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误会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如期召开,在这场会议上,有一场汇集了所有人目光的报告,那就是从朝鲜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彭老总将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表的报告,彭老总将朝鲜战场上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彭总还用具有极强自我风格的话陈述了中国早已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压的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彭老总报告之后,毛主席走上了报告席,做了一段关于我国工农业协调问题的批评,似乎意有所指,毛主席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呢?

原来是在这次会议的前一天,1953年的9月11日,我国著名的学者,此时在全国政协担任委员的梁漱溟同志发表了自己对于农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其中言辞有些激烈,这就为几天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历史时期里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农民阶级的力量,但在建国后,农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当时国家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之下,梁漱溟先生担心这样的举动会让中国共产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受损,并且也指出了一部分在执行农业政策时出现的问题。

在当天的会议上,有很多同志也都认为这样的问题很有分析的必要,可是在第二天,情形就和之前不一样了,就是在彭老总作报告的那天,毛主席做出了批评,但是并没有将矛头直至梁漱溟,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次报告的指向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自然听出来了毛主席报告说的情况,毛主席所说的顾及农业、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击美帝国主义是大仁政的观点,梁漱溟是认可的,他觉得是毛主席误解了他的意思,在当天的会议上,他就和毛主席又写信交流。表明了自己是拥护工农联盟的,但很遗憾,遗憾并没有解除。

短短六天后,毛主席的一篇报告就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这篇报告的题目中直接就提到了梁漱溟的大名,这篇叫做《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的报告将梁漱溟的行为划成了恶意、伪君子的行径,但毛主席自己也表示了自己并非是针对梁漱溟本人,而是梁漱溟这类的想法。

梁漱溟对于毛主席提到的批评,也展开了一次发言,但很粗暴的就被台下的同志打断,甚至还说让他滚下来,见此场面,梁漱溟向毛主席征求了继续说下去的意见,希望毛主席能够在自己说完之后认为是他误解梁漱溟了。

梁漱溟还说希望毛主席能够有这个雅量,毛主席直说自己不会有这样的雅量,但是他支持梁漱溟继续讲下去,两人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此时台下的声音愈演愈烈,都表示了不想让梁漱溟讲下去,还进行了举手表决,同意继续讲下去的只有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少数人,无奈之下,梁漱溟顶着骂声走下了台,这场误会也就没有再有后续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的困境

梁漱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爱国民主党派的领袖,长期担任了民盟的秘书长,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梁漱溟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以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实践是能够决定意识的,但意识又常常会对实践产生影响,梁漱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不是毛主席的偏见,只是对于梁漱溟来说的一个困境,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是充满了热情的,但在过去自己接受的教育之中,注定了他们产生的观念是水土不服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梁漱溟这类知识分子的困境。

而这种困境从很早之时就显现了出来,1946年10月,第二次国共合作眼看即将破裂,蒋介石妄想发动内战的狼子野心也昭然若揭,表面上仍在做出想要维持和平的假象,对于当时的民主党派而言,和平是长久以来的渴望,但这也正是他们的局限性所在。

中国共产党深知,两党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如果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只会给和平埋下更深的隐患,只有坚持革命,才能够取得真正的和平,但民众党派对此并不理解,他们被蒋介石开出的和平条件蒙蔽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形势下,民主党派做出了一件十分糊涂的事情,那就是将一份不利于我党的停火方案交给了美国派来调停的马歇尔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孙科,并且在交给对方之后,才将事情告知给了我党的领导人。

周总理对此十分痛苦,当场就表现出了十分不好的面色,因为此前我党就曾经与民主党派有过协商,重大的决定需要事先通知另一方,并且要保持同一阵线,我党从始至终都尊重、关照民主党派,但这次民主党派做出的事情极大的让共产党人伤心。

周总理因此陷入到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甚至一向脾气好的周总理也在这时候展现出了愤怒,他直接谴责梁漱溟这是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情,这是出卖朋友、不讲信义的行为!

