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当了两个月首辅的蒋冕,就因为“大礼议之争”而被嘉靖皇帝罢职。于是,毛纪接任了大明内阁,成为第二十三位内阁首辅。
毛纪(1463年——1545年),字维之,号鳌峰逸叟。他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其先祖在元朝末期从淮泗地区迁移至此,自称是“东莱崇儒毛氏”。
毛纪的仕途之路与其他首辅们基本上大同小异,也是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才成为了翰林院编修。从成祖皇帝以后,明朝的文风日重,渐渐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
在编修任上作为起跑线,毛纪潜心专研并且修身养性,才一步步成长为内阁首辅。
1492年,毛纪被授以侍讲之职,负责教授太子朱厚照。虽然,这个职位并不显赫,只是朱家众多家庭教师中的一个。不过,这却是一个极其有前途的工作,因为之前的几任首辅,比如李东阳、杨廷和、梁储和蒋冕等人,就都是从这个岗位做起的。
在担任侍讲期间,毛纪和朱厚照的师生关系非常复杂。朱太子并不喜欢这位老师,可又认为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自己从他这儿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1505年,在明孝宗驾崩后,太子朱厚照即位登基,史称明武宗。
新帝一登基,着力提拔了一大批的朝臣,许多人被委以重任甚至入阁为辅。而毛纪毛老师,却仅仅被升为侍讲学士,继续给朱厚照本人授课。唯一的区别在于,他由太子的老师变成了皇帝的老师。
1510年,毛纪终于升任户部侍郎,开始担任六部的实职。没过多久,他又出任了礼部尚书一职。
在1515年时,西藏派遣使臣入朝,组团前来忽悠明武宗朱厚照,宣称西藏的活佛能够预知未来,他们愿意帮助在明朝各地弘扬佛法。
恰巧,当时朱厚照这个荒淫无耻的皇帝,已经把能玩的和不能玩的都玩腻了,急需要新的娱乐项目。所以,他对于“迎奉活佛”这件事,表现得兴趣十足,甚至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原因很简单,他以前没玩过,觉得新鲜。
为了积极“迎奉活佛”,明武宗当即拨出白银一百万两,准备派遣庞大的迎佛使团入藏,同时要求沿途各地全力配合。
作为礼部尚书,此事自然与他关系重大,毛纪带头上疏反对。他认为,京师距离西藏途径万里,而且交通极为不便,如果贸然迎佛的话,不仅劳民伤财和耗费巨大,而且活佛必定会冲击明朝现有的宗教体系,未来祸福不明。
武宗虽然不予采纳,但架不住毛纪坚持不懈的上疏劝阻。加之,时任内阁首辅的梁储也对此事表态反对,建议朱皇帝谨慎行事。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争辩,明武宗早已对迎佛之事抛诸脑后,最后不了了之。
1517年,毛纪终于得以入阁参预机务,协助首辅杨廷和处理朝政事务。在宁王叛乱后,明武宗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次证明他军事能力的机会。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明武宗还是披挂上阵去“御驾亲征”了。
由于宁王更是个糊涂蛋,还没正式开打就被朝廷的先头部队俘虏了。等到明武宗的大军赶到时,宁王已经宣布投降,朱厚照很生气,因为自己还没开玩儿,“游戏”居然结束了。
虽然在太祖和成祖时期,明朝主动进行过多次北征,但元蒙的残余势力却一直都没有彻底消灭。甚至于,在明英宗时期还发生了危害巨大的“土木堡之变”,之后的北境一直都不安宁,经常遭到蒙古骑兵的袭扰。
由于明武宗的这次荒唐南征,更由于明武宗赖在扬州死活不班师回京,给蒙古人创造了可乘之机。随着扰边规模和数量的扩大,明朝北境多地告急。而当时,蒋冕随同武宗皇帝出征,毛纪和首辅杨廷
和留守京师。
接到各地的战报后,毛纪协助杨廷和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奏请明武宗迅速班师回京。就这样,朱厚照才不情不愿的宣布班师回朝,途中还落水被淹,病恹地回到自己的“豹房”,继续挥霍自己的余生。
