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
曾经以“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而出名的张炘炀(xīn yáng)。
2005年,不到10岁的张炘炀,便参加了高考,还以505分的成绩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三年后,不满13岁的他,考取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年龄最小的硕士; 16岁,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成为年龄最小的博士。
小小年纪,背后却有这样优秀的经历,真让人难以想象!
那么,张炘炀这个神童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17年过去了,现在为什么我们再也没有听到他之后的消息了呢?
现在他过的怎么样了?
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曾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张炘炀式神童背后的成长故事,值得我们每位父母警醒和借鉴。
1995年,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盘锦,父亲是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母亲是高中老师。
从小,张炘炀便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他满周岁时,家人带他进行“抓周”的活动,把一些书、砖头、金元宝之类的东西放在张炘炀旁边,让他抓一抓、看一看,最后选择哪一个。
张炘炀毫不犹豫,直接就摸到了书本,顿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爱读书,以后肯定能成大器。
果然不出所料,张炘炀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2岁的他曾在3个月内认识1000多个汉字;
2岁半时,词汇量就已经高达2000;
还能背诵“锄禾日当午……”等简单的诗歌。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两岁还在牙牙学语,可能连话都说不清。
但是于他,却是天才的起步。
周围邻居大为吃惊:
乖乖,老张家生了个神童。
就这样,张炘炀的名气在周围传开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成就优秀的孩子。
张炘炀的父亲中年才得到这样一个聪明的儿子,而母亲本来就是教师,二人坚信:
只要用心培养,将来孩子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张爸更是把培养儿子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麻将、电视都戒了。
朋友想来家里做客,不行,会耽误孩子学习。
而且,放下麻将的张爸开始有意识地看一些陶冶性情的书,“虎父无犬子”,父亲这么爱读书,孩子也一定会充满 “书卷气”;
当时的张爸,对儿子唯一的要求:“不求最好,但求博闻。”
父母从小的悉心教导,再加上自身天赋极高,张炘炀的神童之路,简直像铺设好了一样,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那时起,张炘炀便一路高歌猛进,在别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或者玩泥巴时,他已经迈进了知识的大门。
2000年秋,张爸联系熟人,将年仅5岁的张炘炀送进小学。
一个月后,孩子上二年级,
又过了一个月,便跳级上三年级了。
就这样,他只用了2年,便念完了时长6年的小学义务教育。
张炘炀7岁时,顺利升入初中。
这个时候,他的同龄人才刚开始背着书包,准备上小学。
一时间,让多少人难以望其项背。
初一、初二时,张炘炀没有跳级,和一群年纪是他两倍的哥哥姐姐们,顺利读完了。
初三上学期,或许是不适应课堂的氛围,又或许是学霸觉得,当前学习的知识早已掌握。
张炘炀开始不好好上课了。
回家张父一问,果然张炘炀说知识太简单了,他都会了不想学了。
这一次,张父干脆就让张炘炀休学半年,让他在家自学。
半年后,张爸安排儿子参加高三学生的高考模拟考。
没想到,张炘炀的成绩非常不错,所以,勉强算是"初中毕业"的他,直接跳级读高三。
但张炘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学高一高二所有课程,所以很多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
但张爸总会及时站出来给予儿子指导。
最难得的是:
张炘炀上高中时,所有的科目都是张爸辅导的。
没有错,就是所有的科目。
有人说:毕业2年,高中的知识基本全忘了,而已经步入中年的张爸却能辅导天才儿子的高中知识,这其中他自己要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后,2005年,张父便带着10岁的张炘炀去参加了高考。
结果第一次就考了505分,高出辽宁省二本分数线50分,最后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因为“10岁参加高考”“年龄最小大学生”这些光环,张炘炀彻底火爆了全国,但也引来了不少的争议。
网友吐槽:
考700+的学霸大有人在,这个分数也不高。
但反过来想,一般10岁的孩子在干嘛?
