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从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提出以来,30多年时间里,已经有无数案例证明了世界科技强国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从哪来,教育是关键。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青少年科学教育做强做实,锦江区从整合科教资源入手,创新探索“双15科教生态圈”的打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具体来说,就是以学校和家庭为双圆心,充分整合全区公益性科教实践资源,让10万锦江娃不管是走出家门还是走出校门,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都能找到科创类的相关场所和资源,让好玩的科学课可以处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教育和其他教育门类不太相同的一点,在于其较强的专业性。比如劳动教育、自然教育,可谓是山川草木、天地万物,皆为教材。但科学教育,必须有专业的场地和资源。这也是长期以来,科学教育在一些地方推动较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锦江区科学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师生智造《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锦江区在“双15科教生态圈”的打造中,把科学教育的资源整合列为了破局的第一题。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区位优势,在科教资源这块,锦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第一步,锦江区先对“家底子”做了一个盘点——

锦江辖区内拥有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11个(所)、各级科普基地31个、各级科普示范社区53个、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7个、市级科技教育基点学校11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特色产业园区9个,被中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称号。

也就是说,要论资源,锦江并不缺,但问题是,这些散落在区内各处的资源,又该如何充分利用起来为教育服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这些科学教育资源的布局点位进行充分分析后,锦江区的思路是:以点成线,以线筑面,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穿引,让全区的科教场域都能被“链”起来。

资源盘点清楚了,场所也串联起来了,各个学校如何取用呢?对此,锦江区也给各个学校留了一道题:

不搞“一刀切”,专注搞特色,各个学校先按照“一校一品”的原则,系统地梳理校园文化基因与校本课程特色。再换句话说,每所学校必须去思考:我的学校特色是什么?我的科学教育定位是什么?我需要哪些资源?

搞清楚这些问题后,锦江区再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用于建设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等科学教育场景。目前,锦江区已建成以本土地形地貌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蜀景物趣”自然博物馆,以汽车文化与工程机械为主题的“车世界”跨学科学习空间,以“科技助推人类发展”为主题的“好奇馆”等多个特色科教空间,向区域内中小学定期开放参观及共享课程。

同时,锦江区还以文博、运动、健康、自然、艺术等5条主题科普研学线路、31个校外科教点位为核心,对全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等重要节点进行串联,实现了对全区11个街道、76个社区、57所中小学的100%覆盖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场馆有了,点位全了,但孩子们去了,总不能全部都靠自学。况且,科学知识的传授,重点在于“专业”二字,如果让非专业的人来讲解,对于孩子们来说,反而是误导。

也就是说,科学教育要破的第二道难题来了:专业的师资在哪里?

还是同样的思路,各个学校首先盘一盘自己学校的“家底子”:有没有科学老师,有多少科学老师,够不够用,还需要增加哪些。

对于师资不足的学校,锦江区进一步推出科学教育“专职教师”培优计划。在首先实现区内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专职教师全覆盖基础上,实施“拓视野、提素养、促教学—科学教师素养专项提升计划”,通过“研训一体”“以赛促学”和“平台创学”三种方式开展区域集训。

对于师资较充足的学校,锦江区各个学校也充分发挥出了兄弟学校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好资源,大家一起用。”

在全区统筹引领下,锦江择优遴选优秀的科学老师们,组建了一支“共享科普教师”团队,在区域内中小学、科普基地流动展示优质科普课。这支团队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已覆盖全区60%以上校点及科普点位,10000余名学生受益。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

除了学校自力更生,锦江区也在想办法“借力”。

比如在锦江区,此前就曾打造过一个特有的教师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友邻教师”。借助这个成熟的团队,锦江在近千位志愿者中遴选优秀人才成立了“友邻教师科普小分队”。经集中培训,送教社区,在各科普示范社区点位开展科学类兴趣课程、项目式学习、科普读物导读等活动,让科普课后服务下沉社区,充分拓展科学教育校外育人时空。

另外,各个科技领域的专家们,也是锦江的“借力”对象。目前,锦江已经建立起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新科技企业专家组成的科学教育专家共享库,累计聘任科学副校长83人,为院校合作、馆校合作、校企合作“穿针引线”,实现“双15科教生态圈”内部科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资源和师资的两大支撑,锦江着力解决的第三个难题,是统筹引领,让这些单独的点位、单独的个人、单独的学校有机融合,真正构筑一个“活”的科学教育生态。“这和自然生态是一个道理,一朵云、一滴雨、一棵树、一朵花,他们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融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

为此,锦江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引领作用,将科学教育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锦江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锦江区青少年社区教育行动方案》,形成党政领导、教育主导、多部门协同、高校参与的“大科学教育”机制。

除此以外,锦江还集全区力量为孩子们研发丰富的系列科创课程,比如周末“五进”课程、实践课程、区域特色课程等。目前,锦江区已研发出逐级进阶的4套人工智能区本课程读本,获四川省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一等奖。

这些在全区播下的科学种子,近一年来,已经开始开花结果。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锦江全区学校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学生人数达到10余万人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为等知名高校、科技企业,均与锦江区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院校、馆校、校企之间多方位、深层次双向合作;“丘成桐少年班”成功落地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鸿蒙创新学院”在七中育才学校顺利成立,一大批有潜力有兴趣有情怀的年轻人才梯队正在形成;2024年暑期,锦江区在科学教育各项赛事中就荣获国家级奖项73项、省级奖项98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走向未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创新挑战赛项目上高中组,锦江蝉联的金牌,是四川省在这场国赛上获得的唯一金牌;在教育部第25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比赛中,锦江区摘得最高奖项——“创新之星”,获奖学生数量约占全省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获奖数量最多的区县;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中,锦江区金牌获奖率全国第一;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中,锦江区7名学生入选四川省代表队,1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总成绩在四川省区县中遥遥领先。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对锦江教育人持之以恒付出的最好褒奖,更是对锦江科学教育思路最生动的回应和肯定。据了解,“双15科教生态圈”的2.0版本已经在构思之中,无论对于教育行业或是区域内的家长们而言,这无疑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