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河南医疗,一定要关注本号
长年无休,每篇都是精选
“微信公众号金水路7号站”
2024年特别关注栏目第343期:
国内的公立医院都是事业单位,但是在管理上,绝对是企业化的。套用一个词就是:事业单位的属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主要体现在:
一财政投入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一些地方还打医院的主意。
二各级医院的绩效都是按科室收入发的,挣得多发的多,挣不到钱可能欠薪。没有最低保障。
三同级不同医院绩效差别很大。
四月收入差别很大。
这种情况下,各级的三严禁都流于形式。
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薪酬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收入挂钩,严禁医院内部科室再次进行核算分配。
出台政策的人也不想想:没有这三个抓手,医院院长怎么管医护人员,怎么保证能发工资?怎么能买设备建新院区?
对公立医院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定位有时代背景:财政没钱投给医院,不少医院甚至被卖;医院人员动力不足,管理跟不上。
当时的公立机构,哪怕是企业,也是官僚十足,人治普遍,基本一塌糊涂:起步时,海尔出台的第一个规定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
当时,确实有积极意义,也是不得不为之。
现在,这项制度创新基本走到了十字路口:走不下去了。
一不少医院被动或主动盲目扩张,贷款太多,利息太高。大医院还好,小医院收入还了利息不够支付工资,一时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二叠加疫情,三年收入下降,压力累积,各个医院领导发愁。
三疫情导致不少慢性病患者去世,这些是医院的固定客户,医生脸上写满找我看病四个字。
四医保资金紧张,筹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医保缴纳金额增加,群众抵触情绪增加,很难持续。
五医保经常拖欠,医院别想打这个主意,以前是医院算计医保,现在是被医保算计。
如果没有财政兜底,不少医院无以为继,即使不发工资,银行利息还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