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自古信奉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

习惯“逐水而居”

人民渠(原名官渠堰)

就充满了这种灵气

它不仅浇灌了良田

也滋养了城市

官渠堰是都江堰分水灌溉河道蒲阳河的重要支流,始建于公元686年。全域呈开放状态,彭州境内全长38.1公里,流域面积163.48平方公里,准保护区陆域面积达15.2平方公里,是彭州境内跨度最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稼引官渠

配音/闻靖

每当提及我国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其实,另一条贯穿彭州全境的河流——官渠堰(今人民渠),也值得一提。大家好,我是闻靖,本周要同您分享的就是关于彭州官渠堰的故事。

彭州自古金玉锦绣,物阜民殷,享有“蜀中膏腴之地”的雅称。一千多年前,横空出世的官渠堰又为这块古蜀国的发祥地和“彭派之城”平添了异彩。不容置疑,人工灌溉工程官渠堰凝聚着祖祖辈辈彭州人的聪明智慧,带给整个灌区的是绵绵不尽的福祉。官渠堰的“前世今生”,漫长而饱经风霜。不啻为一部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旷世杰作,同样为一幅波澜壮阔的唯美画卷。

官渠堰“年筑年毁轮番替”,年复一年接力干。除了官修,更有民建,从未中断。千百年来,修渠不止的彭州儿女,正是延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靠着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史诗般的人间奇迹。

2018年8月13日,官渠堰以处于都江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第一子项目的显赫位置,参与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69届执行理事会评选,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马之劳。默默无闻的官渠堰何其有幸,能够为都江堰的成功申遗锦上添花呢?

据《四川日报》记者采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水利厅和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时获悉,要想拿到这个全球范围内的“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极其不易。国际灌排委设置的申遗条件非常严苛,一共有10条硬性指标。主要内容涵盖:必须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工程设计、规模、灌溉面积领先于其时代;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烙印;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工程建成投用的时间必须在100年以上;如今仍然在发挥作用等。对照所有指标及要求,官渠堰条条具备。列为子项目之首,非它莫属。

官渠堰肇始于盛唐,泽被于千秋。它的沧桑岁月、它的博大胸怀、它的传奇往事,仿佛是日夜奔涌的滚滚清流,在不断地撩动着人们的心弦……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武后垂拱二年,恰逢设置彭州的第一年,江苏彭城人刘易从走马上任彭州长史。他仁民爱物,极为注重农田水利建设。就职伊始,刘易从即主持了初掘官渠,引都江堰干渠蒲阳河之水与湔江下游相通。凿开的渠道直抵今丽春镇,又逆流而上到达灌县(今都江堰)。除供灌溉外,还可通航。被清嘉庆版《彭县志》援引的《元丰九域志》称作“渡船河”,是沟通彭灌两地(今彭州和都江堰)的重要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乾道二年(1166年),四川双流人梁介任彭州知州。次年即接手“修唐昌、九陇、濛阳十余堰,民受灌溉之利,及于邻邦。”乾道四年(1168年)“修复三县一十余堰,灌溉之利,及于邻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西吉水人胡子祺任彭州知州。他遵循前人治渠的技法,投放大量竹木修堰,费用大省。在位3年,努力减轻岁修负担,深受民众拥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东济宁人王焕由新繁调任已降州为彭县的知县。在职期间,他“精勤如一日”,组织劳力复开官渠。从蒲阳河的万工堰引水灌田,迎来了岁丰年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二年(1737年),王焕卸任时所作的《留别彭门》一诗中,以“忆昔临荒邑,犹然草昧初,聚商通野市,课稼引官渠”等寥寥数语,即巧妙地刻画出了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非凡意义。据说,此乃官渠堰见诸于文字记载之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彭州历史上的父母官主政一方造福一方,为修建官渠堰所做的件件实事,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饱含着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官渠堰,被冠之以这般别致的大名,名副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渠堰“年筑年毁轮番替”,

