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少有家族能像宋氏家族那么显赫,而在宋氏家族中处在核心地位的却是三位女性。
这三位女性,正是宋家家主宋耀如的三位千金:大姐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被尊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小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
宋氏三姐妹对20世纪的中国有着不可思议的影响力,也曾一度成为世界的焦点。
但二姐宋庆龄和小妹宋美龄之间,却因为各自的道路而分道扬镳。而至此之后,宋美龄再也不肯见二姐一面,甚至在收到兄弟宋子文的讣告之后,得知二姐宋庆龄也要去奔丧,她便当场拒绝参加葬礼......常言道骨肉亲情大过天,但为何这两姐妹却老死不相往来?
或许从她们相似的遗嘱之中,能窥得些许缘由。
世纪婚礼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两人的世纪婚礼轰动了整个上海。而在参加婚礼的1000多名宾客中,却并没有宋庆龄的身影。
此刻的宋庆龄正一个人躲在莫斯科,并不是她没有收到请柬,而是她故意没有前去:因为她对于自己这小妹夫,本来就没有任何好感。
早在当初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时,宋庆龄就曾严词拒绝,提出反对,她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投机者、野心家,是孙中山学说的背叛者。
但是她的反对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蒋介石的“死缠烂打”,让正处在摽梅之年的宋美龄无法抵挡。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南京种满梧桐树的事情吧。
当初为了追求宋美龄,蒋介石遣散家中小妾、与妻子离婚,甚至为宋美龄加入了基督教,只为和她能多一些共同语言,这样的追求持续了长达五年之久。而这五年之间,蒋介石还不停地向宋家展现自己的能力以及潜力,犹如孔雀开屏,极尽其所能。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休妻已不是第一次了,他曾为了迎娶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姑娘而休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毛氏,这次又为了迎娶宋美龄要再度休妻。这些举动同样也是宋庆龄反对这门亲事的一个理由:一个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男人,如何给得了你幸福?她当然不愿意将最疼爱的妹妹交在这样一个男人手中。
但是,大姐宋霭龄帮忙从中斡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的宋霭龄很看中蒋介石的潜力。宋家本身和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所在的孔家,都是极其庞大的商业家族,她需要一个有权利的人来帮助家族“创收”,而蒋介石正是她的不二人选。通过大姐的撮合,宋美龄不顾二姐宋庆龄的劝阻,最终答应了蒋介石的求婚。
这场婚礼的举办极为隆重,宋美龄也被这汹涌而来的幸福感击中,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只有二姐宋庆龄清醒的认为,蒋介石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哄骗了小妹。她曾提到,他们俩的结合只是蒋介石计划的一部分,并不是爱情。
到底是否是哄骗不得而知,但当时的蒋确实需要宋家这样一个大家族来作为自己坚实的后盾,以此来巩固权力。在后来二人的生活中,蒋介石也始终表现得中规中矩,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而这场蒋宋之间的世纪婚礼,正是宋家姐妹二人渐行渐远的开始。
姐妹情深
其实在此之前,宋家就数她们姐妹二人的关系最为要好。因为两人之间的年纪仅差四岁,没有年龄代沟,从小一起长大,共同语言也多一些,感情更是非常深厚。
幼年的宋美龄在得知姐姐要去外地念书之后,吵闹着要跟随同去,甚至求着父亲将其二人分配到同一宿舍,可见二人的关系之亲密。
在1907年,14岁的宋庆龄奔赴美国投奔大姐,年仅10岁的宋美龄前往同去。在美国的时候,三姐妹都就读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由大姐宋霭龄照顾两人。
在大姐毕业之后,宋庆龄自然就承担起了照顾小妹的责任,直到她1913年完成学业归国。正是这些朝夕相处的经历,让二人的姐妹之情深厚无比。
在1915年,22岁的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执意要与当时颠沛流离的孙中山结婚,宋父宋耀如甚至扬言要与其断绝关系。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孙中山先生当时失势,虽然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但为了国家稳定,人民安定,只能眼看着袁世凯称帝,自己被迫流亡在日本与中国之间;更何况孙中山本身就是宋父的挚友,他与宋庆龄年龄差距足有27岁之多,这样的情况摆在眼前,想必换做任何一个父亲都不会同意的。
但只有小妹宋美龄对此表示支持,并觉得这样很“酷”。在宋庆龄举办婚礼时,时年18岁的宋美龄冒着被父母责骂的风险参加了宋庆龄的婚礼,还将自己所积攒的全部金钱作为贺礼,并祝福二姐的婚姻幸福美满,长长久久。她认为,要做孙中山的妻子,就要拿出更大的勇气。
