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

统治了多少人的童年?

入冬了。寒凉的空气里,人的意志也愈发薄弱起来,越来越无法抵抗那些直白热烈、能量充沛的食物。

譬如一碗简简单单的猪油拌饭。

焖一锅米饭,可以硬一点儿,盛到碗里,点几滴酱油,舀一小勺猪油放在上面。趁热快拌,看那洁白如玉的油脂熔化在米饭的热度里,把一粒粒大米沁得油光水滑。香甜的气味四散出来,顷刻间瓦解掉你的一切顾虑,只想一勺勺把饭吃进肚里。吃饱了抹一抹嘴,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真香啊!

这样的一碗饭,大概是全国很多人心底的“白月光”。而这碗饭的灵魂——猪油,更在整整几代人的心里与“美味”两个字挂了钩。在食用油不那么充裕的时代,买一块板油就能自行炼制的猪油成了家常饭菜里“油水”的最佳来源。在诸多常见的食用油里,猪油的香气又是最充沛的,于是刚安抚了肠胃,又勾起了馋虫。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那盛了满满猪油的、“全国统一”的黄色搪瓷缸子好像有魔法,无论是炒青菜还是炒鸡蛋,只要从那缸子里舀一小块白色的东西加进锅里,瞬间就能香得让人无法抗拒。猪油又能起酥,可以拿来做酥皮点心,儿时那些甜得掉渣的味觉片段里,便少不了猪油的参与。更别提童年时候,谁没有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拈一两块猪油渣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简单单一碗猪油拌饭,满是直白质朴的香气。 (摄影/深圳吃货小分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样百搭的猪油,

是怎样“炼”成的?

人们常说“炒素菜要用荤油”,实在很有道理。清爽的蔬菜一遇到肥美的猪油,风味立刻得到互补,噼噼啪啪中双方的精华都得以释放,总能绽放出异乎寻常的鲜香。

东北人过冬时,总要囤上几百斤的大白菜,“炖”是干掉这些白菜的最佳方式。白菜最好的搭档永远是豆腐,两样最清淡不过的材料要炖出浓郁诱人的味道,离不开猪油。

做这道菜,不需要提前炼好猪油,五花肉切小块,现“㸆”就是。小火慢煸,五花肉滋滋冒油,铲子轻轻一推就在锅里滑动起来。眼看着锅里的油越来越多,五花肉越来越小,逐渐变黄又变焦,你知道,现在是下白菜豆腐的时候了。炒好了加汤,慢慢咕嘟着,直到白菜叶一点点变得软烂,白菜帮变成了薄薄的皮子里包的一汪水,豆腐也随着汤汁的气泡轻颤着裂开了小口。猪油的魔力开始发挥作用,让这一锅白菜豆腐的口感肥厚起来。

别忘了刚才被榨干的油渣,在炖煮的过程中又重新吸饱了汤汁,吃起来有种奇妙的弹性,每咬一口都能感到浓香的汁水从肉的纹理中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白菜炖豆腐,一定不能放过弹性满满的猪油渣! (动图来源/神仙美食大厨房)

日常炒菜想用点猪油,这样现煸现炼就行。但在人们心中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无疑还是那装在黄色搪瓷缸子里的、蜡一般洁白细腻的猪油,这很多时候会用猪板油来炼。

猪板油是猪肚子里靠近内脏的大块脂肪,还没炼的时候就已经很像凝固的猪油,肥腻腻的在刀口上打滑,细心地切成麻将大的小块才好炼。炼猪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干熬”,二是“水煮”。干熬出来的更香一些,但也有点儿危险,稍不注意就把油花崩得满处都是,对技术不那么自信的话,还是多加些水慢慢煮干更稳妥一些。刚炼出来的猪油是澄清微黄的,滤干净油渣,倒进缸子里不一会儿就会变成白玉一样的“凝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炼猪油要耐心,小火慢煎,看着猪板油渐渐变得焦黄。 (摄影/卢文)

