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论功行赏。一共加封三十六位功臣,其中公爵六位,侯爵二十八位,伯爵两位。在这三十六位功臣里,韩国公李善长居百官之首,任职中书省左丞相,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温仅为诚意伯,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爵位在忠勤伯汪广洋之后。作为公爵,李善长为正一品,年俸四千石,致仕退休后削禄为一千八百石,子孙世袭。而诚意伯刘伯温年俸两百四十石,不到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而且还是流爵,只一世。

朱元璋把李善长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朱元璋把刘伯温比作诸葛亮,这显然是顶是高帽,并不是能力体现,就实际功劳而言,刘伯温真的不如李善长,朱元璋从内心深处很看不起刘伯温,原因就在于刘伯温曾经是仕元降臣。刘伯温在元朝最高做到了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在这一点上,是刘伯温最大黑点,朱元璋是看不起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必须要指出的一点的是,在这三十六位功臣里,文臣仅有三位,就是李善长,刘伯温和汪广洋。汪广洋后来做到了中书省右丞相仅次于胡惟庸。刘伯温连汪广洋都比不过,自然也无法与李善长比肩。刘伯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在正史中,确实没有民间野史传言的那么高。既有辞官太早的原因,也有时运不济的关系。再就是自古贰臣都不受待见,又何况面对的是朱元璋。

李善长,字百室,祖籍濠州定远,李善长比朱元璋大14岁。两人的初次相遇,是在1353年。这一年,25岁的朱元璋正带着队伍南下攻取滁州的。此时他已经聚集了“淮西二十四将”(徐达,常遇春等人),但身边还没有萧何,缺乏一个管理经济和后勤的总管,而李善长的到来,恰好拟补这个位置,而且是最合适不过。李善长不仅善于管理后勤,也颇通谋略。

某次,朱元璋攻打元军大营鸡笼山,元军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去攻击朱元璋大本营,却不料刚走到半路上,就中了朱元璋的的埋伏,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出主意并亲自组织伏击的人,就是李善长。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我军主力不多,攻打元军大营几乎不能成功,胜算就非常小了,只有把元军调出来打埋伏,才能转危为安。这一仗过后,朱元璋从此之后对对李善长更加倚重。

此后,朱元璋每攻下一地,李善长马上将榜文贴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张榜安民,军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恰在此时,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也看上李善长的才华,就让人带话给李善长,意思就是跟我混,条件你随便开!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朱元璋那时在名义上,他还是郭子兴麾下的打工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李善长并没有背弃朱元璋,他婉谢了郭子兴的好意,这既说明了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忠诚,也说明了李善长的眼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李善长为什么能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一第一功臣,能力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忠诚度,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关键点。李善长既然死心塌地,朱元璋自然也投桃报李。从此之后,李善长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定。这也是刘伯温所欠缺的,他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出身,自身的能力也不行。

但最后李善长与刘伯温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刘伯温有惊无险最后平安落地,刘伯温没有被杀,是因为他看清了朱元璋的本质,实际上李善长也看清了朱元璋的为人,但最后被户灭九族,因为第一是活得太长,二是因为手伸的太长没有退干净。朱元璋对勋贵的清洗工作,大多集中在洪武二十三年之后,一是胡惟庸大案,再就是为确保朱允炆登位而刻意制造的蓝玉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真正开始对淮西功臣大开杀戒的从洪武二十三年,此时距离朱元璋驾崩只有七年,在此之前朱元璋处死只有德庆侯廖永忠和永嘉侯朱亮祖。这二人也确实该死,怨不得朱元璋,德庆侯廖永忠帮朱元璋干脏活的,最大的功劳就是沉了小明王韩林儿,为朱元璋登基打开的道路。廖永忠本以为自己能封公爵,却没有想到是侯爵,廖永忠对此十分不满,多有怨言。

还多次暗示朱元璋,廖永忠用此事要挟朱元璋,后来还跟杨宪勾勾搭搭,结党营私。这不是找死吗。永嘉侯朱亮祖坐镇广东期间,贪赃纳贿,纵容家人欺行霸市,又诬杀弹劾他的番禺知县道同,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押到南京活活鞭打而死。除这二人之外,其他的三十四位功臣基本上活得好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突然大开杀戒,当年五月,大明朝的第一位宰相,中书省左丞相,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已经致仕在家数十年,时年77岁的韩国公李善长在家被锦衣卫缉拿。就在李家惶恐无助的之际,皇宫里传出朱元璋的圣旨,意思就是李善长恃宠自纵,勾结胡惟庸,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心怀两端,大逆不道。与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临川侯胡美、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河南侯陆聚等一并处死。朱元璋为此还亲自写了一本名叫《昭示奸党三录》的书,罗列了以上诸人的罪名以及他们的“供词”。

