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冲突形式,往往伴随着无数艰难的抉择和沉重的代价。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上,生死只在一瞬之间,而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众多生命的存续。于是,一个令人纠结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在战场上利用战友的遗体挡子弹,这样做行吗?百岁老兵贾善明给出了他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善明出生于 1917 年河南省开封市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希望他一生平安且善良待人,便为他取名善明。1936 年,他不顾父母反对参军入伍,在部队中担任重机枪手。这一年的南口战役对他的影响深远。

南口战役打得异常艰难。贾善明的武器是沉重的长达一米多的重机枪,要将其弄上山只能先拆分再一点点扛上去。当时战争准备阶段艰苦,时间紧迫,根本无暇准备掩体。作为后方掩护力量,他们的任务艰巨,但没有掩体,挖土坝也来不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们选择了用战友的遗体做掩护。他们就这样浴血奋战 18 天,坚守长城防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捍卫了国家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在绝境中做出艰难抉择的案例。比如在古代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楚军面临着秦军强大的攻势,伤亡惨重。许多楚军士兵倒下后,战场上一片惨烈。此时,有的楚军士兵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也会利用已牺牲战友的身躯来稍作遮挡,以躲避秦军的弓箭和攻击。这虽然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反映出在极端战争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和胜利可能会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

回到贾善明的故事。对于在战场上用战友遗体挡子弹这件事,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富兰克林曾说:“从来都不存在好的战争,同时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战争中必然有牺牲,这既包含精神也包含肉体。从道德层面来看,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是不合情理的,但在战争的瞬间,情况往往超出了理性选择的范畴。这就如同失控的火车面临撞死多人还是少数人的两难困境,无论怎样选择都充满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善明在南口战役中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是为了战争的胜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那或许是唯一的选择。然而,退伍后的贾善明对南口战役只字不提,甚至将华北抗日强兵勋章都没有留下。因为在他心中,那份荣誉如刺一般扎在心上。他深知这份荣誉是在牺牲了众多战友的安宁后获得的,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内心充满了对战友的愧疚与怀念。

中国从古至今经历了无数战争,但始终坚持不懈地斗争,只为了追求和平。正是有了像贾善明这样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的中国。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了许多无奈的选择,有的选择甚至违背了常理,但那都是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求生与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面前,我们渴望和平,也深知战争的残酷。那些先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牺牲自我。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也让我们对战争中那些艰难的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战场上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去衡量,因为那是在生死绝境中人性的复杂体现。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战士在战争中的付出,铭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