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孩子和父母都要为所当为
撰文: 何佳
15岁的小李,是一名初二学生,她被父母带来医院时,手腕上布满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划痕。父母很担心孩子的状况,却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存在自伤甚至是反复自伤的情况。
父母们惶恐不安,更是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不疼吗?有的父母十分愧疚自责,为什么是我的孩子?是我哪里做的不对?有的会认为孩子“作”,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是在威胁他们。
反复自伤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作为父母,又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父母有所帮助。
最为首要的,父母首先必须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再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
处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最初发现青少年自伤时往往既震惊又难以置信。一部分父母会本能地对自伤行为予以否认,如“TA只是不小心划伤的”“这一次是特殊情况,之后就不会再发生了”。
这种否认并非源于不关心,而是自伤带给父母的震撼远远超出了他们可承受的范围,父母会借助否认来抵御这些震撼带来的痛苦与恐惧。
因此,父母必须首先觉察和评估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借助情绪日记的记录,辨析震惊、愤怒、自责的原因;采用一些基本的认知行为治疗原则与技巧,处理常见的思维逻辑错误。
孩子自伤不意味着你是个失败的家长,不要对自己予以全盘否定;
不灾难化自伤行为,很多孩子会发生自伤行为,但这是可以进行改变和调整的,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走入歧途、离家出走或者自杀;
如果我们采取的方式得当,这件事只会是TA漫长人生中的一段插曲;
未来终有一天你可以平静面对,TA也会。
2
探讨自伤行为、评估自杀风险、寻求专业帮助
孩子自伤并不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恶作剧,而是一种极端的交流与表达,是孩子内心深处的痛苦寻求释放的一种方式,终极目标是为了求助。父母不要过度指责或批评孩子,更不要忽视或否认行为。
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自伤仅仅是看到朋友或他人有自伤行为而跟着模仿,或者只是做做样子,肯定没有勇气自杀。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千万不要试图通过惩罚或强制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的自伤行为,责备和禁止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纳,更加无助和绝望,自伤行为愈演愈烈。
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扮演冷静的年长者,给孩子补充TA不那么了解的东西,共情TA的情绪感受,尝试探讨TA在伤害自己时是否真的觉得快乐,表达你的担忧和自伤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并讨论替代性的方案。
如果孩子拒绝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你可以先自己去见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来寻求专业建议,评估自杀风险,与专业人士探讨强制治疗的必要性。
3
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
父母需要耐心去理解自伤发生的心理机制。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进行开放且真诚的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不要试图讲道理,如“你应该开心起来”“你应该勇敢起来”“你不该这么做,这是不孝”,对于有极端情绪的孩子来说,任何劝阻都是苍白无力的。更不要用指责性、强制性的方式回应孩子,如“你是在用这种方式威胁我吗? ”“如果你再这么做,我就死在你前面”。
正确的办法是选择一个气氛不错的沟通时机,平静地、不带偏见地、尊重地聊一聊。允许孩子有暂时不说的余地,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担忧。如果孩子愿意表达,请不要打断,更不要让自己被情绪控制,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场。即使本心认为孩子做的欠妥,也尽量以温和的、接纳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提出后续解决办法。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
若孩子在表达过程中显露了对你既往行为的指责,甚至认为你是导致TA自伤的原因,千万不要陷入对骂和为自己辩解中,要尝试了解孩子如此沮丧的逻辑,为自己确实做错的事情道歉。如果说不出“对不起”,至少可以说“我以为那样会让你开心,没有想到反而伤害到了你,是我没有想到”。
面对孩子的自我伤害,父母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过度的内疚可能会妨碍父母近一步理智的思考。要避免过分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诉求、放弃父母的权威性与重要性、认为自己很糟糕而让他人接管自己的责任。
4
构建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尽管很难,父母也需要做到彼此支持,用语言平和地交流意见、传递共情,避免相互指责和激烈冲突,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而言会是很好的示范,有利于重建内心安全感,增强孩子应对情绪困境的信心。
同时,增加亲子陪伴,制定安全协议,如当孩子有自伤想法时,要告知信任的家长,帮助监督并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限制自伤工具的获取;明确告知反对借助自伤处理问题。
当然,保护措施的实施往往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更需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不断向孩子传递:我希望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你的痛苦,更加希望我能帮你以更安全的方式表达你的痛苦、缓解你的苦楚。
5
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很多自伤者及其父母对情绪管理技能的认知都较为有限,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方面能帮助父母重新获得胜任力,提升沟通力与执行力,协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能帮助自伤者以及自伤者的家人重新认识和理解自伤行为;理解情绪的意义,尝试建立新的情绪管理方式,获得更有弹性的情绪调节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专业人士并不能取代父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出现,是父母重新反思养育方式与调整养育策略的契机,也是孩子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契机。
6
孩子和父母都要为所当为
反复自伤的孩子大多无法面对当下的困境,内心深处有强烈的无力和挫败感,家长们可以适时允许他们休息一下,与当下的“困境”作一定程度的隔离,调整学习与生活节奏,申请短暂休假或者办理休学也不是禁忌。
但暂时的休息不是彻底摆烂,即使在休息期间也需要作息规律,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于缓解抑郁和自伤行为也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理性地规划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方式和频率。你虽然是孩子的父母,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事业与爱好,你还有正在老去、身体变差的父母和爱人的父母需要照顾。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陪伴和监督孩子的行为习惯上,你的孩子也不希望你这样做。
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共同探讨一致性规划,放手让孩子实施并定期反馈检验,既能让孩子感到你的在乎和转变,更能避免加重孩子的负罪感和你自身的“付出感”,减少家庭冲突。
作为父母,面对反复自伤的孩子,确实很难办。要化危机为转机,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尊重、共情、开放和接纳的心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借助文中提到的小技巧,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别忘了体贴自己和其他家人,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自伤行为,帮助他们走出自伤困境。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本文来源:畅聊686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