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良好的开始

从抗美援朝的一开始,志愿军的东线战场就比西线要更加艰苦。

在志愿军确定将西线作为歼敌的主战场后,东线也就随之被确认辅助战场,在第一次战役中,东线志愿军的任务是阻击、拖延敌军,守住长津一带的交通枢纽,确保志愿军东线入朝通道和西线战场的侧翼安全。

而在解放军一贯以来集中兵力歼敌的原则下,志愿军的全部主力都被调到了西线,执行东线阻击任务的全部兵力只有42军一个军。

在志愿军做出部署的那一刻(10月18日-20日),这样的兵力分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个时候,联合国军在东线的兵力同样不多,只有韩军的南3师和首都师,而这两个师即使再韩军中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善战部队。

因此,42军的3个师中只有124师和126师被派往东线,125师直接被配属给38军参加了西线战斗。

不仅如此,在10月23日,主席发现东线敌军并没有集中兵力进攻长津时,还给彭老总建议东线兵力还可考虑进一步减少:

敌首都师已确实向北青、城津东进,暂时不去长津...42军去长津者似以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即够,而以该军主力位于小白山作战役预备队似较适宜。是否可行,请彭酌定。

在这个时候,东线无疑只是两军交战的一个典型侧翼战场。

而就在主席给彭老总发电报的同一天,42军先头部队已经赶到长津前线。

作为志愿军十三兵团中名副其实的“小老弟”,42军这次铆足了劲要打出自己的名堂,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长期在东北的优势,在抗美援朝的备战期间先后两次对朝鲜进行了实地侦查——第一次还是军长吴瑞林亲自去的——把行军道路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而正是因为准备充分,42军跨入朝鲜境内之后简直是健步如飞,每夜前进速度高达45-60公里,是志愿军中行军速度最快的部队。

于是,在入朝仅仅5天之后,42军先头部队两个营分别赶到了黄草岭、赴战岭,抢在韩军之前进入阵地,就地和韩军交上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草岭、赴战岭主峰海拔分别为1200米和1445米,其山体高大,地形险要,最妙之处在于其南面陡峭,北面坡度较缓和,非常利于志愿军的阻击任务。其中,黄草岭更是通往长津的必经之路。

占据这两个要点,是42军抢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先机。因为42军并不能算是擅长防守的部队。

42军自己的战史中则是这么说的:“(解放战争中)本军作战多进攻、少防御...缺乏防御作战经验和防御作战思想之培养。”

不擅长又如何?这世界上没有哪支部队是天生就会打仗的,42军的决心,让他们面对着自己最不擅长的阻击战时,至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42军成军以来最艰苦的阻击战,开始了。

02黄草岭

10月25日起,42军124师和当地朝鲜人民军一起,在黄草岭阵地阻击北上的美第10军。

根据战史记载,124师师长肖剑飞在和朝鲜人民军见面时,人民军的苏联顾问一直问他:“志愿军一个军有多少坦克和大炮?有多少飞机支援?”

肖剑飞回答:“飞机一架没有,坦克一辆没来,大炮有一点,不多。”

苏联顾问听完头都要摇下来,不断表示:“悬殊太大,悬殊太大了,这样防御战打不了。”

肖剑飞并不服气,说黄草岭地形有利,只要做好工事,组织好火力,再加上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经验,能能够挡住的。然而,苏联顾问还是不停地摇头。

能不能行,战场上见吧。

不管怎么说,人民军部队还是很快加入了防守队伍,这些友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志愿军来说还是非常特别的:人民军参战的是一个炮兵大队和一个装甲兵联队,也就是说,这是志愿军第一次有坦克协同作战。

令42军无语的是,当面的韩军首都师在发现了中国军队已经到来之后,居然大为惊吓,以至于停下脚步原地不动了,25、26日两天,韩军一直龟缩在自家阵地上,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

为了勾引敌人出来方便歼灭,42军干脆主动放弃了前沿的芳草岭阵地,然而,首都师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反正就是小心翼翼,一步步龟缩前进。

直到28日,南3师奉命接替首都师进攻黄草岭之后,两军的交战才算是正式开始。

这一交手,两边都大吃一惊。

令志愿军惊讶的是,韩军配属的火力和空中力量,实在是前所未见——当然了,这些炮火和空军,实际上是美军配给韩军的。

炮火还好说,解放战争后期,咱们自己的火力也不弱。这个时候,42军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天上。

因为必须采用阵地防守,却没有任何可以用于防空的武器,42军成了美军空军肆意打击的直接目标。

作为美军中至关重要的打击力量,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对地支援是非常认真严肃的,为了确保效果,美军飞行员经常采用高难度的贴地扫射和投弹,距离近到志愿军甚至能看见座舱里飞行员的面孔。

这种贴脸的攻击,准确度可想而知有多么恐怖,志愿军在阵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伴随着常人无法忍受的浓烟、高温和四处横飞的弹片。