炼猪油常常是在冬天,新猪油炒的第一顿菜往往也和时令有关。对于江南的人来说,无疑是经霜的矮脚青最配这一缸子新猪油。脆嫩的小青菜被霜打过,味道更甜,质地也变得酥糯,猪油一炒,每一根纤维都绵绵软软,吸饱了油脂。不妨再撒上一小把油渣——不要炸得太干,微带点“溏心”最好——牙齿磕破脆皮,油脂流出来的一瞬间,是惊天动地的香,真叫人连下两碗饭也不嫌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炒青菜,要是再能撒一把油渣就是顶级的享受了! (摄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当然,猪油到底配什么青菜最合适,各地都有自己因地制宜的偏好:广东人拿它炒芥蓝,川渝人则钟爱一口莲花白的脆爽,湖北人则要用猪油炒红菜薹和嫩藕。湖南人对猪油是最执着的,大概因为猪油特别能发挥“爆炒”的优势,已经成为了湘菜的一大秘诀。湖南人突破了荤素的限制,炒鸡杂、炒牛百叶也可以用猪油,不过最能体现湘菜暴烈脾气的还属一道“猪油爆炒青红辣椒”,辣得爽快,香得迷人。还可以顺手用青椒豆豉把炼出来的油渣一起炒了,出锅之后,又香又脆又带着一点勾人的辣,堪称“饭扫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很耐高温,最能发挥爆炒的优势。 (摄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素菜荤油、荤菜素油”,鱼和蛋虽然是动物性的食材,却不属于荤菜之列,也可以用猪油来烹饪。比如最日常的蛋炒饭,加些猪油可以把鸡蛋炒得更蓬松软嫩;若是蒸芙蓉蛋呢,一点儿猪油就能让蛋腥味全无,而且滋味翻倍,比香油还要好用不少。

做鱼就更需要猪油了。最经典的例子是剁椒鱼头,人们常说它出了湖南就少了些味道,就是因为外省人常常不懂得这道菜里猪油的妙用。又比如湖北人爱吃的焖烧甲鱼,如果少放了猪油,甲鱼那肥美的“裙边”就不会有软糯饱满、胶质十足的口感,风味也要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剁椒鱼头离开猪油,风味就要打折扣。 (摄影/吴学文)

居住在东南沿海的人们还用“猪网油”来蒸鱼。那是猪肠子外的一层薄膜网状的油脂,和板油相比,更有一股纯粹而不可替代的香味。将它包裹在鱼的表面,入锅清蒸,蒸熟之后,网油已经全然化在鱼肉的肌理之中,满口的清爽鲜嫩之中尽是若隐若现的油脂气息,叫人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碳水,

能量爆炸的滋味能有多甜?

“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美食家蔡澜在《死前必食》中如是说。其实,猪油捞饭不就是猪油拌饭吗?一碗白米饭,一点酱油,一块猪油,最多加上几撮葱花而已,味道也简简单单,无非是甘甜、咸鲜、微辛的滋味被温良油润调和在一起,可是偏偏一丝一缕都香在人的心坎儿上。这一口,大道至简,臻于完美。

猪油与饭的组合又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说猪油渣炒饭就不能让人“感激流泪”? (摄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如果你不介意多开一遍火,可以做一道“猪油炒饭”,配料还是那些,锅气却更加强烈,多了些高温之下“美拉德反应”的诱人色彩。这样的一碗饭,对小孩子来说简直可以包治百病。江南人吃的“猪油咸肉菜饭”就更加“豪华”些——咸肉、青菜与米饭同焖,出锅了大大方方地加上一勺猪油来拌,回回吃到碗底精光。广东人则痴迷于那热火朝天的焦香味道,做煲仔饭时也不忘在煲仔(砂锅)里刷上猪油,烤出一层色泽金黄、质地干脆、用勺子可以轻易从锅边铲起的大块“饭焦(锅巴)”,算得上令人销魂的珍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着锅边均匀用力,就能得到整块饭焦。(摄影/凯特的厨房)

