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民军队能在数十载的征战中,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这是一支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正义之师。当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军事主官加政治主官的“双长制”,也是人民军队取胜的法宝之一。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他的政委赵刚,就是典型的好搭档。在开国将帅中,有许许多多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军政好搭档,比较著名的例如:从八路军120师合作到第二野战军的刘元帅和邓政委;19兵团的杨得志和李志民;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的王近山和杜义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总和政委罗帅,也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罗帅病逝后后,一向深居简出极少露面的林总亲自参加了追悼会,而且陪着罗帅的家属等到骨灰放好后才离去。林总在挽联中写道:“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他把罗帅称为“挚友知心”,可见两人的良好关系。

林总和聂帅也搭档了很长时间。红军时期,林总和聂总分别任红一军团的司令员和政委;抗战初期,林总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聂总任副师长(在党内其实相当于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林总、聂总和罗帅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一起指挥了平津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聂帅和林总虽然先后共事3次,时间达到6年之久,两人却始终未能结成像刘邓、陈粟一样的至交,最后,两人还几乎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两人在年龄、学历、资历等方面的差异较大

聂总生于1899年12月,整整大了林总8岁,“代沟”是比较大的。1925年9月,聂总从苏联回国后,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而这时的林总是黄埔四期的学生。所以,两人之间的第一种关系是师生关系。这时候两人接触不多,聂总对林总在黄埔时的评价是“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也就是说,林总这位学生给聂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

两人的学历差异也很大。聂总年轻时曾就读于江津县立中学,1922年就读于比利时的沙洛瓦劳动大学,两年后又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还在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过军事。可以说,聂总是一名学贯东西,文武兼修的儒将。相比之下,林总的学历显得比较低,他毕业于武昌共进中学,然后在黄埔四期学习了半年多,早期也没有留洋的经历(1938年才因为负伤赴苏联养病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大元帅中,聂总排名较后,但是无论党龄军龄,他都是靠前的。他早在1923年春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仅仅晚于朱老总,远远早于彭老总、贺老总等人。而林总1926年3月在黄埔军校才转为中共党员,比聂总晚了三年。而论在我军的资历,聂总在十大元帅中是最老的。早在1926年7月,聂总便担任了任中共广东区党委的军委特派员;林总虽然在这一年的10月加入了叶挺独立团(这是我党最早控制的一支部队),职务低(见习排长)不说,他还是由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的聂总亲手分配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虽然都参加了南昌起义,但职务悬殊很大。林总当时是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是在聂总和周士第等人的率领下参加起义的。聂总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军委书记,11军的党代表,妥妥的林总的上级!

也就是说,聂总较林总,无论年龄、学历、早期资历和职务,差异都比较大,这已经决定了两人日后很难成为至交。

林、聂共事期间,林总的许多言行让聂总不认可

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占漳州后,林总想发一发“洋财”,不久就出现了红军战士在街上拿皮鞭打人,不利于军民团结的现象。聂总赶忙加以制止,他认为,对一些不肯出钱的老财,给予一定的惩戒是必要的,但不能拷打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总反问:“没钱就不能打仗,我们还要不要钱?”聂总生气地说:“我们是红军,如果政治影响搞坏了,即使你搞到再多的钱,甚至把漳州所有财主的财产都没收了,都毫无意义。”

这是两人合作中的第一次争吵。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战术,红一军团在广昌战役中损失了5000多人,没想到,以前一提起短促突击就牢骚满腹的林总竟然发表了一篇《论短促突击》的文章讨好李德。到了遵义会议上,与会者多数人都对“短促突击战术”的错误进行抨击,林总则一语不发。会后,李德来到红一军团时,林总对他已经是冷若冰霜。林总对待李德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他在聂总心目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遵义会议后,在新的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改变了被动的局面。但是这种在运动中战胜敌人的做法,部队行军多,有时候还得“兜圈”,当然也比较疲劳。林总这时候牢骚满腹,他认为这样会把部队拖垮,他不认可伟人的指挥,还打电话要彭总来指挥,遭到彭总的严厉斥责。聂总警告林总这种想法的严重错误,但林总我行我素,甚至给“三人小组”写信,要求毛从指挥的位置上下来。他要聂总签字,遭到聂总的严词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四方面军“一把手”张某阴谋掌控中央,他想让聂总到31军去当政委,林总也到别的军去当军长。聂总提醒林总要防止张某的阴谋,林总却说聂总搞宗派主义。聂总严正地强调这是路线问题,不是宗派主义。林总发火了,拍桌子说:“什么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那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一方面军才有2万多,他有8万多。”聂总也以拳头猛击桌子,义愤填膺地反驳:“人多就正确吗?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吗?”

红军长征胜利后,决定在陕北发展和巩固根据地。林总看到荒凉的陕北,悲观失望了,说要去陕南打游击。聂总劝说他,给他做工作,但林总听不进去,情绪一直比较消沉。后来林总正式把要到陕南打游击的意见正式上报给中央,于是中央让左权代替林总,调林总任红军大学校长。在林总离开红一军团时,林总对过去的事情仍然耿耿于怀,又和聂总争吵了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津战役中,聂总与林总再度合作。聂总提出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林总根本不当回事,不予理睬。聂总只好单独向中央发电,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林总见到主席表态支持聂总,才不好再反对。后来北平和平解放,人所共知。

林、聂难以成为至交,最根本原因是两人的性格差异太大

在林、聂两人合作期间,林总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对错与否,我们不好妄作评论。但聂总是一个“厚道人”(伟人语),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居功,不自傲。所以,他和林总一起被派到红一军团工作。

朱老总当时就告诉聂总,林这个人非常不好相处,军事上有自己的一套,但是独断专行。喜欢排挤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总上了井冈山后,在频繁的战斗中,他指挥灵活,调度有方,身手不凡,打仗很出色,提升也快。1930年8月,年仅24岁的林总便担任了红四军军长。但是林总的性格内向,除了失去理智的时候说说怪话,发发牢骚,很少把自己的心事暴露出来。

两人的性格差异,让聂总和林总在共事期间总是不那么轻松愉快,他在回忆录中说:

“和他共事,推心置腹地交换一些意见,有时感到困难。往好处想他,这个人似乎很深沉,往坏处想他,又觉得他很阴沉而又有些鹰鸷。”

当时,聂总认为,林还年轻,经验也比较少一些,虽然气盛,但只要必做好工作,还是可以团结共事的。因此,聂总尽量支持林总的工作,遇到非原则问题,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多加争论。但是,遇到原则的问题就不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两人相处时间加长,这种性格的差异最终让他们仅仅成为普通的工作上关系,始终无法成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至交。

结语:林总、聂总,都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虽然他们在共事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两人没能像刘邓、陈粟等人一样成为至交。然而,并不影响他们指挥红一军团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中央红军的第一主力;并不影响他们指挥115师取得平型关首战的辉煌;也不影响他们指挥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某种意义上说,两人的互补关系,恰恰是他们指挥部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