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和母亲王光美

1984年,刘源因工作出色全票当选新乡县县长,这年他年仅33岁。如此年轻就成为县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在当年夏天,王光美从北京专程来到新乡县看望儿子,这是两人拍下的一张合影。

照片中,刘源和王光美笑容满面,他们终于苦尽甘来,精神状态都很好。对于刘源来说,他自己也没想到当时能当选县长。1975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刘源从山西山阴县白坊村回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

刘源对此很感激,后来他在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中写道:

我到山西农村插队,一呆就是7年。1975年,我插队的同伴大都已上学或者当工人,只剩我一人在农村,而且得了黄疸肝炎,处境艰难,特别想回北京和家人团聚,没人敢批准,万般无奈才给周伯伯写了封信,请求回京。这时候周伯伯已在重病中,邓妈妈在我的信上批示“总理同意回京”,这样我才回到了北京,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

刘源回到北京后,暂时无法继续上学,后被安排来到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时间来到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刊发题为《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标志着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篇报道发表的两个月前,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重要讲话。当参会代表建议尽快改变用推荐的办法上大学时,邓小平说:

“改变现行招生办法,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

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开后,全国知青们激动不已,刘源更是如此。然而,当刘源提交报名申请书后,很快被退了回来,理由是“超龄”,但是很多年龄比他大的却成功报名。刘源颇为失望,他认为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获得读书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

思虑再三,刘源提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描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参加高考的渴望。多年后,刘源还能很清晰地复述信中的内容,他说:“我管他叫小平叔叔,开头就自报家门……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刘源并不清楚邓小平在信上批示了什么,一说是“应准予参加考试”,但在10天后他被允许参加高考。1978年初,刘源收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师范学院

进入大学后,刘源无比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按照刘源的成绩,他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但最后他选择去了农村。1982年春节前夕,刘源只身一人来到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

当时公社党务、管委共有17个正副书记主任,刘源排在第17,担任公社副主任,主要负责社队企业和一个管理区的工作。起初,大家都不知道刘源真正身份,只知道他来自北京,并在朝夕相处中发现这个年轻人穿衣朴素,为人低调,但工作特别努力。

同时,刘源经常去农村走访调查,他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这让他逐渐被组织上关注到。那时农村条件很艰苦,刘源不愿在村民家中吃饭,每次下乡他自备馒头。这看起来很艰苦,刘源却乐在其中,他觉得自己在农村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和母亲王光美

刘源回忆时说:“当时我大学所有同学都留在北京,我完全可以留校当助教,或者给领导当秘书,但是我觉得农村需要我。我在农村待过7年,17岁去,24岁离开的,是朴实善良的农民在我最艰难最绝望的时候帮助了我,才让我有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正常人的一种生存态度,所以我觉得我好像欠农民的,回农村是我的一个愿望。”

正是这样一种心态,刘源在农村获得了极大的锻炼,而且个人进步很快。1983年4月,刘源全票当选新乡县副县长。短短一年后,刘源又全票当选新乡县县长,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张照片。

事实上,无论刘源处于什么位置,担任多大的官,他给大家最主要印象是:立场坚定、为人低调、敢作敢为、为官清廉、包容大度、引领新风等。刘源希望一切靠着自己的努力,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

每当有人称赞时,刘源总是谦虚地说:“大家总是把对老一辈的感情、同情转移到我身上。我只有多谋公,不谋私,为大家多办事,把这一好条件还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