不到一年功夫,武宗皇帝终于被自己给祸祸死了。最可气的是,这货荒淫好色却无一子嗣,偌大的大明江山后继无人。如何推选新帝,成为内阁的最主要任务。
毛纪与首辅杨廷和议定,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应该迎立孝宗皇帝朱祐之侄,也就是大行皇帝明武宗的堂弟朱厚为帝。经过皇太后的同意,内阁以明武宗遗诏的形式颁布,据《明史》记载:
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1522年,明世宗嘉靖在称帝后,立即犒赏群臣,尤其是内阁几位积极拥立自己的阁臣杨廷和、梁储、蒋冕和毛纪。据《明史》记载: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萌锦衣世指挥,又辞。
皇帝要为大臣加官进爵,而大臣却坚辞不受,理由竟是“自己完成分内工作,履行正常职责,不应被过分表彰”。这是多么和谐的君臣关系啊!可惜,这样羡煞旁人的君臣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大礼议之争”的爆发而彻底终结了。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对于明朝历史影响巨大的这次争论,或者说这次“战争”。
由于朱厚熜并非正统的继位,而是以“小宗继大宗”。所以,他必然会面临“管谁叫爹”这个极其敏感和尴尬的问题,好在历史上这样的先例也有数起,可以进行参考。
在西汉末期的汉哀帝刘欣,就是以侄子的身份继承了伯父汉成帝的皇位。即位后,刘欣索性将伯父汉成帝刘骜和生父定陶恭王刘康两个人都追尊为帝,相当于就是认了俩爹。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刚刚登基,甚至就连“嘉靖”的年号还没正式启用,内阁首辅杨廷和就安排礼部尚书毛澄向新帝上疏。据《明史》记载:
今陛下入承大统,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
年轻的朱厚熜看完奏折,一时懵圈了,啥意思啊?难道当了皇帝后,自己叫了十几年的父亲就突然间变成叔叔了?
他尽管只有十四岁,但却异常的老成,敏锐地看透了这次事件背后蕴藏的巨大玄机。
于是,小朱皇帝朱厚熜一面将礼部的奏折搁置不理,一面向当事人毛澄以及他背后的杨廷和等人展开拉拢。结果,朱厚很快就领教了明代文官的“豪横劲儿”,被碰了一鼻子灰。
就此开始,双方陷入了僵局,礼部要求尊孝宗为皇考的奏疏被朱厚熜“留中”,而朱厚熜要求追封兴献王为帝的旨意也被杨廷和“封驳”。
恰在此间,嘉靖的生母蒋氏来京探望自己的儿子。突然听闻,朱厚当了皇帝后,他已经由”儿子”变成了“侄子”,而自己也由“亲妈”变成了“婶子”。瞬间,“蒋婶子”哭得一塌糊涂,掉头就要回湖北老家去到兴献王的墓前哭诉。
嘉靖也不能再继续绷着了,他立即找到张太后提出辞职,说自己干不了皇帝的工作,还是陪着“蒋婶子”一起回老家去当藩王吧。张太后当时就慌了,内阁首辅干得不顺心可以辞职,这皇帝干得不顺心也能辞职吗?岂非太儿戏了。
于是,她极力安抚朱厚并将首辅杨廷和痛骂一顿,无奈之下杨首辅只得妥协让步。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杨老头儿耍了个心眼,只同意尊嘉靖的生父朱祐杬为“兴献帝”,而不是“兴献皇帝”。
不久,由于宫中发生失火,杨廷和据此再次上疏,声言这是“上天的警示”,要求嘉靖赶快尊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这次,嘉靖妥协了,但是内心却极其不爽,总感觉自己对不起亲爹兴献王。为此,他还专门进行了“皇考”和“本生父皇考”的区分。
嘉靖三年的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人选择投靠朱皇帝,他们又一次挑起了继统和继嗣的争论。据《明史》记载:
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则陛下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又何疑?
