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沿着东侨开发区赤鉴湖栈道徐行,湖水像一面镜子,倒映着湖畔的楼宇,照见这一座城市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赤鉴湖栈道。宁德市生态环境局东侨分局供图

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湖里湖外,由近及远,望见的是这座城市的多彩多姿。东侨开发区,作为新能源产业的策源地,正在构建下一个“绿色”发展路径——迈向“零碳园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同时,要求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早在2017年,东侨开发区就印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污降碳等方案,先后荣获国家级双创基地、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等多个‘国字号’城市名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国家级‘四绿’的开发区,为试点打下良好基础。”东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新情表示。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减污降碳技术帮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加快形成一批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将有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碳达峰尚没有明确的路径,试点园区要“试”的,其实就是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江分析,碳达峰试点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碳达峰的关系,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过大的冲击。他分析,如果在试点碳达峰的基础上还能实现经济增长,就等于摸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这样的经验,放在全国来说,可能更具有复制、推广的可操作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拍图。宁德市生态环境局东侨分局供图

东侨开发区始终牢记“弱鸟先飞”“多抱几个‘金娃娃’”的重要嘱托,推动东侨开发区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做好产业链条“加法”、资源消耗“减法”、政策协同“乘法”、高质量发展“除法”四篇文章,探索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全工序、全周期、全链条”良性循环的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减污降碳协同标杆。

2023年,宁德市锂电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8%,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断层式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生产基地。

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链条做“加法”

在园区企业引进方面,“以布局锂电产业作为推动能源革命、迈向绿色低碳时代的重要抓手,坚持绿色引领、守牢底线,加强宏观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推动绿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东侨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赋能作用。东侨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基金,聚焦创新主体挖掘、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打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赛道上,发挥引导基金“长期助跑”的支撑作用。

做优做强全球头部电池产业基地,培育以锂电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强龙头、壮链条、聚集群,加快补齐补强隔膜、铝箔、铜箔等产业链缺失环节。成立“绿色低碳化及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绿色制造专家库和GPM绿色制造评价平台,开发锂电池供应链可持续透明审核工具,对95家核心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循环材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为超过60家供应商提供可持续发展培训,建立绿色可持续供应链。主动融入“电动福建”建设,策划一批“发电侧+储能”“用电侧+储能”项目,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在汽车、船舶、两轮电动车和重卡等应用领域拓展,光储充检、电池租赁、换电业务等新业态延伸,加快锂电产业集群全领域、全场景、全链条布局。构建锂电新能源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绿色低碳循环,资源消耗做“减法”

在全国率先开展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碳足迹核算,区内企业成功申报“碳足迹核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1项、锂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报告13份。引导锂电产业核心材料骨干企业绿色转型,培育企业“零碳”竞争力。高标准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打造宁德时代“零碳工厂”试点,构建锂电新能源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体系,推动锂电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上下游优势互补的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全面开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建成并推广国内首座标准化设计“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每个超充站点年减少544.32吨CO2排放。推动园区物流运输全电化,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宁德厦门干线”正式通车,园区产业链物流减少4200吨CO2排放。完善园区资源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废气排放、能源利用、环境质量等现有监控平台,建立联动统一的减污降碳协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能源、污染物、碳排放数据智能协同管理。

宁德时代EHS环境健康与安全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寻找高效的能耗解决方案,以“智改数转”为牵引,通过“5G+生产线”的融合,创新厂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数字化生产中控管理系统,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数智赋能技术手段。建设“云上数字工厂”,采取大数据实时采集能耗信息,实时分析关键设备能耗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节能规划,结合生产策略设计出最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实现生产智能化向能源前端延伸,让节能减排体现在每个生产环节,每年单位能耗降低10%,碳排放降低57%,真正实现从量变到“智变”。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10万吨废旧电池并再生1.3万吨碳酸锂,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锂电小镇。宁德市生态环境局东侨分局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协同做“乘法”

印发《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零碳园区创建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入驻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技术、建好环保设施,致力打造产业集聚、用地集约、零碳绿色的高标准园区。精心服务做优产业环境,开辟项目审批“快车道”,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试点,实现工业项目“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有力保障宁德锂电智能制造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企业减污降碳奖补激励机制,创新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工作,实现企业政策兑现“一趟不用跑”。

制定《关于促进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减污降碳高质量奖补资金,对列入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按时完成任务的,每个项目奖补3万元;对新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76.29万元。成立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保护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商服务中心等平台,保障产业发展需要。

引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做“除法”

聚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围绕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锂电池”,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创新区域招商工作,捕捉新的产业机会,引导清洁生产,输出绿色产品,服务绿色消费,逐步推动东侨开发区经济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成功升级。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锂电新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1C创新实验室建设能源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通过国家验收,建成一流的储能产业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示范区,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多方合作等手段整合国内外储能产业相关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在东侨开发区予以集成应用,形成支撑产业升级、设施升级、管理升级的示范作用。

在采访中,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存在一些瓶颈待突破:一是碳捕捉技术,可以将碳排放真正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二是在机制上,目前还缺少一套能将各种新技术、新举措聚合起来统筹考虑的系统化机制。“接下来,将在为期三年的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中完成突破,并形成一套指标体系,从‘试点’到运用至整个锂电产业。”

始于锂电产业,但不止于锂电产业,构建全绿色产业链,但不止于在产业层面,为城市发展注入低碳环保基因。下一步东侨开发区将建设零碳观光工厂、零碳学校、零碳公园、零碳办公楼等各类零碳应用场景,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零碳园区”,走出一条可复制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陈蓝燕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