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北平时,我军并未与驻守在城内的国民党官员傅作义发生任何冲突,双方本着保护文物和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初心,决定以和平方式实现北平解放。
当年1月22日,傅作义公开发布了有关北平和平解放的公告后,随后就要求全城士兵跟着自己一起出城投降。
身为高级将领的傅作义之所以如此坦率地接受收编,主要原因是他的长女傅冬菊一直在背后做工作,所以我党才能够那么顺利与傅作义进行对话。
可匪夷所思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北平解放贡献最大的傅冬菊,却一直在基层工作,而且职务一直不高。
为何傅冬菊的职务不高?她和父亲后来的关系到底如何?
一心热爱新闻业的功臣
傅作义一生娶过两任妻子,傅冬菊是他与原配张金强的长女。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傅冬菊理应备受宠爱,可奈何她父亲却是傅作义。
由于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处理,再加上当时国内局势混乱,所以傅作义平时鲜少有时间陪伴女儿。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胶着的阶段,由于担心妻子留在北平会受到战争波及,傅作义索性把她们一起送到了重庆生活。
当时已经17岁的傅冬菊在重庆结交了一些共产党的积极青年,并在他们的带领下,积极为我党做事。
因为喜欢新闻专业,在考大学时,傅冬菊专门选择了相关学校,并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宣传进步思想的记者。
考虑到傅冬菊为我党做出的贡献,再加上她特殊的身份,1947年11月15日,傅冬菊正式获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此时的傅作义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走上了和他截然不同的道路。靠着自己的身份,傅冬菊为我党弄来了不少通行证,解决了国民党妄图限制我党运输物资的图谋。
另外傅冬菊还经常利用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拿到了不少蒋中正的机密文件,为此大大方便了我党进行前期的战略布局。
1948年11月,在我军包围北平后,傅作义并没有打算直接投降,当时的他一直处在一种摇摆不定的情绪当中。
为了给傅作义一个机会,我党领导人直接安排傅冬菊进入北平城说服傅作义投降。
在父女对话当中,傅作义很快就察觉出来,女儿很可能已经成为了共党。但他也没有因此而斥责女儿,反而是认真思考了傅冬菊所说的内容,并在之后同意了我党的诉求。
可以说如果没有傅冬菊,这场谈判根本不会如此轻松,而傅冬菊也绝对称得上是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一大功臣。
但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傅冬菊放弃了高官厚禄,也不想享受富裕的生活,而是希望在自己热爱的文艺工作中不断深耕。
于是傅冬菊在1949年跟着第二野战军远赴云南,跟着一批同志们共同创办了《云南日报》。
在这期间只要有去战场的危险工作,傅冬菊都会自告奋勇前去采访,并且傅冬菊发表文章时会刻意隐瞒身份,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在战场上不顾安危的女记者,就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
不能缝合的亲情之殇
当年帮助我党劝说父亲后,傅冬菊完成了党组织对她交代的任务。但在傅作义的眼中,尽管这个女儿说的是对的,可他也没法再信任这个藏得太深的女儿。
而感知到父亲的心理变化之后,傅冬菊也曾多番努力想要缓解彼此的关系,但有些伤口一旦形成就难以愈合,所以傅冬菊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和自己的关系渐行渐远。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其实傅冬菊曾在教育部门工作过,她也给领导们提了不少好意见,但因为父亲曾经在国民党担任高官,所以很多人对其根本不信任,甚至会怀疑她的初衷,这无疑都给傅冬菊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52年,傅冬菊在我国文化教育委员会工作,为了能够加快扫盲效率,她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方针,可最终却遭到了保守派的质疑。
面对接二连三的质疑,傅冬菊忍无可忍,于是她索性将自己改革后的数据进行了彻底整理,最终用良好的工作成果,堵住了所有质疑者的嘴。
尽管傅冬菊工作做的很好,但她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没能得到缓和。1969年傅作义离开人世,当时的傅冬菊并不在北京,再加上当时的形势不够稳定,所以傅冬菊并未来得及送父亲最后一程,这成为了她心中永恒的伤痛。
或许傅作义在生命最后一刻会明白女儿的良苦用心,也会原谅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他没有机会亲自说给对方听了。
参考资料:
学习时报:2019-02-25:忆北平和平解放前后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1-29:北平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他被“红色特工”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