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这个人做事特别的谨慎,这一点从他和家属的通信过程当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了。从1955年这一年开始,他就表现出想和家属联系的想法,但是呢,他又表现得不明显,往往是很含蓄,旁敲侧击的。

他是如何含蓄的表示自己的这个想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他会说这样的话:不知道自己的老母亲是否还活着?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过得怎么样?

他用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在试探,就是放出口风,等着政府主动来找他联系。他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瞒不过去的,而且他思念家人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没过多久,管理所就找到他,让他提供自己家里面的情况。

杜聿明马上就把自己全家八口人去台湾的经过,都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他在台的家属有妻子曹秀清,还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以及他的老母亲。

那是1956年联系杜聿明的,这一年,他的老母亲已经77岁了,三个女儿的情况分别如下:

大女儿杜致礼嫁给了杨振宁,她当年在昆明上大学的时候,杨振宁是他的老师,这也是一段师生恋。

三女儿和四女儿分别叫杜致仁和杜致炎,这两个女儿是一对双胞胎。

三个儿子年龄还小,具体信息不明。

他的儿女们除了长女杜致礼,去美国留学之外(1947年),其他子女都在台读小学和中学。

其实杜聿明完全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他完全可以直截了当的表示,自己想和家属联系的意愿。或许是因为他碍于自己战犯的身份,想着家属在小岛上,如果自己提出和家属联系,怕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故而也就从试探开始。

当他和大女儿杜致礼取得联系之后,对于政府是充满感激的,因此改造的心也更加的明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其他战犯而言,杜聿明有一个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他打死都不会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他在信里面告诉家人,希望他们也能回到祖国,一家团聚。当时,获得特赦以后的战犯们,大多都去了香港或者是美国,但是杜聿明坚决留在了祖国,哪怕是大女儿杜致礼和妻子曹秀清,让他去美国定居也被杜聿明拒绝了。

杜聿明有一个好女婿,当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杜聿明的态度倒是有些让人始料不及。

当时,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去瑞典领奖,要返回台湾,路过香港的时候没有回大陆看看。对此,杜聿明心里面的想法就比较复杂了。

他拿不准自己这个女婿当时的政治态度到底是个什么样,他只晓得台当局当时对杨振宁进行了很大的宣传,并且极力在拉拢自己的女婿。而大陆这边只是在报刊上刊登了很简单的消息,并没有进行大肆的宣传。

因此,在不明白情况的前提下,在对待女婿杨振宁获奖的这个问题上,杜聿明的态度就不是很明确了,含含糊糊的。

但是从他的内心来说,他是很希望自己的女婿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他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是有私心的。他也想借助女婿来让自己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杜聿明其实想通过书信来做女婿的工作,但是这个人做事很谨慎,他拿不准情况的时候,也就没有主动提出来让自己去做女婿杨振宁的工作。

而咱们这边呢,自然也是不方便让他主动站出来,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战犯。而且当时的局势和国际情况也比较复杂,如果让杜聿明站出来,搞不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大做文章。

其实,当时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说到根源上就是四个字:互不信任。

最后还是杜聿明没有憋住,他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就是给女儿和女婿写了一封信,在信里面,他只说了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说自己过得很好,其他的没有多说。

杜聿明笃定女儿肯定会给自己的回信,而且他也笃定女儿会在信里面,提出让政府能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宽大处理。

知女莫如父,女儿果然在信里提到了这一点。

杜聿明采取这个迂回的方式,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政府相信自己。

他的私心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尽快解决他的问题,因为只有把他的问题解决了,他才能主动的站出来,以父亲的身份来争取杨振宁夫妇回到祖国,而不是以战犯的身份。

以什么样的身份来说话,这个是很重要的。

杜聿明判断,自己的女婿在当时已经是有名的科学家了。如果对他本人进行了宽大处理,那么新中国的形象肯定会在国际上有一个正面的形象。在给女儿女婿写信的时候,杜聿明还单独写了一个小纸条,这张小纸条是特意自己女婿特意写的,上面的内容挺有意思,只有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祝贺你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祝你事业顺利!

一个字都没有提到杜聿明自己的事情,或许,是碍于尊严的原因吧,他也不可能主动提出让女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对他写的这张小纸条,咱们也是知道的,没有管他。

其实他搞这些迂回战术,搞这些小九九也是出于职业病。毕竟他一辈子搞的就是战略和战术的研究,这也就形成了他做事喜欢拐弯抹角,喜欢搞迂回。

有时候一两句话就能直接说清楚的事情,他这样一操作就会搞得很复杂。

他搞了这么多小动作,其实就是想知道一个答案:自己的女儿女婿能不能回国,是否和自己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有关?

他当时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得提出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两头试探,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当时考虑得这么周全,做得这么迂回,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在台湾那边,早就已经把杜聿明划到了“杀身成仁”的名单里面了,而且已经把他放进了忠烈祠供奉,也就是说,他杜聿明早就已经是个“死人”了。他当时兵败的时候不知道死活,但是老蒋单方面的宣布,他杀身成仁了。如果现在晓得他还活着,而且还搞这么一套,那肯定会让自己生活在台湾的家人受到影响。

不管如何复杂,简单的来说,和家人取得联系以后,杜聿明是开心的。打这以后,他整个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在这之前,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不和其他人说话,而和家人联系上以后,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甚至于时不时还和大家伙开玩笑。

在秦城的时候,他还有闲情逸致给人家取绰号,当时,秦城监狱里面的很多战犯都被杜聿明安上了绰号。

比如他叫其中一个人“一百九”,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小气。另外一个方靖(79军中将军长)因为脸上有很多麻子,杜聿明就叫他“一万多”,意思就是这个人脸上的麻子有一万多个。

谁能想得到,这杜聿明居然还有这么诙谐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