所谓的供词,都是朱元璋自己编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的供词内容都一样。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一个个拉到菜市口开刀问斩。南京城里一时间腥风血雨,人头滚滚。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他和儿子孙子李芳、李茂得以幸免。但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李祺惊惧而亡。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为是朱元璋外孙而免罪。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朱元璋屡次在人前称赞李善长是“在世萧何”,对他极之尊敬。李善长也是呕心沥血,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问题是这对君臣为何没有善始善终,传下千古美谈,又是如何走到步田地。这只能说,朱元璋与李善长都有责任。谁也被说谁。

大明建立之前,朱元璋曾给三个人封过公爵。其中就有李善长。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李善长又是第一。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为太子少师,负责督导朱标的日常课业。连册封后妃和诸王,也让李善长充当大礼使,负责站在群臣之首捧着册宝。另外,除了韩国公公爵世袭罔替之外,李善长还有一个连徐达都比不了的待遇,就是,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第二年,刘伯温就提出退休,朱元璋恩准,赐刘伯温还归家乡。这时候,李善长也看到这一点,他一想,自己这么大功劳,已经是赏无可赏了,怎么办,只有学刘伯温,因此在刘伯温提出致仕不久,李善长给朱元璋上奏,说自己年纪大了,已经57岁了,应付不了中书省繁杂的政务,恩准自己回乡归隐田园。报告打上去,朱元璋当即同意,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应该觉得李善长和很知趣。但朱元璋想错了。

史载李善长此人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有些不容人,而且贪婪权位,李善长的致仕更多是试探,希望朱元璋能够留下他,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李善长开始作了。也就是时候,李善长的退的并不彻底。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推荐了一个接班人,胡惟庸为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中书省,想把胡惟庸当木偶。但问题是胡惟庸不想当木偶。

在当时,“淮西派”的掌控朝局,李善长为淮西派头号大佬,而胡惟庸不过是小字辈,李善长当时是想让胡惟庸在前面顶锅。自己在幕后操纵,出是事情也是胡惟庸倒霉,而且还不用直面朱元璋的怒火,计划是不错,但跟了朱元璋一辈子的李善长忘了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宰相制被废除,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案幕后大佬就是李善长,不把李善长弄趴下,此案是不能完结的,但李善长毕竟十年前就致仕,又没有实打实的罪名,贸然开刀也不合适,因此朱元璋先从外围入手,先把由胡惟庸自己提拔的,在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衙门的现任官员一律罢黜问斩,这些人跟李善长的关系不深。

清理完这批人之后,朱元璋让李善长出山执掌御史台。这是为了稳住李善长,再就是让李善长出来工作,只要你干事,我总有把柄可抓。但李善长也非无能之辈,他当然看出朱元璋的目的,也觉察出了危险。已经意识到朱元璋摆明要对淮西派动手,而且自己是首当其冲,在此情况下,李善长开始了“自污”。主动给朱元璋递把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善长故意向信国公汤和借300名军士给自己修别墅。李善长料定:汤和一定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汇报给朱元璋。朱元璋也一定会大发雷霆,李善长想以此向朱元璋证明,自己胸无大志,向朱元璋表明自己没有野心。自己已经是70多了,没几天好活,顶多罢官回家。可惜,任凭李善长把什么都预料到了,还是低估了朱元璋的人性,这套把戏玩的人太多,朱元璋有免疫力了,不信,在朱元璋看来,你退了,你那些铁杆小弟能安静吗,你会不会再给我推荐个胡惟庸第二。对于朱元璋而言,只有死人最安全。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朱元璋把李善长的亲戚丁斌捉拿下狱,从丁斌的嘴里,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供词。据丁斌招供称:胡惟庸图谋造反的时候,为了劝动李善长,特意让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去游说。李善长态度很坚决,骂道:“你们这么胆大妄为,是要灭九族的!”接着,胡惟庸又让亲信杨文裕给李善长开了价码,说事成之后,封李善长为淮西王,他还是第一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李善长还是不松口,但神色和缓了很多。第三次,当李存义继续提起老话题时,李善长叹了一口气:“我老了,我死了以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此时又有人又告发李善长说:“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

反正这时候,什么脏水都往李善长身上泼。朱元璋要的,就是这通通谋反的铁证。你说你有免死铁券,不包括造反,关键一点最终解释权在我。这一年,77岁李善长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给李善长鸣冤,意思就是,李善长陪同皇帝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位极人臣,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即使他想图谋不轨,胡惟庸给他地位还能超过皇帝给他的,现在李善长已死,再说无益,愿皇帝将此作为将来的教训。朱元璋收到太祖收到上奏,竟然没有加罪王国用。可见,朱元璋的心里比谁都明白。

比较一下李善长和刘伯温,李善长没有后代,而刘伯温一直有后代,这就是差距。刘伯温和张良一样,这种谋士类型的,只能是一把匕首,危险的时候非常好用管用,但李善长类型的属于菜刀,虽然防卫搏命不如匕首,但生活中太实用了,二者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就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