除了打击阵地,更危险和要命的是对补给线的空袭,美军飞机和炮火几乎不间断地瞄准志愿军增援和补给路线开火,让后方的粮食、弹药和兵员几乎无法向前线增援。

这种极度精确和凶狠的空中支援,绝大多数的志愿军战士根本闻所未闻,更不知道如何防御和躲避,在每一天的阻击中,空中打击都对42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然而,接下来就轮到韩军惊讶了。

每当硝烟和烈火散尽,南3师的士兵冲向志愿军阵地的时候,总是惊讶的发现又一批志愿军战士从废墟中艰难地爬了起来,带着一身血汗和泥土拿起武器朝着他们开火。

由于补给线断开,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常常必须完全凭借自己高超的战斗技巧和精神力量硬撑,其中,负责守烟台峰的371团4连在两天内遭遇敌人连营级进攻20余次,4连打到弹尽粮绝,最后啃着草根,用石头把敌人砸下了阵地,硬是撑到了援军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日晚,42军在人民军坦克和火炮的配合下发动了计划中的反攻,夺回了此前放弃的阵地,可惜的是由于联络工具落后以及和人民军沟通不畅,未能按预期把眼前的南26团包围歼灭。

就这样,一直打到10月31日,尽管有美国海空军的支援,南3师面对志愿军的顽强阻击却毫无办法。

然而,42军此战注定艰难无比,南3师只不过是开胃菜罢了,真正的硬菜,此时才刚要登场。

03陆战一师

11月1日,42军真正的对手,美军陆战1师来到了黄草岭,换下南3师对42军发起进攻。

陆战1师是10月25日来到东线的——没错,就是在麦克阿瑟策划的第二次经典登陆、元山登陆的时候来的。

尽管元山登陆成为美军内部的一大笑柄,但是对于志愿军来说却笑不出来。因此,自从陆战1师来到东线之后,东线战场的局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东线战场是志愿军42军2个师对韩军首都师和南3师,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较量,42军稍胜一筹。

然而,随着陆战1师和随后美7师27日在东线战场完成登陆,敌我力量的对比一下子就失衡了。

42军2个师一共3.1万人,而美韩联军4个师约8.5万人,其中美军5.1万人,单是兵力对比就已经非常悬殊,更不要提美军空军和火力上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而这个时候,西线战场自身也非常紧张,志愿军的兵力至此已经捉襟见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后方赶紧调援兵。

彭德怀在陆战1师登陆的第二天就急电主席:

美广播26日五万人在元山登陆如系事实,美帝准备大打并企图由咸兴、长津进占江界、惠山镇、中江镇,我应迅速再准备一两个军,位置临江、长白两点,备适时参与作战,以备打破敌人将我压回中国企图。

主席隔日回复:

宋时轮已来京面谈,九兵团定11月1日起车运梅河口地区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可以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

9兵团,下辖20、26、27军,司令宋时轮,是原本就已经安排好的志愿军第二梯队。

主席这是告诉彭德怀:援兵来了。

不过,主席同时表示:

(韩军)原拟俟美军登陆后接防元山、咸兴线,让伪三偕伪首一起东进。现在我军出现,其计划可能变更。
是否将以伪三、伪首向长津进攻,以美军一部出长津以南策应,目前尚不能定,因平壤、元山间二百公里地区向我敞开着,元山本身亦受威胁。

主席的意思是,这个时候敌人动向未定,美军是否会进兵长津,造成东线战略局势的紧张仍未可知,需要进一步决策,毕竟,9兵团紧急调运,各种准备肯定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主席特地强调了“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可以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

10月29日,主席已经基本探明美军动向,向彭德怀发来指示:

东面伪首、伪3及美7师共三个师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方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
请你们考虑除第27军11月1日由泰安直开辑安或满浦直上前线外,余两个军是否接着开通化、辑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盼复。

10月31日,战况更加紧张,主席直接下令9兵团出动 :

1、九兵团全部着于11月1日开始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
2、该兵团到后受志司指挥,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第1师等四个师为目标。该敌现位于城津、咸兴、元山及以北一带地区,有分路向临江、辑安方向进攻模样。

单单是从主席的紧急调动就能看出,此时的东线,整整5万美军的强大力量,已经不是42军2个师能解决的问题了。

在确定陆战1师已经参战之后,42军的任务已经不再是阻击,而是迟滞,用白话说就是拖,能拖住美军的脚步几天就是胜利。

尽管9兵团已经在全速赶来,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很快,陆战1师的进攻开始了。

11月2日,陆战1师7团在50多架飞机、4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烟台峰、松茸洞发起猛攻,单从空军来看,支援火力超过韩军的3倍以上。

美军惊人的火力很快就展示出了恐怖的威力,经过1天激战,志愿军烟台峰、松茸洞阵地上工事全部被猛烈的炮火炸毁,守军伤亡殆尽,不得不主动撤出防守阵地。

更糟糕的是,由于前期几天的阻击,此时124师前线的粮食、弹药已经基本见底。这样打下去,124师根本撑不过1天。

非常时刻,只能用非常的办法,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决不能用常规手段坐以待毙。

当晚,124师集合4个营的兵力,对立足未稳的美军发起了全面反击。但由于反击组织仓促,实际只有2个营投入战斗。

尽管如此,这次反击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370团1营直接一路杀到了陆战1师7团的核心阵地,引发美军指挥系统的短暂混乱;而370团3营凶猛穿插,竟然直接穿插到美军阵地的纵深,占领了美军阵地后方的400.1高地,对美军的行军路线造成了巨大威胁。

