德四年正月,玄甲军出战,对王世充全面发起进攻,俘虏、歼灭六千多人。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窦建德与王世充结盟,率十几万驰援洛阳。李世民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令李元吉继续围攻洛阳,他则率军迎战窦建德。
在虎牢关大战中,李世民率秦琼、程咬金、史大奈、宇文歆等人冲破窦建德大阵,而秦琼则是率先破阵的骑兵。
唐军大败窦建德,之后王世充也放弃了抵抗,选择投降。
虎牢关之战后,秦琼获封翼国公,获赏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击败刘黑闼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窦建德刚被斩首,他的部下刘黑闼就起兵造反了。十二月,秦琼跟随李世民再次出战。
刘黑闼的主力军因受到秦琼的截击而大败,战后,秦琼又得到了不少赏赐。
参与玄武门之变
大唐江山进入稳定期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夺门之战也拉开了帷幕。
以李世民为首的集团相当强大,武有像秦琼、尉迟恭等这样勇武善战的大将,文有如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谋臣,更有博学多才的儒生,可谓人才济济。
武德九年六月二日,玄武门之变爆发,在李世民登基,秦琼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对于秦叔宝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有争议。在李世民入主东宫后,他手下的核心成员都被任命为东宫官吏,但却没有秦叔宝,而得利最大的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被任命为左卫率,李世民还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都赏赐给了尉迟敬德。一夜之间,他就成了长安城里最富有的人之一。
从上述秦琼参与的主要事件来看,他的确战功赫赫。但是话又说回来,追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的人又何止秦琼一个,不过是功大功小而已。
李世民登基后,由于国家转入内部建设上来,他在论功行赏时也有他的原则。
李世民登基后的封赏原则
李世民登基一个月后,就拿出了一份封赏名单。
一等功臣名单: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封蔡国公;侯君集,封潞国公。
上述名单,除了侯君集,其他人都没什么争议。那么为何侯君集位列一等功臣呢?
有学者分析,尽管他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但他在一夜之间能平步青云,一定有着特殊的功勋,但史料对此并没有记载。
那么可以参考尉迟敬德,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从策划到实施,都有他的身影,特别是关键时刻一箭射杀了齐王李元吉,可以说,这是他进一等功臣名单的重要因素。
同样,侯君集也极有可能是如此,而且极有可能当时在第二战场“囚慈父于后宫”。
在玄武门之变中,逼宫行动也是最重要环节之一,侯君集很可能就是主力干将。
除了一等公名单公,当然还有一张开国元勋名单,经公布后,文臣们意见不大,但武将们却炸开了锅。
很多将军都认为自己的功劳比别人高,可是得到的封赏却比别人低,因此大为不满。
其中宗室淮安王李神通就找李世民理论了,说房玄龄、杜如晦只是些舞文弄笔之人,功劳为何在他之上,他不服。
李世民对此也早有准备,他对李神通说,当初叔父起兵,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自营前途和躲避灾祸。
在征讨窦建德时,你全军覆没;刘黑送死灰复燃后,你又望风败北。但是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他当然在你之上。我不会因为你是国之至亲,就对你私加封赏。
既然他对自己的叔父都如此,其他部将也就无话可说了。
从上述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李世民论功行赏的原则,就是功与赏要匹配,不管什么身份,都不能破坏这一前提。
还有一件事情更能说明这一点。李世民登基不久,房玄龄曾私下对他说,秦府旧人没有被升官的,都有怨言,说他们为秦王效力多年,到加官晋爵时,反而不如前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这是什么道理!
李世民说:“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高官分职,都以天下和百姓的利益为考量,当然要择贤才而用之,岂能以关系的新旧决定任职的先后?······倘若不问‘贤愚’,只问‘新旧’,又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政治体制?”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讲民主的人,他对秦琼的封赏大体是与他的功劳相匹配的。而且程知节、尉迟敬德也不见得比他高多少。
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同是大将军,都是正三品,而且程知节至贞观十一年(637年)才得到食邑七百户的待遇。
从上述来看,李世民对秦琼,对及其他功臣,实际都是同等看待的,论功行赏也是以其功劳为主要参考标准,并不存在褒谁贬谁的问题。
秦琼为何在12年间存在感低?
秦琼作战勇猛,大小战役身经两百余战,曾屡受重伤,数次失血过多,以致晚年体弱多病。
对于身经百战的战将,特别是对于像秦琼、尉迟敬德这样的猛将,出征受伤如同家常便饭,即便李世民也是如此,一个帝王也只活了五十二岁,其中必少不了伤病的影响。
秦琼比尉迟敬德早死二十年,而且秦琼是病死的,可见两人的身体素质相差很大。
那么为什么秦琼在二十四功臣中排到末位呢?
李世民要建凌烟阁的目的,不是为了排资论辈,而是为了纪念功臣,这是他的初衷。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命阎立本在凌烟阁以真人大小绘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阁中分三层,最内层画的是功勋较高的宰辅之臣,为国家社稷做巨大贡献的大臣,如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等;中间一层为功高的王侯之臣,身份大多为王侯将相之后;最外一层就是普通功臣,出身一般,像秦琼、程咬金等。
而秦琼排在末位,主要由于他伤病的原因,之后没有机会建立更多的功勋,而且到设立二十四功臣时,秦琼已经死了五年了。
值得庆幸的是,李世民依然记得这位猛人,仍旧把他排进了凌烟阁。可见,李世民对他还是非常认可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李世民是一个具有民主观念的人。
综上所述,在李世民眼中,不论在登基前还是登基后,秦琼的功劳都不容抹杀,同时也给予了他相应的封赏,个人认为并不存在李世民疏远秦琼一说。
你有见一个君王讨厌一个臣子,在他死后还给他两次追封吗?还让他陪葬在自己身边吗?这是不符合常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