嘉靖皇帝本就对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公正待遇而心怀愧疚,见到这份奏折后,立即就将桂萼和张璁等人紧急召回北京并进行了公开的廷议。结果,老而弥坚的杨廷和、蒋冕等人在廷议中彻底碾压桂萼和张璁等人。
眼见情势如此,嘉靖帝彻底傻了,为了避免再次妥协,他选择主动出手,直接下旨将始作俑者杨廷和罢职归乡了。而杨廷和也非常豪横,没有辩解一句,更没有上疏求饶,很快就收拾行囊昂首挺胸的回老家去了。
杨廷和之后,嘉靖任命次辅蒋冕为新的内阁首辅,自己又有了张璁和桂萼等后援团的支持,顿时就有了底气。他决心绕过内阁直接令礼部追尊生父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追尊生母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还准备祭告天地祖宗。
可问题是!旧首辅虽然被罢免了,新上任的首辅蒋冕照样不答应,继续着“大礼议之争”。据《明史》记载:
帝召见平台,委曲谕意,纪终不从。
嘉靖皇帝已经骑虎难下,既然之前开了头,索性继续下旨,罢免了才上任两个月的首辅蒋冕,任命毛纪为新的大明首辅。
对于毛纪的任命,嘉靖帝也是犹豫了许久,因为他知道毛纪也同样是杨廷和的追随者。之所以还对他进行任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因为。因为!随着梁储辞职,杨廷和与蒋冕被罢免,此时的内阁中就只剩下了毛纪一位阁臣。
而且,自成祖(太宗)设立内阁以来,历任首辅都从阁臣中递次选拔,还没有过从朝臣中直接提拔为首辅的先例。
果然,毛纪上任后,继续开始带头“闹事”。带头大哥杨廷和被赶走了,二哥蒋冕继续上。二哥又被赶跑了,三哥毛纪接着来,一个个都前仆后继,甚至视死如归。
而且,毛纪“闹事”的规模和声势更大,满朝大臣们推出了劝谏的古法“伏阕”,乌央央在殿外跪倒一片,逼迫嘉靖帝妥协。
更夸张的是,首辅毛纪进行了排班,朝臣们分批分时轮流到午门跪谏,从不间断。因为分工的科学和合理,跪谏期间还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牛!
而此时的嘉靖彻底疯了,早知如此他就不捅内阁这个马蜂窝了,今天的毛纪比之前的杨廷和还难对付。可现如今,后悔已经没用了,嘉靖坚持认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自己必须咬牙扛下去,即便是错了也不能承认。
嘉靖首先下令,由锦衣卫对八名首倡“伏阕”的带头者施以廷杖,以求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不料,此举更加激化了矛盾,明朝文官的豪横劲儿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们非但没有退却,反而齐声痛哭以求赴死。
之后,嘉靖帝进一步扩大廷杖的规模,一个个官员都被当众“扒了裤子打屁屁”,场面非常的惨烈。当场,就有十七名官员被廷杖打死,四十多人重伤,轻伤者也有近百人,其余参加伏阕者全部问罪下狱,史称“左顺门事件”。
首辅毛纪豁出性命不顾,闯宫请求世宗立即停止廷杖。嘉靖痛斥其“结党营私,背君报私。”为了挽救这些朝臣们,毛纪主动上疏自明并向嘉靖请辞归乡,当即就被批准。
通过左顺门事件,坚持“大礼议”的文臣被尽数瓦解,明朝士大夫的脊梁也被打折半截。从此以后,朱厚熜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朝中再也无人敢公开反对。
即便如此,嘉靖仍然还不解气,又下令修撰了《明伦大典》,并且以此将参与“大礼议之争”的朝臣治罪,这才为“大礼议之争”勉强画上了句号。
毛纪乞退以后,归乡颐养天年,过起了属于自己的田园之乐。或许在他看来,数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波诡云谲,太累了!据《明史》记载:
杨廷和、蒋冕、毛纪皆正色立朝,并为天下所倚赖。
1545年,毛纪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嘉靖帝闻其死讯,追赠为太保,赐谥号“文简”。
相比之前的首辅杨廷和与蒋冕,毛纪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大礼议之争”而被罢职的杨、蒋二人,死后都没有被嘉靖帝原谅,更没有被追赠和赐谥号。
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