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秋夜思 其一 文/火云

万里西风忆故时,客中岁月更堪思。

青灯黄卷今何处,只有秋虫夜自知。

首句“万里西风忆故时”,以“万里西风”开篇,既描绘了秋日西风凛冽、吹拂万里的壮阔景象,又暗含了诗人思绪之广、情感之深。西风往往与秋日的萧瑟、凄凉相联系,而“忆故时”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此刻正沉浸在对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之中。

次句“客中岁月更堪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客中岁月”指的是诗人在外漂泊、流浪的岁月,而“更堪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无限感慨与怀念。与首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故乡、思念成疾的游子形象。

第三句“青灯黄卷今何处”,通过具体的意象“青灯”和“黄卷”,描绘了诗人昔日读书、学习的场景。青灯微弱,黄卷泛黄,这些意象不仅富有古典韵味,还蕴含着诗人对过去宁静、充实生活的向往。然而,“今何处”三字却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着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末句“只有秋虫夜自知”,以秋虫在夜晚的鸣叫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深刻抒发。秋虫在夜晚的鸣叫,往往被视为一种孤独、凄凉的象征,而“夜自知”则强调了这种孤独与寂寞只能由诗人自己默默承受、无人知晓的无奈与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秋夜思 其二 文/火云

客路飘蓬五十时,青灯黄卷费情思。

故人零落今馀几,白发秋风知不知。

首句“客路飘蓬五十时”,诗人以“客路飘蓬”形容自己五十年来的人生旅途,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根无依,四处漂泊。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漂泊不定的感慨。同时,“五十时”也暗示了诗人已步入中年,岁月不饶人,更添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反思。

次句“青灯黄卷费情思”,与第一首中的“青灯黄卷今何处”相呼应,再次提到了青灯和黄卷这两个意象。在这里,“费情思”意味着诗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思考,这些青灯下的苦读和黄卷上的沉思,都是他对人生、对学问、对情感的深刻体悟。然而,这些体悟如今却只能化作无尽的思绪,萦绕在心头。

第三句“故人零落今馀几”,诗人笔锋一转,将思绪从个人经历转向了故人情谊。这里的“故人零落”指的是昔日的朋友、知己如今已散落天涯,有的可能已经离世,有的则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联系。诗人用“今馀几”这一问句,表达了对故人现状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末句“白发秋风知不知”,以“白发”和“秋风”两个意象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苍老的深刻抒发。白发是岁月的见证,秋风则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凄凉。诗人用“知不知”这一问句,似乎在向秋风询问,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苍老是否能够得到它的理解与共鸣。然而,秋风无言,只有诗人自己默默承受着这份孤独与苍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秋夜思 其三 文/火云

落尽桐花醒梦时,满庭明月动秋思。

夜深独对青灯坐,愁杀吟虫知不知。

首句“落尽桐花醒梦时”,诗人以“落尽桐花”这一景象开篇,既描绘了秋日桐花凋零的萧瑟景象,又暗含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醒梦时”三字则透露出诗人从梦中醒来,面对现实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梦”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而“醒”则意味着这些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只能留在记忆中。

次句“满庭明月动秋思”,诗人以“满庭明月”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秋日夜晚的宁静与凄清。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庭院,却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秋思。这里的“动秋思”既是对前文“醒梦时”情感的延续,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愁绪的深刻抒发。明月作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与思念、孤独等情感相联系,此处也不例外。

第三句“夜深独对青灯坐”,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从庭院转向室内,描绘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独对青灯的孤独景象。这里的“独对青灯”既是对前文“满庭明月动秋思”情感的深化,也是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的直接体现。青灯微弱的光芒,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

末句“愁杀吟虫知不知”,诗人以“吟虫”作为结尾,将内心的愁绪寄托于这些夜晚吟唱的小虫身上。这里的“愁杀”二字表达了诗人愁绪之深、之重,以至于连这些吟虫也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愁苦。然而,“知不知”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人似乎在问这些吟虫,你们是否知道我心中的愁苦?但无论它们是否知道,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都只能由他自己默默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秋夜思 其四 文/火云

落叶声中酒醒时,小楼风月动秋思。

廿年江海飘零客,此意凭谁与问知。

这首《秋夜思·其四》继续以秋日夜晚为背景,通过落叶、小楼、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叹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落叶声中酒醒时”,诗人以“落叶声”作为开篇,既描绘了秋日落叶纷飞的萧瑟景象,又暗含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酒醒时”三字则透露出诗人在醉酒后醒来,面对现实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酒”可能是诗人借以消愁的工具,而“醒”则意味着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孤独与漂泊。

次句“小楼风月动秋思”,诗人以“小楼风月”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秋日夜晚的宁静与凄清。小楼高耸,风月相映,本应是赏景佳地,然而此刻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秋思。这里的“动秋思”既是对前文“落叶声中酒醒时”情感的延续,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漂泊的深刻抒发。风月作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与思念、孤独等情感相联系,此处也不例外。

第三句“廿年江海飘零客”,诗人笔锋一转,直接点明了自己二十年来漂泊江海的生涯。这里的“廿年”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不易,“江海飘零客”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漂泊、无依无靠的孤独形象。这一句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是对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无奈与感慨。

末句“此意凭谁与问知”,诗人以“此意”作为总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这里的“此意”指的是前文所描述的落叶声中的酒醒、小楼风月中的秋思以及廿年江海飘零的生涯。然而,“凭谁与问知”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独,诗人似乎在问,我心中的这些愁绪与感慨,谁能理解?谁能知晓?这种知音难觅的叹息,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