11月3日,美军不得不暂缓前线的攻势,调集了接近一个团的兵力和60架飞机对370团3营进行猛攻,3营在四面被围、与上级完全失去联系的严重情况下拼死奋战整整一天,合计歼敌330人,自身伤亡200人。

随后,3营趁着夜色成功突围。残部在粮弹完全断绝的情况下,在山中靠吃野果、山泉维生,不眠不休赶路2天3夜,最后顽强地返回了志愿军阵地,胜利归建。

11月4日开始,美军又进一步加大了进攻力度,以40辆坦克为先锋,后面跟随装甲车、汽车200余辆,沿公路凶猛突击,对志愿军进行分割穿插,志愿军阻击部队在被分割后顽强作战,但伤亡逐渐增大,人民军坦克在这一战中被全部击毁。

11月6日,42军向志愿军司令部报告,黄草岭有被马上突破的可能,建议全军立刻后退,在后方重设阻击防线。

当日晚,志愿军司令部回电,西线反击已经结束,42军保障主力作战的任务已经完成,42军当日即可撤离黄草岭,转向西线作战,东线作战任务交给9兵团负责。

至此,黄草岭阻击战结束。

42军从27日在东线开始阻击,至11月7日撤出阵地,连续奋战13个昼夜,发动大小作战65次,歼敌2774人,其中单是124师就歼敌2048人;但42军自身也付出了不小代价,单124师此战即减员1435人。

尽管最后撤离,但124师在面对绝对优势敌人的情况下,几度遭遇险情,几度转移阵地,最终还是完成了阻击任务,并全身而退,黄草岭阻击战无疑是一场战略胜利。

彭德怀和志愿军总部对第42军东线阻击表现赞赏有加,将《四十二军守住烟台峰实战经验》转发全军并报中央军委,指出:

“对于敌以飞机大炮进攻,部队运用“前轻后重”的原则及战术上防御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积极作战思想,不仅可保持地区,争取时间,并可消灭与消耗敌人。

望全军学习第42军这种积极的作战精神,在实战中创造更多奇迹,消灭更多的敌人。

00老旦点评

1、42军的这一战,志愿军自己在内部讲评的时候其实也讲了不少毛病,例如反击的时机和组织都不算好,第二次反击尤其仓促,还没来得及跟军里上报部队就已经打出去了,结果有一半的部队没有参与。另外,邓华在总结时对42军采取坚守防御持一定保留态度,他认为采用运动防御可能会更好。

2、而这一战最终的结果也并不算完整胜利,124师确实没有挡住陆战1师,作为志愿军中第一个在阵地战和美军硬碰硬的部队,42军对美军的火力基本上毫无心理准备——根本就没见过,怎么准备——最后工事全部被毁,不得不撤离阵地。

3、但是,我要开始但是了。42军打得好不好?我个人觉得,打得好极了。

4、42军是什么部队?是东野中成军最晚的一个军。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东野对42军直接就没有评价——没打过什么仗,不知道怎么评价。而东野对其下属的三个师评价基本上如出一辙、非常精简,其中评价最高的124师的也就只有一句:“有朝气,作战动作猛,有游击战经验”。

5、这什么意思?说直白点,42军由于成军太晚,底子也很薄(三个独立师拼起来的),在解放战争时就是低于东野平均水平的一个军,你把志愿军分成主力和偏师,42军就是那个偏师。

6、而42军的任务是什么?其实原先派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挡住韩军,就是田忌赛马,下马对下马,稳住侧翼,让西线主力放手去干。结果42军圆满完成了阻击韩军的任务,韩军虽然有美军火力帮忙还是处于下风。

7、然后情况出现根本性变化,敌军上马陆战1师来了,42军硬着头皮扛了5天,实在顶不住,打报告撤了。毕竟下马对上马,打不过正常。

8、关键是,42军撤退的时候,西线战役已经结束了,42军尽管打的很艰难,但是实际上圆满完成了东线阻击的任务。

9、最终彭德怀为什么对42军大夸特夸,其核心原因是42军完成的任务远远超出了志愿军对他们的预期,关键在于这都是42军自己争取来的,一个是前期准备充分,行军速度快,抢下了黄草岭这个关键点取得地形优势,否则后面也不可能挡得住,第二个是意志坚定,遇上强敌没想过走,就一个字拼,打到真的不行了才实事求是要求撤,没办法要求更多了,满分100分就给100分。至于战术上面有问题那是因为42军本来就是经验不丰富的军,不是主观能解决的,主观上就是满分,一句话就是有想法、有组织、而且尽力了。

10、黄草岭一战后,42军回到西线参加第二次战役,而继续在东线延续志愿军故事的,是另一位主角,在另一个战场。

9兵团,和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