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出和田”的国玉之都到“玉出云南”的翡翠之源,跨越4000多公里,又见中华玉文化的另一脉络。厚德载玉老蔡与著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家、中国玉文化学者、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岳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勇,和田地区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程建中,白玉世家董事长贺磊,翡翠王朝董事长杨牧仁,翡翠王朝合伙人、共荣號茶业执行董事黄穆穰等玉文化探源者们再次缘聚云南。云海山岭间,古道翠影中,知己再相遇,文化再相汇,“寻玉云南 梦回马帮”,让我们一起于行走间见玉史华章,于求索中看玉韵新篇!
云南素有 “金属王国”之称,境内各民族常以金、银、铜、锡等为原料,制作各种金属工艺品,其中银器工艺水平尤为高超。《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记载:“永北厅(今永胜)之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永北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今北京)所出无异。”其中描述的便是永胜珐琅银器的技艺之高超,它是历史上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如今我国的非遗项目之一。
此次“寻玉云南 梦回马帮”厚德载玉云南行在丽江的重要一站,便是拜访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氏家族珐琅银器工艺第四代传承人——谭志平大师,了解、体验珐琅银器,并共同探讨非遗技艺、玉文化一类的传统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光彩。
谭志平大师的工作室位于丽江市永胜县的一小镇之中,乡野之间,少了都市的喧嚣与浮华,只留有一片令人沉浸的艺术“绿洲”。老蔡与嘉宾一行抵达工作室时,屋内便只有谭志平大师与徒弟两人,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银丝。
珐琅银器工艺有几个步骤,制胎,掐丝,涮洗,点蓝,烧蓝,抛光,从14岁跟随父辈学习珐琅银器开始,这些枯燥却极需耐心、细心的步骤,谭志平大师重复了数万次。一锤一锤间,他敲打沉淀出了高超的技艺,叮当作响中,他读懂了祖辈、父辈的执着和非遗技艺传承的意义。
“这样精美的器具、首饰,这样精绝的技艺,没有被更多人熟知实在是一件憾事!”在与谭志平大师的交流中,老蔡深度了解了珐琅银器的制作过程及其传承之路,深感其中的不易,传统技艺、文化想要在新时代“走出去”,创新便是必经之路。
谭志平大师同样认可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年他在保持老字号品牌及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打制了多形百家锁、银菩萨、龙头壶、凤头壶、牡丹花壶、新式酒具等20多个品种,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除了在工艺上的创新,其实我自己也在逐步尝试拍剪,想依托互联网让更多人知道珐琅银器,但在这方面还需要向厚德载玉取经。”
厚德载玉深耕和田玉产业已逾十五载,始终秉持着传承弘扬玉文化的初心。但弘扬文化靠低头赶路是行不通的,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厚德载玉在一年多前毅然从幕后迈向台前,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将老蔡在产业源头的收玉日常、玉石科普知识以及玉文化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在天南地北的玉友眼前,这一转变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让古老的玉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焕发了新生机。
交流中,老蔡将这一年多来的经验、感悟与谭志平大师尽数分享,也表达了希望将和田玉与珐琅银器结合起来的构想,或许在未来,各位玉友能够看到玉文化表达的又一可能。
“寻玉云南 梦回马帮”厚德载玉云南行的这一站,让老蔡与嘉宾们近距离领略了珐琅银器的非凡工艺,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为传统文化间的结合埋下了新的种子。在未来,厚德载玉会与更多像谭志平大师这样的匠人携手,共同书写出中华传统文化与技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