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在逐步消亡。“扶不扶”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猜忌,冷漠。
退一万步来说,“扶不扶”的问题还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相互猜忌,表现得冷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接受。现在就连朋友、同事、亲戚,甚至是家人,有时候都无法信任了。
“塑料姐妹情”是最近几年新出来的一个流行语,具体内涵我就不多解释了,我想说的是,我最近对于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体会,我被自己认为的“姐妹”坑了。具体是什么情况,请听我慢慢来说。
小刘是我的一个前同事。当年在一起上班的时候,我们两个关系相当好,经常一起吃饭,周末一起去逛街什么的。即便是后来她离职了,我们两个也没断了联系,反倒是相互之间更加亲密,成了闺蜜。
小刘离职之后,没再找工作了,而是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对于卖服装这个事情,大家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点,那就季节性和流行元素非常重要。小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每次到了季末时候,就会处理一些过季的服装。
作为闺蜜,我没少帮她,从她店里买了不少尾货,不仅帮自己买,还帮家人,甚至是亲戚朋友买。我总是在想,反正衣服总是要穿的,在哪里买都一样,小刘好歹是熟悉的人,知根知底,也能顺便帮她清理库存。
前几天,我又看到小刘发朋友圈开始清理尾货了,所以去她店里买了几件。之后,我一个亲戚看到了其中一件,觉得款式还不错,所以,叫我帮她也买一件。
当我再次去小刘店里的时候,看到了让我难以接受的一幕:有一位客人,正在跟小刘讨价还价,手里拿的,正是我准备来买的这个款式的衣服。两个人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之后,最终以一百多的价格成交。看着客户付款、打包,之后提着那件衣服走出了小刘的店,我的内心立马觉得不爽了,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这件衣服前几天小刘给我是按400算的,3倍都不止。
我当时大脑里面立马涌出来很多东西。什么前同事,什么闺蜜,什么好姐妹,完全就是一个笑话。这么多年了,我天真地把她当姐妹,她却把我当冤大头,当提款机。每年都在她这儿买很多衣服,甚至还帮她跟身边的人推销。每次都说得很好听,大家是好朋友,按成本价给我了。结果,那所谓的成本价,她能赚走一大笔。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她这些年,那是含泪从我这儿赚走了上万块。
我已经没有任何在这里买衣服的心思了,甚至我觉得跟小刘见个面,说一句话都难受。转身,直接回家了。
跟亲戚发了一条信息,告诉她,朋友店里这个款式的衣服已经卖光了,算是敷衍了过去。之后,我默默地拉黑了小刘的微信,删除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从那一刻开始,她不再是我闺蜜了,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我不想再见到她,不想跟她再有任何接触,甚至我都后悔曾经认识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