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云福
时入初冬,荣氏梅园里梅枝舒展,骨架蓄势,让人联想不久将凌寒绽放的朵朵梅花。有咏梅诗句曰:“梅花点点皆天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
荣德生在回忆家兄荣宗敬一生经营时曾说:“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为立业之本。”此话揭示了荣氏兄弟成为实业巨子的根源所在,也昭示了荣氏对精神力量的高度崇敬。
纵观荣氏兄弟的创业实践,始终贯穿着两条红线,一条是发展实业,增强自身乃至乡土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一条是义利兼顾,运用实业利润来兴办社会事业。称得上聚财有方,用财有道,香溢乡梓,清气布远。
一
古代商贾陶朱公范蠡货殖以起家,散财以治乡,对锡人影响很深。荣德生在《乐农行年纪事》中说:“尝思陶朱公,亿则屡中,非偶然也。”荣氏发扬仁商精神,对金钱聚散有道,值得人们回味。
“治家立身,有余顾族及乡,如有能力,即尽力社会。以一身之余,即顾一家;一家之余,顾一族一乡,推而一县一府,皆所应为。”此为荣宗敬、荣德生之父荣熙泰生前的嘱咐。当年,无锡《人报》发表文章说:“邑人荣德生君,为我国实业界巨子,手创事业以面粉、纺织等厂遍设国内,其生平尤热心公益事业,创学校,辟公路,建桥梁,造福地方,阖邑称颂。”
荣德生斥资捐建的宝界桥
民国元年秋天,荣德生与华艺三、蔡缄三等三位作为无锡商会推选的全国工商代表到北京出席全国首届工商会议。北上开会,沿途观光,结交朋友,畅谈感想,使荣德生自感“心胸为之稍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工商盛会。荣德生出身平民,这次会上,他一个人就提出了推广纺织业案、请选派海外实业练习生案和兴办制造机器母厂以振起各项工业案三个提案,有调查,有数据,有见地,均获通过,令人刮目相看。
此时的他荣德生38岁,自办企业已十多年,成绩不小,却无自我满足。那年初冬,他回到无锡,与兄长荣宗敬一起发起组织了“无锡之将来”的讨论。他认为,“实业基础巩固之时,即国家财源发旺之日,而图亦进于富强之域。”他呼吁多立“大烟囱”,以保证众家“小烟囱”。他还挥毫泼墨,以“乐观子”的笔名写了一本小册子,对无锡未来的发展进行大胆预测。这是近代史上关于无锡发展的第一个战略远景设想,洋洋一万余言。其意义远远超出无锡一地的范围。1000册书问世,顷刻售赠一空,后又加印,人们争相诵读。
《无锡之将来》书影
抗战结束后,挟胜利之激情,荣德生对重建家园,再展宏图充满了无限憧憬。1947年,他写作《今后之无锡》一文,提出了“建设大无锡”的构想。当记者采访时,荣德生首言:无锡不仅是繁荣宁沪、复苏江苏之“先决要点”,而且其影响将“远及全国”。接着,他畅谈家乡发展前景,详细介绍建设蓝图:依托老城重建商务区,在近郊开辟新工业区,建设新的住宅区。开筑贯通南北东西的交通干道,形成“有规模之大动脉”,推动无锡城市向东西方向延伸发展,最终形成“雄踞京沪线,并合苏常,人口数百万之大都市”。
二
荣氏放眼全国,从家乡一邑做起,描绘城市蓝图,兴办教育,修桥铺路,大力开辟风光,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薛明剑在实业家荣氏昆仲创业史一文中指出:“荣氏昆仲之服务社会事也,两昆仲以一己经营所馀,办有公益中学一所,先后用去达二十五万馀金;又设竞化女学四所,公益小学四所,申新小学二所,工人子弟学校一所,申新职员、机工养成所各一处。前后办学二十四年,在校受教育者,合计共有数万人。并设大公图书馆,藏书十一万卷,以便学子之浏览。更辟东、浒两山及小箕山而为梅园、锦园,终年开放,任人游览,以示与人同乐之意。”
荣氏捐建的公益小学风雨操场
从荣氏兄弟投资兴办教育来看,仅在无锡一地就接连不断创办9所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所四年制本科江南大学和1个藏书近20万卷的图书馆。其所办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无锡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作出了难能而可贵的贡献。
此外,荣氏兄弟还联合乡贤创办“千桥会”、“百桥公司”,热心修桥铺路,建设地方市政公共设施。“千桥会”从1929年起,一直运作到1937年,因抗战爆发才被迫中止。《无锡市志》有如下记载:“七八年间共建大小桥梁88座,其中无锡57座,常州27座。以荣德生60寿辰时在五里湖上建造的宝界桥最为著名。”修桥同时是铺路,荣德生斥巨资为家乡修起了开原路、通惠路、申新路、德溪路等多条公路,开原路是无锡西郊的第一条大马路,由荣氏兄弟倡议和联合乡贤出资修筑,至1929年“先后已成者,共有八十余里”,近代无锡的路网骨架,至此成型。
三
全力支持家乡发展公益事业,成为荣氏家风延续,凭借金钱聚散有道的价值观,祖孙三代人一以贯之,致力于“为无锡之将来而筑梦”。至今的梅园、锦园、宝界双虹、锡山龙光塔、江南大学等都留下了荣氏兄弟及其后人捐建的深深印记。1994年,当老宝界桥逐渐不适应交通需要时,荣德生之孙荣智健遵父亲荣毅仁之嘱,捐资3000万元港币,在老桥旁续建新宝界桥,形成“两水夾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丽景观。
江南大学校大门前景
荣氏心系教育、钟情江南大学的情怀,薪火相传。1985年9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荣毅仁先生专程返乡,为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揭牌,并应无锡市人民政府之请,担任江南大学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号召亲属捐助建设资金200万元,建造“公益图书馆”。还设立了“公益奖学金”、“教师出国留学基金”。
江南大学校园美景
荣智健先生除了资助梅园等多个项目的后续建设外,早在1993年就向老江南大学资助100万美元,设立“荣毅仁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国外进修深造;为江南学院捐造建设“数字化图书中心”献策出力。2008—2010年,又以“荣毅仁教育基金”的名义,向全新的江南大学捐赠6000万元,专项用于建设“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益图书馆数字图情中心”、“大学生文化体育活动中心”。2017年10月,江南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荣智健在无锡,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对新一轮发展的极其重要性。他表示在以往岁月中形成的“鼎助教育、造福桑梓”的荣家精神,将继承发扬,与陈坚校长签署了《江南大学“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捐赠协议,捐资5000万元支持江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四
曾记得,在欢庆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热烈氛围中,锡城内外传递着两个喜庆信息:公益中学和无锡一棉(申新三厂)自1919年创办以来,都一百足岁了!