或许是宋美龄年纪还小、不懂事;亦或是其先进独立的思想,让她觉得爱情应该是自由的、不被世俗眼光束缚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她打心眼里爱戴、尊重她的姐姐,并对姐姐的选择无条件地支持。
所以待到宋美龄结婚时,她自然而然的认为,向来对自己不吝宠爱的二姐,会像当年自己支持她一样来支持自己。她觉得国事和感情,自己拎得清,姐姐宋庆龄也会如此。
但是她错了,作为孙先生的遗孀,心怀大爱之人,宋庆龄坚决站在左派一边,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拥护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对作为叛徒的蒋介石集团,宋庆龄并没有给其任何一点好脸色,即便这个决定影响了她与宋家的其余五个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为自己日后的危险处境埋下了伏笔。
渐行渐远
宋美龄已嫁为人妻,成为了继姐姐之后的第二个“第一夫人”,而自冠上了这个名头之后,她的所作所为都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与二姐的意愿相左,二人自此之后很少有往来。但自从宋美龄结婚前后起,蒋介石就从未停止过对宋庆龄的打压与暗算。
在1925年孙先生谢世后,伺机而动的蒋介石就曾尝试通过宋庆龄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遭到了宋庆龄的言辞拒绝,于是对回到上海的宋庆龄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宋庆龄被逼无奈,流亡苏联。
在这期间,为败坏宋庆龄的名声,蒋介石多次恶意造谣,称宋庆龄与旁人有染,目的就是为了将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割裂开来,降低其影响力。
同时,蒋介石更是发动了震惊全国的412事件,侵吞北伐果实。
宋庆龄在得知蒋介石的狼子野心之后,多次谴责蒋介石集团是孙中山先生的叛徒,为蒋介石分裂党派而上位的手段非常不齿。蒋介石面子上十分难堪,为此甚至有了对宋庆龄不利的想法。
到底是姐妹情深,作为蒋介石妻子的宋美龄,在得知军统正在监视,并且密谋伤害宋庆龄之后,还专门用自己的影响力警告了蒋介石的心腹戴笠,让其休想对自己的姐姐胡来,并扬言如果够让自己知道了,这事没完。
在1927到1936年间,宋庆龄流亡在外,也就在此刻,两姐妹的交流日渐减少,宋庆龄曾说,她们姐妹两个完全是因为信仰不同而分开的。
而在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中,蒋介石被擒,宋美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将丈夫救出,甚至去求助于自己的二姐,这一举动仿佛将渐行渐远的两人又拉回了一点距离。
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姐妹二人的合作才逐渐多了起来,她们共同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出席各种有关抗战的公关活动,在媒体前总是结伴而行,让外界相信宋家并没有分裂。
1945年日本投降,内战开始,二人的关系又逐步降低至冰点。
一方面,宋美龄为了帮助蒋介石,可谓是不遗余力,在美国各方政要之间周旋,请求援助。
另一方面,宋庆龄严词拒绝内战,拒绝与蒋介石合作,并建立了反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
最终的结果是,就连蒋介石所依靠的美国人,都在最终放弃了他。然而蒋介石依旧不死心,在其从大陆撤退之时,竟计划将宋庆龄劫持到台湾。但是宋庆龄很谨慎,对于蒋介石的邀请,无论是何理由,都一一拒绝。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与弟弟一同写信给宋庆龄,心中倾尽了对姐姐的思念祝福之情,并表示如果二姐有需求,姐弟二人十分希望能对二姐提供帮助。
很难想象在如此真挚的文字之下,被骨肉亲情裹挟的宋庆龄会不会真的随着弟弟妹妹前往美国,但宋庆龄还是决定留在大陆,三姐妹再次分道扬镳。
而这封信,也成了宋美龄生前,给宋庆龄的最后一封信。
关于两姐妹之间的问题,家里母亲也曾劝解说:“两姐妹因为想法不同而已,闹成这样值当吗?”宋庆龄当时的回答是:“为了家国人民的幸福,牺牲小我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因为这份家国情怀,让二人最终彻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相见契机
自三姐妹分别之后,就独留宋庆龄一人在大陆,说是不思念兄弟姐妹是不可能的。当由于当时时局的原因,宋庆龄并不能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公开表达,只能将其暗藏于心。
宋庆龄说,我住着偌大的房子,可是我一点也不快乐。的确,没有亲人在身边,哪怕住在仙境也显得孤独凄楚。所以在大陆的时候,宋庆龄一致通过第三者联络海外亲戚,想方设法的要与自己的好妹妹见一面。
然而,她的所有努力都仿佛石沉大海。
时间来到了1971年4月25日,民国时期的商人、外交家、金融家,同时也是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的兄弟——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琼斯大街1250号公寓为朋友举行晚宴时,不幸被食物呛到,最终不治身亡。
宋子文在美国的家属迅速发出讣告,加上当时的尼克松推波助澜,这本是宋氏三姐妹重聚的一次良机,但最终三人却未能如愿。
尼克松的本意是想让中美关系因此改善,借着为宋子文办葬礼,与新中国大名鼎鼎的宋庆龄有所接触。
而宋庆龄在收到邀请后,即刻决定赴美为弟弟奔丧,但在当年那个特殊时刻,两国关系十分尴尬,所以并没有由中国往美国的直达航班。于是宋庆龄决定包机转站,前往美国。
