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眼珠子都可以拍写真了,追求仪式感的年轻人实在“超前”。近日,一种新兴的“虹膜写真”突然在国内外走红,不少年轻人紧跟潮流,纷纷效仿,各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布写真照片,配上浪漫文字,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情侣也将其作为一种情感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带着家人或自己的宠物前往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小编所在的重庆来说,在多个 App 上搜索“虹膜写真”,搜索结果显示本地已有虹膜写真艺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何为“虹膜写真”呢?

虹膜是指瞳孔到眼白之间的一圈, 所谓“瞳孔写真”就是用微距镜头相机拍摄眼睛中的虹膜部分。通过后期调色,将虹膜的纹理和色彩表现得更为细腻生动的写真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膜写真”的拍摄仪器与医院检测视力的仪器相似,先将顾客的下巴置于托盘处,两侧的强光照亮瞳孔处,然后由微距相机对虹膜进行拍摄,便能得到一组“虹膜写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膜写真”拍摄场景(图源:@肉松小牛)

因每个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从而使得拍摄出来的写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宛如艺术品一般,十分梦幻,给人以审美冲击,赢得一大批年轻人喜爱。

价格上,“虹膜写真”的分为单眼和双眼,价格从几十元到两百多元不等,再往上,甚至还有定价三千多元的“虹膜写真私人藏品”、“典藏级艺术品”......

经过电脑渲染效果,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取片。还可以用照片制作手串、手机壳等周边产品, 不少从业者将其看作很有前景的新兴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虹膜写真的流行,一些网友开始担忧起来,高清虹膜写真照片是否可以直接用于虹膜解锁?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解锁和身份验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利用指纹、面部识别、虹膜扫描、声纹识别等个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因此,虹膜识别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手机解锁、门禁系统等领域。网友对虹膜写真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但实际上两者存在本质区别。有从业者表示,“虹膜识别”需要通过活体检测,捕捉眼球运动轨迹来进行识别,而“虹膜写真”是静态的,而且后期还会进行艺术渲染,无法做到生物识别。此外,虹膜图像采集需特定的虹膜采集仪支持,以确保准确的识别,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虹膜写真”的微距镜头可能无法完成。

既然如此,且有这么多人追捧,那“虹膜写真”当真就这么安全吗?不妨听听专家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健康方面来看,眼科医生表示,“虹膜写真”从原理上讲,是将虹膜的局部放大,呈现出细微的结构,在医学上已经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但由于拍摄瞬间往往需要强光照射,如果光线过于强烈,瞬间光能聚焦,还是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光损害。因此,医生建议“在拍摄时,眼睛尽可能避开强光,更不要注视光源,也不建议经常拍摄。”同时不建议有角结膜炎、眼底病变等眼病,或近期刚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拍摄虹膜写真。

从个人隐私方面来看,虹膜和指纹、声音等一样,都包含了人独一无二的信息,因此,对个人信息安全是存在一定影响的。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或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尽管“虹膜写真”和“虹膜生物”认证在硬件、软件和技术原理上并不相同,但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虹膜写真”的照片,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对虹膜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破解。“对于拍摄的虹膜写真,尽可能不要在公共场合展示。”专家建议。

那作为消费者我们就得完全规避“虹膜写真”吗?

其实也不尽然,选择专业正规的工作室,拍摄前重视与商家的用途约定,在保护好个人信息的范围内,我们也能体验一下这种新型写真。

在拍摄前,消费者一定要与拍摄机构签订相关隐私保护协议,经消费者同意,商家方可采集虹膜这类敏感的个人信息,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规定双方在照片使用、存储、传输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可能出现的隐私泄露情况规定相应的责任和赔偿条款。拍摄完成后,要求商家妥善处理原始拍摄数据,例如及时删除或按照严格的保密要求存储,避免数据被非法获取或滥用。商家应承诺不得将消费者信息用于其他用途,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律师表示,虹膜写真照片如果单纯作为艺术品,并在消费者同意下进行拍摄,不涉及侵犯隐私。但商家若利用拍摄底片获取不法利益,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编辑:cc 实习编辑:杜钰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