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央行13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2024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

分析认为,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信贷结构优化,个人房贷回升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央行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1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3%,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贷款有所企稳。据接近央行人士分析称,住户贷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减少,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8月政策出台前。

此外,房地产市场也呈现积极变化,市场交易边际改善,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12月以来成交依旧相对活跃,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体现出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贷款利率再降,信心逐步回升

据央行透露,目前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45%,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为3.08%,比上月低7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92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权威专家也表示,未来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市场普遍预计,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有力有效。

两大因素影响金融总量数据

市场机构分析,当月金融数据受不良资产处置、地方债务化解的影响较大。

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贷款核销只是银行账务处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没有改变,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11月也有部分不良贷款是通过打包转让出售,实现不良资产整体出表,此部分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但同样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关系。

此外,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换债务,影响信贷存量。据了解,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

有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至20天左右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以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估计11月全国约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对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积极效应。

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定调中国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接近央行人士称,货币政策表述调整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不少内外部不确定性、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必要的,也体现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中央决策部署。

从近期一系列政策操作和官方表态来看,中国宏观调控思路也在动态优化,逐渐从过去的更多关注投资,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

接近央行人士说,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