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西方列强以租用的方式,在中国建租界、圈地盘。如今,他们又以品牌租用、??收购等的方式,获得了中国一些民族企业品牌的使用权,有些甚至是永久性的。

然而,有些国内品牌就这样永久消失了。

细数那些被外资收购的中国品牌,除了震惊之外,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同时也看到了国际投行、西方财团玩弄规则的手段,瞒天过海、过河拆桥、

趁火打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的美加净

1962年成立,1990年以1200万与庄臣合资。1994年上海家化花了5亿买回来。

1994年的天府可乐

1994年,将品牌和配方一起卖给百事。2010年要回了配方,2013年拿回了商标,2016年才恢复上市。

1994年的北冰洋

1994年,被百事收购成立合资公司,4年之后合资公司被百事注销。2007年中方要求收回品牌,2011年才恢复生产。

1994年的中华牙膏

1954年投产,1994年联合利华入股,取得品牌的永久租赁经营权。

1994年的华丰方便面

1986年问世,1994年被印尼金光集团控股。由于金光管理方式和理念水土不服,走向没落。

1994的熊猫洗衣粉

1990年成立,1994年与宝洁成立合资公司,宝洁占股65%,买断了品牌50年使用权,宝洁将价格提高了50%。2000年宝洁终止合资。

1996年的活力28

1982年进入市场,1996年卖给德国美洁,美洁接手后提高价格,销量下滑。2003年拿回了商标使用权。

2000年的太太乐鸡精

1988年成立,2000年被雀巢收购了80%的股份,2016年又被雀巢收购了余下的股份。

2000年的乐百氏

1989年成立,2000年达能收购了其92%的股份;之后利润下滑,2016年达能又将其卖了。

2003年的南孚电池

1999年为筹集资金,将49%的股份卖给摩根士丹等;香港华润将8.25%的股份转给摩根士丹利还债。

2002年将20%的股份转手给了富邦控股,摩根士丹从富邦手中买走股份。

2003年,美国吉列从其外资股东手中买走了全部股权。

2003年的小护士

2003年被欧莱雅收购,之后被“卡尼尔”取代,如今经常在澡堂子的洗漱台上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的哈尔滨啤酒

2004年,被美国安海斯收购了99.66%股权,并将其私有化。2008年,比利时百威英博把安海斯公司收归麾下。

2005年的三笑牙刷

2005年高露洁棕榄公司出资2100万美元买断其品牌。

2006年的苏泊尔

1994年创立,2006面法国SEB收购了其52.74股权;2016年SEB增持股份至81.03%,

2006年的雪津啤酒

1986年成立,2006年被比利时英博以58亿全资收购,曾经是当时最大的国外收购案。

2006年的双汇

2006年挂牌10亿出售,被高盛和鼎辉的合资公司20亿元收购走。高盛赢嘛了。

在这件事上,那个父父子子的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7年的丝宝集团

旗下四大洗护发品牌品牌,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2007年德国拜耳收购了其85%的股份。

2008年的大宝

2008年,被美国强生高价收购,虽然强生对其做出了改进,然而命运也是“在澡堂里见”。

2011年的丁家宜

2011年,被法国科蒂收购,一年后销售量剧减。2015年又以重金回购了品牌。

2011年的小肥羊

1999年创立,2008年赴港上市。创始人将股份送给员工,自己留了40%。

百胜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了第二大股东,2012年百胜完成对其收购。

2011年的徐福记

1994年创立,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2011年雀巢收购其60%股权。之后,多次陷入了食品安全问题,沦为弃子。

2011年的银鹭

2011年,被雀巢收购了60%股份。2017年雀巢又收购了其20%的股份,2018年雀巢再次收购了剩余20%的股份。

2013年的金丝猴

1994年成立,2008年股份改制筹备上市,2009年出售了20%股份;

2014年美国好时收购其80%的股权,2016年好时又收购了剩余20%的股权,2018年被河南御翔从美国好时手中以2.6亿购得。

俏江南、大娘水饺、华润油漆、百草水井坊、白加黑、启德教育、万全医药、亚洲木业、千百度、鸿兴印务、盈锋科技、金天医药、珠海中富,还有那个卖电脑的某想……

(以上数据或时间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要经营、求发展,一定会用到资本,融资、上市、稀释股份等。而我们为了吸引外资,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条路走得太艰难,用别人的钱总要承担风险。

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认知有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和品牌利益受损。

曾经有美国投行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曾说:

我们在印度就是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非常有效,相信在也中国一样。

而他们在印度几乎控制了日常消费的各个方面。

如果说太子奶是内部人捣鬼,那么这些品牌多是被外资捣毁。

国际巨头本土品牌博弈,输了只不过是丢了市场,但对本土企业而言,输了,就意味着全军覆没,再无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下面这些品牌都是哪些国家的?

联合利华(荷兰和英国):

奥妙、老蔡、家乐、清扬、夏士莲、舒耐、多芬、力士、立顿、旁氏、凡士林、中华牙膏、四季宝、净水宝、可爱多、梦龙;

宝洁公司(美国):

飘柔、海飞丝、舒肤佳、潘婷、SK-II、润妍、玉兰油、帮宝适、汰渍、碧浪、佳洁士、欧乐B、吉列;

强生公司(美国):

大宝、强生、吗丁啉、邦迪;

益海嘉里(新加坡丰益国际):

金龙鱼、口福、元宝、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海皇、金味、丰苑、锐龙、洁劲100;

箭牌(美国玛氏):

绿箭、黄箭、白箭、益达、劲浪、大大、真知棒、瑞士糖、彩虹糖、脆香米、德芙、士力架、M&M豆;

亿滋国际(美国卡夫食品):

脉动、奥利奥、菓珍、太平梳打、趣多多、鬼脸嘟嘟、王子夹心饼干、炫迈;

好丽友(韩国):

好丽友、好友趣、薯愿、呀!土豆、浪里个浪、好多鱼、蘑菇力;

百事公司(美国):

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纯果乐、激浪、佳得乐;

可口可乐(美国):

雪碧、芬达、怡泉、醒目、酷儿、美汁源、纯悦、水动乐、阳光、冰露、粗粮王;

雀巢公司(瑞士):

雀巢、太太乐、豪吉、徐福记、银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资收购中国品牌,有的是为了单纯的投资赚钱,有的是为了踢开中国市场的绊脚石,发展自己的品牌。

只是,被外资收购以后,有一种“你种的庄稼,被别人收走了”的感觉。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只是为了“养猪”,就像某纯净水品牌创始人向媒体提到:

别把企业当儿子,总有一个价格让你卖掉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45年过去,加入WTO也过去了22年,“翻开”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进程表,发现“知易而行难”。了解了彼岸,明白了经济改革的困难都是过渡时期的困难,也就敢往前走下去。

对“贸易是不对等”的认知,是经历了多少企业的挣扎与努力才换来的。

在世界贸易这个“战场”上,博弈不见血,却“杀伐”于无形,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商战,一点也不比有硝烟的战争来的轻松。

规则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规则。

前天发了关于太子奶事件背后的国际投行,有人说我是在为凌娅5人洗地。真逗,我凭什么?他们佩?还是我佩?

网友热议太子奶事件时,我觉得还有事情没被挖出来,查信息发现了国际投行的身影,顺手扒了一下国内企业的情况,触目惊心。

做了三年的私募后,对资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吧。一个忧国忧民的小人物,力量有限,只能敲键盘而已。

接着挖,下一篇:最近几年各地成立的投资集团,国进民退,是时候集中力办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