百年学校和百年工厂分别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民族工业的“活化石”,其创始人都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在两个百年庆时,笔者先后有幸认识了著名实业家荣智健先生和旅美画家荣智安女士。
荣智安女士是荣德生先生三儿荣伊仁(荣一心)之女,荣一心做过一段时间无锡公益中学校长、申新三厂的厂长。荣智安说着一口上海腔的无锡话,她小时在上海,和智字辈的小朋友与和蔼可亲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她专门画一幅“一心向德”的油画,此幅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油画,连同其他代表作,她都无偿赠送给了故乡无锡,在无锡博物馆长久展示。笔者就是看画展才记住了她的名字。
荣智安女士(左三)参观一棉生产车间
她很谦和,说是做人待人“斜起好”的祖父托梦给她,让她回故乡看看。她不顾八十出头的高龄,携行动不便的美国丈夫,从夏威夷辗转来到无锡,参加公益中学百年庆,后知道无锡一棉也是百年庆,故决定与荣智健先生等荣氏后人再参加厂庆。她先去看了百年厂史展览,听了公司周晔珺董事长的介绍,了解到申新三厂历经沧桑成为了世界一流纺织厂,一棉厂的高管每年清明前总要去她大爷爷和爷爷等墓前祭扫,她十分感慨,激动得流泪不止。临离开一棉时,笔者提议为百年老厂留个词,她欣然接受,题了“无锡一棉,百年荣华”八个字,并用中英文签了名。
2015年9月荣智健与儿子荣明杰(左)、荣明棣在梅园石磨前
2019年10月16日,太湖饭店音乐响起,一幅幅老照片出现在大屏上:1919年的古运河边崛起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纺织厂申新三厂,在山河飘摇之际挑起了中国纺织业的大梁……。在“百年一棉丝路全球”主题报告会暨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纺织有限公司投产启动仪式上,一开场的视频便把与会者们带回历史的烟云中。从产品全球化到生产全球化,无锡一棉再次立于起跳的新起点。“真正的实业家,应该把企业办到国外去!”现场,香港隆源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情不自禁引用祖父荣德生晚年说过的这句话,激起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
五
有一本明朝沿传至今的《荣氏家训十二则》,可谓荣氏家训家风的集大成者。家训含有圣谕当遵、孝弟当先、祠墓当展、族长当尊、宗族当睦、蒙养当豫、闺门当肃、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赋役当供和争讼当息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家训第一则开宗明义地宣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明太祖训辞也。只六句,已包尽为人道理。”各则所列行为规定,除了反映儒家的礼义廉智信基本要义外,还颇有自己家族的特色,包括重视子弟自小教起培育成材、为人处世“毋作非为”、“士农工商,所业虽不同,皆有本职”“当醇谨之善人”的人道规范导向。
梅花喜欢满天雪
荣德生先生一生低首拜梅花,推崇梅花高洁品格,力倡“戒欺”,身体力行商道即人道。“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他为无锡荣家老宅与梅园定制的一副楹联,以此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荣德生在1926年还主编了《人道须知》,前四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四卷“家庭、生活、自治、处世”。此书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给荣毅仁等人的印象尤深。据荣智健称:“这本书也可看作祖父留给后代的家训,对父亲荣毅仁产生过很大影响。如今无锡图书馆还收藏一本他曾读过的第二版《人道须知》……书里面有他圈点和勾画的警句。父亲少年时代的一篇好文章、近几年被多种书报转载的《自策铭》,就是读了《人道须知》以后写出来的。”
梅园经畬堂曾是荣毅仁与荣氏子弟读书处
有作家比喻说,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城市,无锡如同一根杠杆撬动了民族实业的崛起,而无锡荣巷与百年荣氏,则将力量凝聚于古老家族的机体内,在岁月深处默默书写着商海传奇,温柔的外表内蕴藏着的是力拔山兮的内力。笔者认为,此种内力,源自于荣氏深厚优良家风的滋养延续,集中展现在聚散有方的仁商之道和闪光的企业家精神上。这或许就是无锡荣氏百年“荣”光的奥秘之在吧。
作者简介
沈云福,共和国同龄人,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无锡荣德生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曾长期在无锡县、区经济综合和科技部门工作,著有《异军先锋》《锡商代有华章出》《一梅倾城是荣家》等书,与友人合著《激荡岁月:锡商1895-1956》《奋楫者先:无锡县乡镇企业发展纪实1956-2000》,均获太湖文学奖。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