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出身于地方游击队,参加过红军长征、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期间,被杜聿明等称为“旋风司令”,他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
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期间,他身兼四个第一,抓农、林、牧、副、渔等多项工作,但1973年一纸调令,他果断交出职权,前往兰州军区抓军队训练,这是为何?
一、特殊时期成为“四个第一”
韩先楚在开国将军中的地位非常高,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多次重要战役中的贡献而著称。在解放战争中,他还被称为“旋风司令”,率领的部队所向披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研究界评价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
1955年在全军首次评定军衔时,韩先楚最初被定为中将军衔,但毛泽东在审阅名单时表示:“韩有功,中晋上。”于是,韩先楚成为了开国上将之一。
这表明他在军中的功绩和地位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认可。
在57名开国上将中,韩先楚因其作风顽强、善打硬仗、敢于胜利而在军迷中的人气指数非常高。连一向不服人的许世友都说,他最佩服的将领是韩先楚。
韩先楚从1957年开始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73年,共担任了长达16年的司令员。
福州军区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被选中由韩先楚担任司令员。
韩先楚被称为“旋风司令”,在解放海南岛时,他在战争中的果断表现受到毛主席的欣赏,因此被钦点上任福州军区司令,以便更好地震慑台湾。
韩先楚将军从一位军事指挥官转变为主持福州地方工作的领导者,身份的转变让他在一开始经历了一段适应过程。
韩先楚戎马一生,长期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对于军事指挥和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
然而,地方工作涉及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与军事指挥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最初对于如何管理一个省份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感到不太适应,他自己也表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尽管韩先楚对于地方工作感到陌生,但中央领导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使他决定接受挑战。
周总理明确表示,福建面对台、彭、金、马,不能出问题,只有韩先楚能搞得定。
这表明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的高度信任。
于是韩先楚决定顾全大局,担当起这艰难的使命。
他下定决心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福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上,立足自力更生,争取国家投资,积极寻求外援,促进经济发展。他发誓:“脱几层皮,改变福建面貌。”。
在具体执政过程中,韩先楚虽然不熟悉地方工作,但他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适应。
一方面,他向中央、国务院及一些部委领导打电话,争取得到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
另一方面,他还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亲自向国家计划委员会调研组汇报情况,并列出项目清单。
韩先楚在具体工作方法上,也嫁接了部队工作方法。
他要秘书负责绘制一张经济地图,把福建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重要工业企业、大中型水库和所投资项目等都标在地图上。
到最后,他能够脱口而出勘探出什么矿源,何地有什么企业、水库,何地又投资新建什么项目等,并引申出相关情况和数据。
在实地视察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韩先楚很注意“鼻子底下”,防止“灯下黑”。
他只要人在福州,总要抽空去农村、工厂、街道、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公共设施实地视察。
他依据调查了解的情况,把抓农业的突破口确定在抓粮食生产,确保增加粮食产量和粮食供给。
由于韩先楚在福州军区任职期间的出色表现,他在某段特殊时期曾身兼四个一把手职位,人们通常称他拥有“四个第一”的头衔,分别是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以及党委第一书记。
二、从小立志、战功赫赫
韩先楚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和他参加革命以来的经历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密不可分。
韩先楚1913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岁时母亲去世,由姐姐抚养成人。
由于家境贫寒,韩先楚年幼时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曾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技艺,在武汉做过短工。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并为他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受《水浒》英雄人物影响,他自幼便立志要杀富济贫,铲除世间不公。
黄麻起义时,韩先楚积极报名加入了乡农民协会,并担任村农会土地委员。
次年,参加了反帝大同盟,担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
不久,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担任副班长、班长,并在此期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韩先楚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与了鄂豫皖、开辟鄂豫陕苏区的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先楚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九团团长。
两年后,他任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韩先楚奉命率领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一大队到达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次年,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 他参与了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并在新开岭战役中消灭敌军王牌第25师,他带领的部队因其出色的表现被称为“旋风纵队”,后改编为第40军,韩先楚任军长。
1949年4月,韩先楚出任12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解放武汉。
湘赣战役后,他又率部解放了长沙,建立湖南军区并任副司令员。
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韩先楚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
最终他统一指挥岛上决战,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成功解放了海南岛。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韩先楚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
福州军区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大军区之一,韩先楚也成为国家重要的封疆大吏。
三、放弃“四个第一”头衔,回归部队
1973年12月,中共中央领导层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做出了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整的重大决策。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他认为,有些大军区的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拍板就算,这种情况不利于军队的稳定和集中统一。
此外,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促使中央领导层对军队高层进行调整,以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根据指令,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互换了位置,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地方上的“四个第一”头衔,从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位上调至兰州军区司令员。
这种果断放弃地方头衔,专注于军队训练问题的态度,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到兰州军区后,韩先楚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对军区的训练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亲自到部队视察,包括训练基地、边防建设等,甚至连绿化情况也要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坚决要求整改。
韩先楚对兰州军区的战备训练、战场设置、边防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整改要求。
韩先楚的这种工作风格和对军队训练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本色和担当。
他坚持以打仗的标准来要求部队,强调实战化训练,致力于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要求部队保持高度的战斗准备状态,确保在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他始终关注兰州当地贫困地区的民生问题。他深入调研后,向中央提出了多项关于加大对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建议,最终促成了扶贫政策的出台。
期间他还顶住压力,公开支持邓小平的改革政策,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坚定立场。这一举动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这些改革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兰州军区之前的某些成绩,引起了当地一些干部的不满和抵触。
例如韩先楚和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在军区管理合作中就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韩先楚做事以果断和强硬著称,被称为“旋风司令”,在战场上以奇谋制胜而闻名,在地方建设方面也同样如此。
而冼恒汉则是典型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政委等政治工作职务,更注重政治教育和军民关系,两者必然会产生矛盾。
一开始,冼恒汉对韩先楚的到来表示欢迎,但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他开始对韩先楚的一些做法感到不适应,认为韩先楚在工作中有些“霸气”,甚至在某些工作开展中一意孤行,不听劝告。
由于合作不愉快,冼恒汉曾向党中央写信,报告了韩先楚来兰州后的一些问题,并请求毛主席帮忙解决。
中央对此非常重视,甚至派出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和协助解决。
最终在在中央的协调下,他们仍然共同协作为兰州军区的发展做贡献。
冼恒汉后来表示愿意调离,但被叶剑英元帅婉拒,主要认为他在兰州的工作经验丰富,对当地情况熟悉,不宜调走。
直到1980年5月,韩先楚卸任兰州军区的任职,1983年6月,他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
次年,他的故乡湖北红安县城举行隆重仪式,家人将韩先楚的骨灰安放在红安烈士陵园。
信息来源:
[1]“胆大包天”韩先楚:从篾匠成为开国上将--党史频道-人民网.人民网
[2]韩先楚将军的红军岁月.人民网
[3]韩先楚多次“从头干起”--党史频道-人民网.人民网
[4]1973年毛泽东对军队高级领导人的一次大调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