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争的进行,清军在战斗中减员众多,清政府只得大量招募新兵,扩充部队,希望能够以数量上的优势获得胜利。但这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随着扩充部队太多,加上后勤保障体制落后,令武器供应难以跟上,以致他们使用的军械从大刀长矛到来复枪,各不相同。“新招募之兵,多负戈矛,无火器”。

按日本参谋本部掌握的情况,那时候中国动员的部队中,只有3/5的士兵装备了近代武器,其他的只扛着大刀长矛。如宋庆拟新招新军30营,而天津军械局仅拨到枪支600杆,尽管战场情况紧急,却无法“调令出关作战”。再如前述吴大澂部23营零3哨,出兵之初仅有4600支枪等,都是典型事例。

另一个便是新募士兵的素质跟战斗技术比老兵更差。这些临时招募来的士兵一部分是田间的农夫,一部分则是流氓乞丐之类。且这些士兵大多都是为了食饷而应募的。应募之后,他们的训练只不过是穿上一身耀目的军装,领得一支来福枪,或者,再受欢迎的,一支抬枪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为糟糕的是,因为战况紧急,新募部队往往并不操练便开赴前线了。如旅顺口守兵12000余人,其中9000余人皆是新军,成军末几,即遇战事,总未得空操过一日。到了后来,新募勇队甚至连枪炮都没有见过便准备向前线开拔了。这样的部队自然更不能发挥武器应有的作用。

到了战争末期,败局已定之际,有识之士对此作过不少沉痛的总结,如李本方致函徐邦道说:“查其致此之由,皆因将不得人,兵不娴器。以极贵极精之枪炮,付诸毫未练习之勇丁,仓促临敌,手忙足乱,或出队而错带弹子,或临时而忘记用法,乘以强敌,不奔何待?中国之论兵事者,人人皆曰枪炮不精,船械不利,众寡不敌,吾独谓所以致败之故,不系乎此。”

除了大量新兵仓促上阵,先进武器的大量丢弃也使双方的战力急剧变化。清军每次溃退,都是器械尽失,这不但削弱了装备的总体实力,还反过来大大加强了日军的装备。据日方统计,日军仅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一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支,炮弹267.17余万发,子弹7745.8万发。而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日军仅仅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