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唐玄宗即位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极盛时,西至西域,北至大漠,国力空前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戒日王朝是孔雀王朝后,中印度(中天竺)即恒河流域的一个大国。

大唐与戒日王朝,处于同一时期,谁强谁弱?大唐与戒日王朝,还真打过一仗,大唐攻克其都曲女城,虏其王到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从天山北部和帕米尔高原西侧绕行。

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玄奘带着经书返程,从青藏高原西部北上,再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东行到河西走廊,返回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至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散朝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为正使,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为副使,共22人,送中印度婆罗门(戒日王朝)使臣还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义表、王玄策走的路线,不是玄奘那条绕过青藏高原的远道,而是是走青藏高原上的近道唐蕃古道,也就是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然后经吐蕃、泥婆罗(尼泊尔),进入中印度(中天竺),来到曲女城。

戒日王尸罗逸多热情接待,李义表、王玄策在天竺滞留两年多,归国时戒日王赠给大唐火珠、郁金香、菩提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至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再次出使中天竺(中印度戒日王朝)。

两次出使之间,王玄策只是回到长安向李世民上奏要事,接着马不停蹄又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玄策一行30余人,仍取道吐蕃、泥婆罗,再次至中天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在此时,戒日王朝内乱,尸罗逸多被弑,其臣阿罗那顺篡立为王,发胡兵以拒王玄策。王玄策率三十骑与敌战,箭矢尽,悉数被擒。

阿三们不讲武德,主要是冲着贡献礼物去的,值钱的器物到手,看守也就松懈了。王玄策和蒋师仁趁机逃出来,直奔泥婆罗(尼泊尔),又去吐蕃搬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唐太宗的女婿,娶了文成公主,是大唐册封的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他派给王玄策1200吐蕃骑兵。吐蕃是地区霸主,普松赞干布还娶了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泥婆罗王那陵提婆见吐蕃发兵,不敢怠慢,给了七千余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玄策传檄大唐的藩属,西羌之章求等也发兵相助。

此外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并献上地图,王玄策将玄奘主译的老子《道德经》梵译本送给东天竺王,这里面有老子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玄策、蒋师仁率近万“外籍唐军”兵临曲女城,与戒日军连战三日,大破之,生俘阿罗那顺,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万人,虏获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五天竺震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玄策归国时,带着俘虏阿罗那顺到长安,献于唐太宗阙下,王玄策迁朝散大夫。

此后的戒日王朝,再无往日精气神,逐渐解体成多个小国。王玄策也凭此一战,名垂青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印度可能会设“天竺都护府”,唐朝实在太强了。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南部有三个都督府在今阿富汗境内,包括修鲜都督府、条支都督府、写凤都督府,其中修鲜都督府在喀布尔河上,沿河而下可进入印度河干流(北印度),再往东是恒河流域的戒日王朝(中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