年复一年接力干。

除了官修,更有民建,从未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彭州人民齐心拉开了首期工程的序幕。这年冬天,近万民工凿穿狮子岩,轰开石匣子,打通倒转堰,绕过县城,将渠堰修到了濛阳河口。随即,又经过几期续建工程,在什邡、广汉、德阳等地广大民工的通力合作下,把渠水拓展到了德阳、绵阳和遂宁地区,惠及了川西平原10多个县、市。被誉为“巴蜀新春第一渠”,更被灌区人民骄傲地称之为“幸福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3月4日至6日,在战争年代有“佩剑将军”之称的抗日名将、时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何基沣,亲自率领全国灌溉管理会议的100多位代表从西安主会场风尘仆仆地赶到官渠堰召开现场会。对彭州人来说,这是官渠堰建渠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自此,官渠堰荣膺了全国闻名的跨流域引水大型灌区称号。时隔6年后的1966年10月,官渠堰正式改名人民渠。

这一“官”一“民”的更替,尽管名称不同、时代不同,做的却是同一件事。修的也是同一条渠,谋的皆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名后的官渠堰科学地坚持了自古以来的治水理念和岁修制度,每到冬、春季节,灌区各地民工高举着以团、营、连、排为建制的一面面战旗,抗严寒、斗冰雪,展开河道的整修和养护,以确保春灌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1984年编印的《四川省彭县地名录》介绍,“现在人民渠干渠总长达400公里,横跨湔江下游各河及什邡石亭江、德阳绵远河等17条自然河道。有的采用现代化的交叉连锁闸门,挡水过河,如马牧河交叉工程;有的则采用涵洞穿过江底,如小石河涵洞;或建大型渡槽跨江而过。现有支渠115条,约2000公里”。有专家学者把人民渠比喻为纵横交错于川西平原上的大动脉。形容那一道道进、泄、防洪水闸和支、斗、农渠,宛若一条条脉脉相通的大血管,遍布广袤无垠的原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过去,立足当下,

彭州紧跟新时代治水兴水思路,

以人民渠为代表,

用实际行动绘写出一幅幅碧波荡漾、

清流如许的大美“民生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一座长5.3公里呈条带状的湿地公园顺渠而建,应运而生。公园里的湖泊、池塘、田园、驿站,星星点点,景在其中;小桥流水、绿道花径,错落有致,相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5月,一座人行艺术天桥又悄然亮相于人民渠位于彭州城区的繁华地段。天桥横亘于被评为成都市最美街道的滨河路与湿地公园之间,取名升平桥。伫立渠畔极目远眺,标志性的建筑如一轮弯月、似一条锦带、更像一抹彩虹,扮靓了宽阔的水面。2023年,以彭州部分村(社区)命名的义和、楠木、红岩、丰乐等各具特色的人行艺术天桥,又陆续出现在人民渠上,成为一道道崭新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渠水之滨

因水而兴的彭州

正凝心聚力谱写

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新篇章

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一泓清水

古老的官渠堰

跨越千年,历久弥新

绿水青山间

彭州将继续奏响治水奋进新交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鉴彭州”栏目在喜马拉雅上线啦!

快去喜马拉雅搜索“听鉴彭州”,听见彭州的声音!

本期声音导游

闻靖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十优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语言艺术家协会会员。

本期《听鉴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倾情合作推出!

1、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题为“彭州人写彭州”。主要内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个景点、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个回忆、一条路、一座山……一切有关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写成文字向彭彭砸来!

投稿方式:请在您的稿件后附上个人简介(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2、声音导游征集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朗读音频(3分钟以内)与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第227期:

第228期:

第229期:

第230期:

第231期:

第232期:

第233期:

第234期:

第235期:第236期: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258期

文字:《品鉴彭州》杂志14期 罗宗发

图片:张勇 郑小娟 张鸿 刘晓冀 雷田文

编辑:刘倩 编审:叶韬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