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明确
实现编制内外同工同薪酬
12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在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三忠答记者问,回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问题时,他明确提出,实现编制内外同工同薪酬。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早在去年就已提出过关于编内外同工同酬的问题。去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康市副市长在介绍 “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明确,在编和非在编人员同等对待、同工同酬。
而在今年的发布会上,明确“同工同酬”的则是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并且要求实现编制内外同工同薪酬,也就是说相较于去年,“同工同薪”不光被要求实现,范围也从市扩大到了省。
同工同酬一直是众多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难以实现,甚至有文件下发,到了一线却并没有落地的情况发生。
有人说,“在医院里,没编制就是‘下等人’。”此话虽然伤人,但在现实面前却不假。要知道,编外人员干的工作并不比在编的少,但发放补助补贴时没有份的情况却屡屡发生,还有的编外医务人员干了十几年,工资还不如刚入编的人员。
对于非编人员而言,如果在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方面与在编人员相同,本就应当享有与在编人员同等的薪酬。
全面实施编制备案管理
是去编制化吗?
不仅要“实现编制内外同工同薪酬”,发言人还提到逐步动态增加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数量,推进编制周转池建设,全面实施编制备案管理,实行岗位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就已提出“合理核定开展综合改革的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在控制总量范围内医院用人自由,编制的使用、变更、撤销无需政府部门审批,只需事后报备。
对此,众多医务人员也提出了“这是否意味着当下公立医院编制改革的大趋势是去编制化”的担忧。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建议》进行回复时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第18条明确提出,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事业编制内部挖潜、创新管理的有效方式。用足用好编制资源,按照“保基本医疗、保公共卫生、保学科引领”原则,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可充分考虑其从医经历、业绩、贡献等,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
显然,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公立医院编制的”去留“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强化编制是大趋势,当然过去那种强绑定个人的编制形式会越来越少,更加灵活的备案制、周转池编制将成为主流。
同时不管是备案制编制,还是周转池制度,对于身在编外的医务人员来说,也还是值得把握住的机会。而对于身在编内的医务人员来说,制度的更迭虽然还不会对“铁饭碗”有所动摇,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冲击的。
还有这些内容
影响检验人工作、薪酬
除了用工形式之外,医务人员们最为关注的还有自己真正可以到手的薪酬,以及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
而在此次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多项内容涉及了医务人员薪酬,另外还有检验项目互认、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这样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人工作内容以及薪酬的内容。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省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进一步扩增,三甲医院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01项,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项目60项,414家医疗机构438个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实现全省互认。
◇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和“三个结构性调整”(逐步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动态缩小医院内部业务科室收入差距,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适当调控灵活收入奖金部分的比例)。
◇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出台全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触发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我省新增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新增修订医疗服务价格39项,新增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8项。
◇强化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关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意见建议,做好下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筹划准备,特别是经评估符合调价条件的要及时完成调价。其中病理检查被纳入重点关注类别。
部分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医学检验沙龙等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