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缔结的盟约,双方约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从表面上看,宋朝非常的屈辱,但就实际效果来说,宋朝是稳赚不赔。

如果宋朝有实力解决辽军南下带来的危机,那么,宋朝一分钱也不用花。现实问题是宋朝打不赢辽军,又不堪忍受辽军的骚扰,不如花点钱买个“和平”。在战场的不能获得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根本获得不了,所以宋朝花钱买太平,属于一个合理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除了宋朝,至少有汉朝和唐朝两个大一统王朝有类似于宋朝这样的历史。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差一点就被匈奴生擒活捉了。后来,汉朝被迫和亲。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直接向突厥称臣了,后来继任的李世民也经历了渭水之盟。如果宋朝的澶渊之盟是屈辱,那么,汉朝和唐朝要远比宋朝屈辱。后世为何只提宋朝的澶渊之盟,不提汉朝的白登之围和唐朝的渭水之盟。一个关键因素是汉朝和唐朝把局面翻转过来了,而宋朝不仅没有翻转,反而越陷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在被迫和亲后,但是汉朝懂得休养生息的重要性,暗暗积蓄力量,等待报仇。历经太祖、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时,已经可以打败匈奴人,收复河套地区。到汉宣帝时,彻底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汉朝抓住了一个时机,就是匈奴出现了天灾和内讧。读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很多游牧民族由强盛一时到衰败,就是天灾和内讧。

这也很好理解,游牧民族是靠天吃饭的,如果水草丰富,放牧条件好,草原上的人就能很好的生活。如果出现天灾,草原上的人其实都容易挨饿。草原上单于其实就是因为能打才成为首领的,对草原和其他控制区缺乏基本的治理,内部很混乱,很容易因为一些东西就引发内讧。在天灾和内讧影响下,单于和其他首领只能想办法抢,如果中原人防御的好,可能草原上的人就没有吃的,最终结局会很惨。

汉朝先是迫于匈奴的实力,选择了忍耐,而后等待机会,伺机报仇。匈奴在强大一段时间后,内部出现了问题,发生了内讧,导致战斗力不行,甚至出现有些人投靠了汉朝。汉朝自身实力也在增强,这就导致了汉朝最终战胜匈奴,解决了危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的渭水之盟,其实唐朝也是付出很多。《旧唐书》只记载了颉利送来了三千匹马和一万只羊,没写唐朝给了突厥什么东西。但是如果不傻就会知道,如果唐朝不给突厥东西,这不符合常理。突厥大军都打到了长安边上了,还会给唐朝送那么多马和羊来求和。再说了,突厥如果得不到好处,绝不会白白送马和羊。这里要么是避讳了唐朝的屈辱,要么是没有留下来唐朝给匈奴的东西。从真实情况看,唐朝给匈奴的东西,只能多,不能少。从来没有胜利者给失败者赔款的。

唐朝打败突厥也是因为天灾和内讧。突厥内部由于连年征战和霜冻干旱等天灾,使得民疲畜瘦,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薛延陀、回纥等则是趁机反抗,突厥内部也有人和唐朝暗中联系,希望对抗颉利可汗,这样唐朝就有了反抗突厥的机会,到后来彻底打败了突厥。唐朝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朝其实也经历了天灾和内讧,如果宋朝抓住机会,大概率是可以收复失地的。从历史情况看,契丹的实力未必比匈奴和突厥极盛时强,后期,辽人还遭遇了北方金人的侵扰,宋朝完全有机会。宋朝在后来的一百年里,要么是新政推行不下去,要么是变法失败,总之北宋始终是死气沉沉的,最主要的是军事实力没有变强,反而变弱。这些其实源自于宋朝出现的贪腐,到徽宗皇帝在位时,宋朝已经严重腐化,别说收复失地,就是守着原来的土地都困难,最终出现了比澶渊之盟还耻辱的靖康之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澶渊之盟,还可以是一个盟约,到靖康之耻,直接就是耻辱。宋人之靖康之耻,实际是自己造成的。澶渊之盟发生于1005年,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100多年,宋朝的皇帝都在做什么了呢?宋朝皇帝出现这样的结局真的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