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不久前曾给大家介绍过许多抗战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发了读者热议。今天子渊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同样忠勇的巾帼英雄——王运梅,大家也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到电影《红色娘子军》那个最后背着熟睡幼儿向根据地挺进的女战士,恐怕就是家喻户晓了。但鲜为人知的是,影片中女战士的历史原型人物正是王运梅。
王运梅,海南琼海人,抗战时期的红色娘子军战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王运梅出生于一户贫苦农家,父亲后来曾任地下党组织交通员,很多家人都加入红军,耳濡目染之下,她也立志要加入革命队伍。16岁时,王运梅嫁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农民庞隆焜为妻。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的春天,驻扎于乐会县(今琼海市)的红军部队组织当地妇女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队伍,主要负责当地红军部队的后勤与宣传工作。2个月后,琼崖特委又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得知此事后争相前来,其中就有王运梅。
经过一番选拔,王运梅与其余99名妇女佩戴着"女子军"红袖章,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的旗帜下庄严宣誓,立志报国。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支全数女子的部队,日后竟然会与琼崖红军主力一起参与反"围剿"和抗日战争。名扬天下之后,民众称其为"红色娘子军",开国领袖们更是曾高度评价她们是"世界革命的典范"。
1932年秋,在“马鞍岭阻击战”遭遇失利后,王运梅与其余十多名娘子军女战士在连长冯增敏的带领下,向琼崖纵队所驻扎的母瑞山根据地挺进。当时王运梅已有身孕数月,几近分娩。在队伍挺进深山的一个夜晚,王运梅突然感到腹部剧痛,全身冷汗直冒,战友们急忙用山葵叶与芭蕉叶支撑起一座临时产棚,最后诞下了一名男婴。
为了逃避敌人追击,王运梅将刚刚出生不久的幼儿用破烂衣物包好后,就搂着孩子继续前进。然而由于反动派的严密封锁,战士们都面临断粮危机,只能采食山上的野生果菜。为了能让这个“革命的孩子”吃到一点儿奶水,娘子军的战士们都将品质稍好的野菜野果挑选出来,留给刚刚分娩不久的王运梅。部队行军过程中,王运梅始终抱着孩子,并用芭蕉叶遮盖在他身上以防着凉。
然而山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艰苦,一些身体瘦弱的队员很快就患病倒下,更别提刚刚出生的幼婴了。这个苦命的孩子还没满月,便夭折在母亲王运梅的怀中,连父亲也从未见过。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得知后,陪在王运梅身边安慰她,同时还脱下军衣将孩子包好,与战友们一起在山石旁挖坑。将孩子掩埋后,战士们在小坟边种了一棵木棉苗以示标记,从此,母瑞山的红土地上就埋下了这幼小的生命。王运梅顾不上伤心,咬着牙抬起脚步,继续与红军前进。
在之后的战斗中,王运梅英勇杀敌,履立功勋,对于战争给她留下的伤残疾病,王运梅毫不介意,但是在漫长人生中,那个夭折于战场上的孩子,却成了王运梅心中永远的伤痛。白天,她总会以微笑、爽朗的形象示人,给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游人讲解。可是到了夜晚,她总会常常一人走到门口的娘子军雕塑前,她总觉得,那个雕塑上的女子,身边应该还带着一个孩子。2013年9月14日凌晨,103岁的王运梅老人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而苦涩的一生。
参考文献:
《琼崖抗日斗争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