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塔克拉玛干一直以来都背负着 “死亡之海” 的可怕名声,这里的气候简直是恶劣到了极点,昼夜温差悬殊,夏季地表温度能飙升至 80 摄氏度,冬季则会降至零下。
在这片让人不敢轻易涉足的大沙漠之中,存在一条绵延 522 公里、紧紧连接着大漠两端的 “沙漠公路”,它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绿色巨龙,向沙漠深处不断延展。
而这条壮阔无比的沙漠公路上,却隐藏着一个令人费解的情况:只要你开车从公路的这头驶向那头,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差不多每隔三四公里,必然会有一口水井映入眼帘,且每口井里都住着一对夫妻。
他们当中,有的已在此坚守了 16 年,而有的夫妻刚来第二天便打道回府了,这般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何会有持续不断的 “水井夫妻” 奔赴于此并安身居住?
沙漠公路的诞生
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位于中国大西北的广袤沙海,以其极端恶劣的环境而闻名于世,维吾尔语中,它被称作“进去出不来”,这并非危言耸听。
这里的温差状况堪称极端,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景象,夏季地表温度可高达80摄氏度,足以将一枚鸡蛋迅速烤熟,而到了冬季,气温骤降至零下,滴水成冰。
这里不光有着难耐的酷暑与严寒,干旱的情况也极为严重,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50倍以上。
更令人畏惧的是,连绵起伏的流动沙丘如同巨浪般翻滚,变幻莫测,仿佛是“人间炼狱”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都举步维艰,更遑论修建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建造的最初想法,是源于大量石油资源亟待开发,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并缩短南疆与其他地区的距离,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克服重重技术难题。
在沙漠之中,那松软的沙土就像棉花糖一样,毫无力量,不堪承受路面的负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巧妙地运用了芦苇方格来固定沙丘。
只见工程师们将芦苇秆逐一插入沙海,这些芦苇秆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片片网格状的构造,有效地拦住了沙子四处乱跑的脚步,为路基的稳定提供了保障,这看似简单的方案,却蕴含着工程师们的智慧和辛劳。
即便路基好不容易建好了,新的麻烦又冒出来了,如何防止路面被流沙吞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防沙难题,人们在公路两旁种植了大量的防风固沙植物,例如红柳、胡杨、沙枣树等。
这些顽强的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绿色屏障,紧紧守护着公路两侧,有效地抵御了风沙的侵蚀。
为了保障这些植物的生长,工人们还在公路旁铺设了完善的水井灌溉系统,每隔四公里就建有一座水井坊,为这片绿色生命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在修建过程中,工程师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沙漠的地质条件复杂,流动沙丘的存在使得路基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工程师们没有退缩,不断地进行各种试验尝试,最终创造出了“强基薄面”的施工工艺,增强了路基的抗压强度,修建尉且沙漠公路时,需要穿越沙漠东部的沙山,这无疑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最大的沙山高达100多米,需要动用40多台大功率推土机,连续作业150天才得以推平,整个项目挖填了2700万方的沙地,堪称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筑路过程中,还需要将大量的沙子运送到施工现场,为了提高效率,工程师们采用了“三层摊铺+皮带机传输”的方法,进行反复操作,最终完成了5000万吨沙子的运输任务。
在沙漠中施工,水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地表温度极高,淡水蒸发量巨大,而地下水含盐量过高,不适合直接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人们只能采取三班作业,昼夜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让路基坚如磐石,防止沙冈肆意 “捣乱”,工人们采取了一项大举措,他们在公路旁弄了5800多万平方米的草方格。
这些草方格作用显著,能打造出有实效的阻风区域,把大批沙子隔绝在外,很好地捍卫了路面不被风沙损害。
正是靠着众多建设者的拼搏与聪慧,这条横穿 “死亡之海” 的沙漠公路才成功建成,给新疆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前行筑牢了根基。
绿色长龙的守护者
塔里木沙漠公路两旁,有 108 座带着红顶蓝墙的小房子隐匿于绿树浓荫里,特别显眼,在各个水井房之中,都有一对夫妻居住,他们默默守护着这片被叫做 “死亡之海” 的地方,鲜为人知。
“水井夫妻” 承担的责任不少,一方面得保证沿途植被的灌溉,另一方面,过往车辆的用水需求、行人的用水需要,以及车辆出故障时,他们都有义务帮忙处理。
“水井夫妻” 住的房子特别小,里面的条件特别差,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有,也没有电,只能靠柴油发电机来发电,那发电机发出的刺耳声音,每天都要响上 12 个小时,很是难熬。