梁漱溟的事后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主动向周总理进行了自我批评,也积极配合周总理做出补救方案,这才没有酿成大祸,后来解放战争时,也尽力支持我党解放全国。

梁漱溟先生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他缺席开国大典时,周总理表达了遗憾,可见周总理在那件事之后,仍旧是尊敬梁漱溟先生的,梁漱溟先生也是从始至终认可周总理的品性,说他在道德上是毫无瑕疵的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件事都是梁漱溟在那个时代里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有自己耿直、有原则的一面,后来全国广泛开展批林批孔的之时,梁漱溟先生还是坚持批林不批孔,季羡林先生在这一点上还是十分认可梁漱溟先生的。

梁漱溟先生是1893年出生的,和毛主席同岁,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但大多还是旧式的教育,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还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民主教育,在京津同盟会找了一份编辑、记者的工作,这一年他才十八岁。

在他整个的学术历程中,是受到了中西方思想的多重影响的,中国的古典思想、孔孟理论,都是他思想的重要源泉,在成长的过程中,他还接触到了很多佛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生物进化论也对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套梁漱溟独有的思想体系。

但他也和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具有局限性,积极探索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先后尝试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尤其是戊戌变法试图带来的君主立宪政体,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短暂的希望,梁漱溟曾经就坚定地拥护君主立宪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又认识到了革命的必然性,他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投身了辛亥革命,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想要通过改造的手段实现中国的新生,但很明显,旧中国需要的不是改造,改造这个词本身就与新生构成矛盾。

梁漱溟想要从农业农村方面入手,加强教育和乡村建设,这也是他在会议上关注农业农村问题的原因,梁漱溟之所以不希望用暴力革命的原因,就是他对中国的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误判,认为旧的中国缺乏发动暴力革命的阶级,但事实证明,梁漱溟完完全全的错了,从根上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后来新中国成立,他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与梁漱溟的友谊

他与毛主席的情谊也是十分深厚的,毛主席与梁漱溟两人同一年出生,两人认识时就已经是25岁了,那是1918年,梁漱溟已经是北大哲学系的讲师,而毛泽东去到了北大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两个人因为杨昌济先生相识,从这里建立起了联系。

1938年,抗日形势愈发严峻之时,梁漱溟先生去到了延安,他是坚定的支持抗日的民主爱国人士,并且主张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当时虽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基本形成,但蒋介石仍旧在指示手下的部队蓄意制造摩擦,梁漱溟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谴责。

梁漱溟此行到达延安就是和毛主席对当时的形势进行讨论,两人聊了很多,梁漱溟在延安停留了16天,与毛主席交流了很多次,还有两次更是彻夜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随着抗日形势的不断好转,梁漱溟也带领民主党派在全国范围内对抗日进行声援,后来抗日战争胜利,解放大势即将席卷全国之时,他带领着民主党派继续做出了很多努力,当时国民党暗杀了民主人士李公朴同志,梁漱溟直接在报纸上对国民党的反对行为进行了愤怒的声讨。

全国解放之时,梁漱溟还庄严的向全国人民宣告,坚定共产党的领导,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对自己曾经政治主张的反思,1950年,毛主席和周总理邀请了他从重庆来到北京,此次北京之行还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初到北京之时,毛主席与周总理专门接待了他,车接车送,十分周到,梁漱溟先生是吃素的,毛主席与周总理同样也尊重了梁漱溟先生的习惯,大家都吃了素,毛主席还开玩笑说大家都是统一战线嘛,可见毛主席和周总理与梁漱溟的关系有多亲近。

那时候几个人常常一块讨论各种问题,有时候意犹未尽,也会有不欢而散的时候,但不管怎么样,都是观念层面的分歧,所以其实在毛主席和梁漱溟两人私下看来,1953年那次争执对于两人来说也十分正常,这就是亲密朋友的关系。毛主席自己都在发言最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可见两人都是公心为大。

后来1975年的招待会上,梁漱溟没有出席也是毛主席的一大遗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梁漱溟心中也是对毛主席十分钦佩,自己的孙子出生时,还专门取名叫做“钦东”,这样的细节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先生的晚年基本上都专心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很多学术著作,直到1988年6月23日,这位曾经走在爱国前列,为中华儿女谋未来、谋幸福的民主爱国人士停止了心跳与呼吸,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