在重庆吃小面,有时能看到这样的奇观——好多面碗摞在一起,个个里面放好了油盐酱醋,还有一小块雪白的猪油。这叫做吃面之前先把碗“做好”,客人来了,捞面,加汤。原来标准的小面就是一碗素汤红油的素面,要好吃,除了油海椒要够攒劲,还要仗这一点猪油增加荤腥的香气。

无独有偶,扬州人最爱的阳春面,也是一碗“光面”,没有任何配菜。可这清清淡淡的细面红汤里却暗藏乾坤:虾子提鲜,猪油增香,恰到好处的一点白胡椒逗引着人的味蕾。要是吃面没有猪油和胡椒面啊,“那简直等于没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面、阳春面,表面不显,汤汁里都是满满的猪油香味。(摄影/吴学文,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在西式点心伴随着黄油、棕榈油一同传入中国之前,猪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开酥。

过节吃的“自来白”月饼也好,街边随手买的一兜莲蓉酥也罢,那一碰就掉渣的酥皮是怎样做出来的?首先要揉一个油光锃亮的面团,其次要用大量猪油揉一团“油酥”,然后用面团包裹着油酥,反复擀压折叠,送入烤炉后才能创造出层层叠叠的酥皮。而其他的油呢,一来常温下不是固体,用着不如猪油方便;二来不如猪油香;三来不比猪油耐得住高温,还没来得及将点心的外皮烘烤到蓬松酥脆,自己先冒烟变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作致密漂亮的酥皮,最考教白案师傅的手艺。(动图来源/老饭骨)

即使不追求酥脆的口感,香甜润泽的猪油依然在点心与甜品的王国里占有一席之地。

自贡的小吃燕窝丝,不加猪油就沦为了普普通通的甜花卷,加了猪油,不仅更加香甜柔软,而且因为微微起酥的缘故,条条缕缕间根根分明,口感细腻又不失层次。

如果你亲手做过豆沙包,更会知道同样是一份豆沙,加了猪油就是比不加的更加细腻,味道也更甜些。于是你就了解了福州的芋泥师傅为什么常说“做芋泥没功夫,糖油做师父”。上好的槟榔芋,蒸到刀能轻易地碾成泥,手一攥就如细沙般柔软地散开,此时不惜工本地加入猪油与砂糖,松软的质地渐渐绵润,将一团芋泥揉得光滑发亮、热气内敛,舀一勺,细腻又甜美。

江南是糕团点心的王国,同样也是猪油的天下。顺着猪油这条线索吃下去,简直能吃遍整个包邮区。

无锡的“甜”是无人不知的,然而外人盘点无锡甜口菜肴只记得酱排骨、脆鳝、汤包,殊不知一味“菜猪油”才是老无锡的心头好,在各种点心糕团中简直是无处不在。“菜猪油”,是用三分芥菜、七分板油外加大量的砂糖调和在一起,口感甜中带咸,正是无锡菜“甜出头、咸收口”逻辑的完美体现。人们把这菜猪油填进春卷、汤圆、玉兰饼……凡是带馅儿的食物都可以让它出场。顶有特色的是梅花糕,在南京、苏州常见豆沙芝麻馅儿的,只有无锡能吃到这甜咸交加的口味。

出了无锡,猪油更常见的出场形态是“糖板油”——就是把猪板油用糖“蜜”起来,腌渍个三五天。扬州人做千层油糕的时候,要将糖板油切成糖油丁,均匀地涂抹到每一层的纹理之中,蒸熟之后,板油尽化,只有怦然勃发的甜蜜香气。苏州人做猪油年糕时,手法更干脆,把糖板油揉进加了玫瑰汁子的年糕里,做成之后,不遮不藏,就让这一粒粒的白膘嵌在年糕的切面上。只等加热之后,板油才开始融化,润进年糕的每个空隙里。