没有冰箱,食物难以保存,只能以干粮和罐头为主,沙尘暴是家常便饭,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即使是大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一觉醒来,就发现床上和身上到处都是沙子,做饭的时候也防不住,饭菜里也混进了沙子,吃到嘴里沙沙的,根本咽不下去。
对于 “水井夫妻” 而言,恶劣的自然条件只是一方面,他们还必须忍耐极度的孤独,此处罕有人迹,大多数时候,只有车辆偶尔飞速驶过,再难发现其他活人的踪迹。
每天,他们能见到的只有彼此,以及陪伴他们的20万棵树木,从早到晚,孤独感如同沙漠中的烈日般炙烤着他们的心灵。
这些 “水井夫妻”,很多都出于陕西、四川等地,他们中有退伍军人,也有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荒凉之地,为了生计,也为了心中的责任感。
他们不声不响地持续坚守,以自身的苦干和累月的操劳,看顾着这条沙漠里的重要通道,使这 “死亡之海” 不再只有荒凉,而有了一线生机涌现。
001号水井房里,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在这一待就是16年,沙漠公路怎么一步步建起来的,他们全看在眼里,公路边上那些树苗,当初才10厘米高,现在都蹿得比房子还高了,这些变化他们都亲身经历着。
他们的儿子与女儿都已在县城顺利谋得差事,可他俩还是决定留在原地,坚守在这片他们守护多年的绿洲,不离不弃。
在日常工作里,他们会记录当地天气状况,时间久了,他们发觉防护林的生态环境不断变好,麻雀频繁现身,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能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沙漠公路的未来
2003 年,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面启用滴灌技术,该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每一滴水都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公路沿线的绿化和生态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0 万株既抗旱又耐碱的沙生植物才能在这片极为干旱的土地上稳稳地扎下根来,它们与浩瀚无垠的大漠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画面,让人惊叹。
这些 “水井夫妻”,每天都得忙活着检查管道有无破损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可以正常地输送出去,同时还要修剪植物,照顾它们的生长,每天早上9点整,他们都要定时打开滴灌阀门,测试水压表。
当下,水管都配备了智能阀门,它能够实时对水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就能迅速找到漏水点,方便维修,一些“水井夫妻”还专门绘制了阀门地图,以便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赶去维修。
科技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也改善了“水井夫妻”们的生活条件,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安装,解决了用电难题,让他们告别了煤油灯时代。
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也是科技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典范,这条公路的建成,不仅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如今,这条沙漠公路已经成为一条旅游打卡的“网红之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行者们驻足于此,感受着沙漠的壮阔和生命的顽强,也为“水井夫妻”们的坚守和奉献所感动。
在游客的镜头下,“水井夫妻”中的妻子总是热情开朗,能说能唱,而丈夫则默默地忙碌着手中的活,偶尔,夫妻俩抬头说说话,眼神中流露出的爱意是那么真挚和动人。
塔里木沙漠公路的生态效益也日益显现,随着防护林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徙,为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在 2022 年,沙漠公路开启了零碳释放计划行动,就是把沿线那些靠柴油发电的水井房都改成用光伏的,这么一改造,每年能少用 1000 多吨柴油,二氧化碳排放也能减少 3000 多吨。
这个工程一开展,公路运营起来花费的钱就少了很多,而且对环境的保护也起了大作用,让周边的生态能更好地维持下去。
结语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一段护坡上,有两行巨幅金色大字:“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正是千千万万基层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
正是靠着他们拿青春与汗水的付出,才得以在这浩渺无垠的沙海之中,接连铸就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成果。
参考资料
金台资讯:《大漠深处守绿人》
浙江日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08个“夫妻水井房”——探访生命禁区的守绿者》
中国石油报:《沙漠公路里的“别样浪漫”》
北青网:《一份责任 一份担当 436公里绿色背后是“守井人”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