大概率是在上小学吧。
而张炘炀,已经和一群成年的哥哥姐姐上大学了。
此时,教育专家和当地的校长担心会落得伤仲永的结局,本身是天赋极高的神童,但后天教育失当,最后只能像普通人一样了。便劝其继续读高中,等张炘炀心理更成熟再去读大学。
但张爸却希望儿子去上大学,他说:
“复读会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他对旧知识不感兴趣,对他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我是希望等孩子上大学以后再发展,如果还可以的话,将来再往上考。”
张爸给儿子的设想是:研究生读名校,争取22岁取得博士学位,就算当不了科学家,以后也不会差。
于是,张爸坚持己见,辞了工作,带着儿子去天津读了大学。
但是,当我们打开上帝视角看张炘炀以后的发展,才明白教育专家说的不无道理,可以学习大学知识和能上大学是两个概念。
前者只需要智商,后者更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
显然张爸更注重前者。
在张父的照料下,张炘炀用三年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静静度过了大学生涯。
2008年,13岁的张炘炀顺利考取北京工业大学数学专业的研究生。
学校考虑到实际情况,便为他安排了一个两人间的宿舍,以便他的父亲继续照顾他。
但这个时候,张炘炀步入了叛逆期,想要自由,不想被管束,就拒绝张父的"陪读"。
经过反复协商,父母决定尊重孩子的决定,13岁的张炘炀开始独立求学。
生活上,张炘炀倒是能很快适应,并且还能和师兄师姐打成一片。
但学习上,缺乏了父亲的严加管教,张炘炀开始“荒废学业”。
因此,成绩惨不忍睹。
《史记》中有言: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人生有度,过则为祸。
十几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的神童,也到了物极必反的那一刻。
当时,他看见身边的同学大多都在北京有房,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还开始在网络平台吐槽自己的同乡。
“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
在他眼里,自己是天才少年,是学霸,所以才能配得上北京。
“而普通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还蚕食着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北京就应该完全限制外地人。”
因此,引起网友的不满,开始群而攻之。
在他硕士即将毕业期间,自私骄傲的张炘炀更是以学业威胁父母,语出惊人:
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在他名下,否则自己就不读博士了。
现在北京的房价已经翻了几番,当时买房确实是不错的投资。
但十年前,北京的房价虽不及现在这么惊人,每平也得几万块钱。
对于为了陪读早就辞职的张爸,和赚取微薄工资还要供一家三口花销的张妈而言,在北京买房绝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无奈之下,张爸张妈只能租了个房子,“哄骗”儿子是买的。
张炘炀这才顺利毕业,并考取博士。
2011年,张炘炀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录取为博士,师从周梦教授。
名牌大学,周围全是学霸,这个时候,张炘炀的天赋不再那么凸显。
就连他的导师周梦教授也公开表示:
“张炘炀的优势仅仅在于年龄上。北航的每一位博士生都非常优秀,与其他博士生相比,他并无优势可言。”
而且张炘炀长期处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之下,越发急于求成,已经无法沉淀下来研究学术了。
再加上多次跨越式的升学造成基础知识不牢固,在学业上,张炘炀并没有取得任何研究成果。
无奈之下,他的导师只好让他换一个方向研究;但是连续换了几个研究方向,依旧还是没有任何研究成果。
据说,2019年,已经延迟毕业5年的张炘炀,还是没有达到北航的毕业要求,无奈之下,只能从北航结业。
后来的张炘炀怎么样了,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他迷途知返,远离了聚光灯,收起骄傲,潜心地去研究学业。
又或许,天才陨落,坠入凡尘成为人群中的大多数。
从「天之骄子」到「泯然于众人」,张炘炀的故事让人唏嘘的同时,留给我们做父母的很多警醒:
第一、真正的父母之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每位父母都有。
但过度控制孩子的人生,容易毁掉孩子,造成两代人的痛苦。
等到想要独立时,却发现只要一方放手,另一方的人生就会濒临崩溃。
就像张炘炀父母这样,不教孩子独立,却在长大后把孩子「丢下悬崖」。
真正的爱,应该是一场恰到好处的退出,自然而然的分离。
第二、学识和心智,应该全面发展。
俞敏洪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生命里只有学习、考试,哪怕考到北大、清华都没有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出一个独立的人来,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过分的重视成绩、学业,却忽略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培养,只会得不偿失。
毕竟,知识可以从头再读,一个人的身心却无法重新塑造。
第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张炘炀的采访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当火箭升空加速时,会出现超重,航天器里的人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
每个孩子的成长,自有他的规律。
2 岁时就该有 2 岁的天真,5 岁时就该有 5 岁的可爱,8 岁时有 8 岁的淘气。
就像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的:小时候做够了孩子,长大才能心智成熟。
过早的冲刺,孩子看似赢在了起跑线,却失去了后劲,跑完人生这场马拉松。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