像这样的小吃,根本吃不尽、数不清。宁波还有“猪油汤团”,白净的糯米皮,咬开一个小口,流出来的就是黑亮的芝麻板油馅儿,不光宁波人喜爱,甚至影响了一代人对元宵的审美;台州的“板油馒头”,咬一口哗哗流油,淌出来的猪油红糖汁让人舍不得浪费一滴,流到手上也要全嗦干净;上海的“八宝糯米饭”更不必提,糯米与豆沙都要加猪油,香滑可口,在年夜饭桌上比大菜还要受欢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拒绝这样一个汤团?(摄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要说最能直白体现猪油美味的,还属潮汕的“猪油糖”。配料简单粗暴至极:面粉、猪油、糖,简直是看一眼就血糖飙升的程度,偏偏每一块都甜得那么瓷实又那么妥帖,让你根本想不到一个“腻”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糖,应该是潮汕和闽南孩子共同的童年回忆了。(摄影/深圳吃货小分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渣,

浓缩的都是精华

如果说猪油是长情的滋润,那猪油渣就是当下的快乐。

看吧,杀年猪、炼猪油的时候,大人身后何时会少了一群探头探脑的小鬼头?新炸好的猪油渣,顾不得滚烫,偷偷拈起来就往嘴里送,吃得满嘴起泡也舍不得放下。要是大人乐意拿出一点白糖拌着猪油渣吃,那简直就算过年了。这种快乐,成人当然也可以分享。每每炼好猪油的几天之内,家里的所有炒青菜都能用一把油渣增添香脆的快乐,给盘肉都不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撒糖的猪油渣,别有一番风味。(动图来源/董三万)

还有一些地方,不把猪油渣当作炼油的副产品、随手而为的小佐料,而认为它是浓缩了猪油的香、肥肉的润、油渣的脆的精华,让小小的油渣成为一方风味的主角——

在东北,“油滋了”蘸椒盐是下酒的好菜,但最好的打开方式还是“酸菜油滋了”饺子。酸菜最吸油水,偏偏“油滋了”油脂丰富,二者可谓一拍即合,包出饺子来,真是既酸爽开胃又饱满肥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酸菜油滋了饺子,东北饺子界的一方霸主。(摄影/深圳吃货小分队)

在胶东,油渣摇身一变成为“脂渣”,这可是完全脱离了“炼油副产品”的定位了。人们要专门选五花肉乃至瘦肉来做脂渣,以盐和味精调味。这样的脂渣,用来炖白菜豆腐当然是可行的,但更标准的定位是“零食”。你要是有个山东同事,每逢年节之后准能见到他抱着一大袋子脂渣四处分享,办公室里“咔呲咔呲”的声音一响,香味四处弥漫,谁还有心思上班?

闽南的“朥粕”就更有名了。现在能买到的朥粕,早已不是炼油剩下的残渣,而是特意选择肥瘦相间的去皮“三层肉”,炸到酥酥干干。空口蘸酱油吃已经足够美味,伴着板栗、花生仁炒饭更是一绝,最好还是熬粥,一点点朥粕的猪油香味,混上大米自然渗出的米油,喝一口,香到让人恨不得吞掉舌头。

贵州人把对猪油渣的热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精选不同肥瘦的猪油,先炼,后炸,酱油增香,甜酒调色,制出一粒粒红艳可爱的“脆哨”,哦,这是肥肉做的,还有用五花肉做成的“软哨”、纯瘦肉做成的“精哨”,质地不同,吃法也不同。脆哨外酥里润,拌老素粉、炒“怪噜饭”最好;软哨韧劲十足,适合打火锅;精哨又干又脆,没什么油脂,当零食百吃不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哨、脆哨、软哨,贵州的“猪油渣宇宙”层次分明。(摄影/吴学文)

小时候偷嘴被大人教训,立志“长大天天吃猪油渣”。如今这已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我们却常因健康的顾虑而对猪油与猪油渣敬而远之。然而斩断了猪油,就像斩断了自己与那段简单快乐的时光的联系。

其实,人生能有多少愉悦,能像猪油一样直白又热烈?人能品尝到多少美食,能像猪油一样一入口就有笑容浮现在脸上?谨慎小心的生活里,若能有一种味道能牵引着无数回忆,叫你丢开无尽忧愁,高油高热又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满脆哨、腊肉的贵州猪油糯米饭,吃一口快乐无边!(摄影/深圳吃货小分队)

别忘了猪油,也别忘了快乐。

文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G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