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之域轶事繁,
山水人文孰应和。
昔日高城难寻觅,
史籍典藏空蹉跎。
————《八桂寻城记》
无意间刷到一条几天前的消息,说北流市正在开建一个文旅项目——铜州古城,项目在北流城区西南的会仙河公园东侧,投资金额过亿元,古城主体仿唐宋时代风格,将会重现城门,城楼,古街等,再增加一些有古韵,但也适合现代各种文旅活动的场所。
报道说古城建设现在已经初现雏形,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北流的一个新的文化景点,文旅商业街区。
其实,现在“重建古城”,都成为很多地方重要的发展地方文旅的方式,通过建设,打造“古城”,重新焕发人们在经济上,文化上对地方的关注。
不同地方建设的这些“古城”,有的地方是借用历史的名义,重新成一个有着古韵建筑的商业区,文化旅游景点,如容县的容州古城,武宣古城项目,南宁仓西门之类;有的地方则是依托古代真正的“城”的遗址遗存,重现地方往日的历史记忆,如南宁邕江大桥头的一段古城墙,贵港大南门,柳州古东门,桂林逍遥楼等等。
北流的这个“铜州古城”,就属于前者了。
铜州,北流市的一个重要历史记忆,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州治在今天北流县,但一千多年前的铜州城是什么样,现在无法考证了。能考证得到的北流城,则是在明清时期。
不过,由于时光流转,有着明清记忆的北流城如今也消失无存了,只能通过一些地方文献,可以考究一二了。
明洪武年时,朱元璋令天下修城,北流县也跟着修城,地方环境所限,修的是土城,位置在今天北流博物馆一带,城的面积不大,但自洪武后,北流“连年遇寇”,小小土城难守易攻,也就慢慢毁了。
到明景泰元年(1450年),时任知县林懋再次组织修城,保得北流一时的太平,但刚过十年,天顺四年(1460年),当时广西大藤峡一带发生了“猺乱”,这就是历史中所说的大藤峡瑶民起义,义军四出攻城,其中北流城也受到了波及,被攻毁了。
成化初年,朝廷派出都御史韩雍南下平乱,一度稳定了大藤峡的局势,局势稳定了,成化三年(1467年),韩雍组织受波及的各地县城重新修城。其中,发银三百两安排时任北流县丞的孔舒重新修城。
但北流城按原来土城所在的位置,有点“地狭城隘”,继续建设发展不会很大,所以,在成化七年(1471年)韩雍又加拨一千五百两银,直接安排布政司照磨(官职)林埜到北流选址重建一个北流城。
林埜在北流城考察,看到城西南北流县文庙周边地势较高,于是,以此为中心重新筑一座新北流城。
这次建城用的材料就变了,以砖石为主,整座城开东,南,西三门,高一丈,周长三百三十余丈,串楼二百八十间,外有城濠,基本确定了明清几百年的北流城轮廓。
明成化间北流城建好后,后面百余年间基本就是拆改的变化了,其中崇祯年改动最多,十年奉文拆串楼建为阳城,十五年开建西门瓮城。
到清代的前几代,历任北流职官都在不断的加高,加固北流城,其中动作最大的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当时知县蒋舆衡见城垣有塌,就与县里乡绅组织筹建重修,制作了大量的厚实城砖,当地民间称之为“道光壬寅城砖”。
早前和北流的一些文史爱好者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人说在现在圭江,水退之后在河床上还可以随意找到很多的“道光壬寅城砖”,这些都是那一年重修北流城的实物见证,是当年拆城之后,有意无意的,就散落在河床上了。
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北流有相关的复原旧城的想法,不知会不会花些精力,重新收集这些旧城砖,也算是留下北流的一些真正历史记忆。如今看来,这些旧城砖也就只能留在河床,任由江水冲刷了。
北流城的拆除,主要是在民国时期,由于城建需要,从1926年开始,先拆东门瓮城,此后陆陆续续的拆,直到1939年秋,由于抗战的影响,北流城的城墙被下令拆除,由此,几百年历史的北流城也就成为当地的记忆了。
实际上,民国时期拆除的北流城,也并不全是道光年重修的城墙,有相当一部分是咸丰年之后重建的。
在咸丰年间,广西出了两个比较大的事件,一是太平天国,二是大成国。
大成国时期,容县的天地会范阿音归附,但他只是名义上归附大成国,受大成国的封号,是大成国的“荣国公”,实际上却并不受,也不听令大成国直接领导。
范阿音自始至终,一直在老家容县周边的一亩三分地上活动,不说几乎,那也是基本不参与容县,玉林区域以外大成国的任何军事活动。他自己攻打容县,玉林,北流一带的官军,讲究的就是“我的地盘我作主”。
在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面对高大的北流城,他用挖地道埋炸药的方式,轰塌了北流东城十余丈,洗劫了北流城。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范阿音又来攻北流,这次在南城也是想挖地道破北流城,可是守城的欎林州事邬德润聪明的用“听瓮”法识破了,辨出范阿音挖地道的位置,主动出击,杀得范阿音措手不及,大败而退。但范阿音借着人多,分东南,西南两处挖地道,守军人少不能防,最后两处各被轰塌二十余丈。但奇迹的是,这次人少的官府守军,最后还是杀败了范阿音,保住了北流城不陷。
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官军总结了几次失守的经验,认为守不了城主要是城内缺水,还有就是城濠过浅,于是,把城濠挖深为八尺,挖宽为二丈余,蓄以水,大大增加了挖地道攻城的难度。同时,新建城南子城,在子城中挖井,增加日常取水量。
不过,重修再好的城墙,在时代中,都避不了被拆的命运。
当然了,那时候拆城,有的时代环境特殊性,也是没有办法,只是如今提起来,有些可惜而已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