而当蒋介石收到邀请后,也是十分的高兴,他也有同样缓和台北和华盛顿关系的念头在其中,于是便答应了让宋美龄前去奔丧。
然而,在宋美龄坐专机前往中转站后,却收到了一则消息:
“夫人:请专机在夏威夷降落, 暂不飞纽约。何时起飞, 专电另告。
蒋中正”
宋美龄一头雾水,但是她敏锐的第六感告诉自己:应该是出问题了。
在下了飞机之后,宋美龄在当地买了一份报纸,旋即明白了一切,只见报纸上赫然刊登着:
“宋子文葬礼在即, 宋庆龄女士将于近期飞往纽约。”
原来是蒋介石父子深怕两姐妹一碰头,会有有心之人将这次会面阴谋化,对自己的“名声”会有不利影响。宋美龄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骨肉亲情,血浓于水,最终却没能相见,令人唏嘘。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选择了听从蒋介石的话,并将二姐也要奔丧的消息告诉了大姐宋霭龄。
当时已经83岁高龄的宋霭龄,深感自己时日无多,心里当然是想要迫切的想要姐妹团聚。但碍于身份立场,她只能站在小妹的身边,来强忍着骨子里对血脉亲情的思念。
于是,宋美龄放弃了去纽约的行程,并且劝大姐也不要去,作为蒋介石集团的重要骨干,要分清立场。
而宋庆龄这边同样出了意外,她没能包到专机,这次行程也只能作罢。
三姐妹最后一次重遇的机会,就这样溜走。
共同的遗愿
1973年,宋霭龄在纽约病逝。身体越来越差的宋庆龄,自感时日无多,也开始期待宋美龄能够回国,常跟身边的服务人员念叨“我妹妹可能要回来了,你们在接待的时候要注意”、“可能我妹妹回不来了”之类的话。
同时,宋庆龄也在不停的妹妹发出邀请,希望二人能再见,并在与旁人的讨论中多次叹息:,自己连亲人的住址都没有......宋庆龄还曾多次求助别人帮忙转告妹妹,希望以去日本疗养的方式,在日本相见,却还是未能如愿。
1980年12月,宋庆龄致信宋美龄,称自己已然时日无多,十分诚恳的请求妹妹能与自己见最后一面。
但得到的回应极其冷淡,仅有简单的寥寥四字:“信收到了。”
次年5月,宋庆龄病危,由在大陆的亲属将消息告知宋美龄,希望她能来见姐姐最后一面。
可是得到的回电读起来貌似依然冰冷:“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家。”
署名未写自己,而是仅用了一个“家”字,这一点很是耐人寻味。我们无法得知宋美龄在得到姐姐病危的消息后,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但是署名为“家”,想必姐姐在其心中的地位,还是极其重要的。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先生溘然长逝,终年88岁。
5月30日,我国发出宋庆龄先生逝世的通告。与此同时同时向在世界各地的宋先生亲属发去讣告,邀请她们来参加宋先生的葬礼。也是期望生前久未见过姐姐的妹妹,能够来见一下自己的姐姐,哪怕已经天人永隔、哪怕只是来上一炷香。
但委员会发出的这一通邀请却使台北十分紧张,怕宋美龄做出让人意料之外的举动。
于是在宋庆龄先生逝世次日,宋美龄就向台北对此事作出了回复。表示消息我知道了,但我并没有给予回应。
随之又发表声明,表示其与二姐虽未骨肉至亲,但仍要以大道为重,不能对不起上帝、民族以及孙中山先生,父亲的在天之灵还在看着,至于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于是,就因为她口中的“大道”,宋美龄并未参加姐姐的葬礼。
这段话近乎绝情,为何前来吊唁自己的骨肉至亲,也会被说成对不起上帝?曾经亲密无间的亲姐妹,何以沦落到放出如此狠话?
但其实当时的宋美龄已经因种种原因被蒋经国排挤到海外,虎视眈眈地盯着。并且那时宋美龄的影响力依旧很高,若她恰好在此时表露出一些不该有的情绪,恐怕会对偏安一隅的蒋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自己也是一种危险。
她能有此一言,应该更多的是迫于无奈吧。
无论如何,这传奇的姐妹两人至死都未曾相见,可谓真正对“老死不相往来”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宋氏三姐妹最终解结局令人唏嘘,三人出生于相同的家庭,受过一样的教育,又先后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但最终回国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三人最终能有此成就,固然与其所受的家族教育密不可分,但其各自的眼光、能力以及性格等等,更是她们能成为女中豪杰的资本。
大姐宋霭龄是第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女性,之后嫁给了大银行家孔祥熙,更是深谙经商之道,使得孔家富甲一方。她的精明让蒋介石都对他敬畏三分,后来也对蒋方面提供了许多资金上的援助。
二姐宋庆龄大气庄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的福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一致爱戴。
小妹宋美龄,一生喜浪漫,爱自由,擅权术。在做民国第一夫人的时候,多次出使美国游说,给予了其丈夫极大的帮助,后来更是手握大权,任民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将当时的事务都处理的的井井有条。
然而就是这样杰出的三位女性,却没能将她们的亲情延续下来,从开始的渐行渐远,甚至到最后的反目成仇。这其中的缘由,大抵是信仰与立场的不同吧。
如果其余两姐妹都像宋庆龄那样,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被金钱或权利所裹挟,想必姐妹三人最后也不会闹成这个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