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84年的那场暴雨,将我困在了青山镇汪家。她是镇上最优秀的女医生,温柔贤淑;可当弟弟在月色下对我说出那句"姐姐不结婚是有隐情的"时,我才发现,她藏着一个秘密......

01

雨,下得实在太大了。

我握着自行车把手,任凭雨水顺着面庞流下。1984年的这个夏天,注定是特别的。作为泰丰机械厂的技术员,我蔡铭凯本该在厂里加班改进新设计,却因为父母的催婚而来到了青山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蔡,你都26了,再不找对象,好姑娘都让人挑走了!"母亲的话仍在耳边回响,"你看看你师傅家的小王,比你小两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这话我已经听了无数遍了。每次回家,母亲总会绕到这个话题上来。今年尤其频繁,几乎三天两头就要提一次。父亲虽然不像母亲那样絮叨,但我能看出他眼中的期待。

"儿子,爸妈不是要干涉你的生活。"有一天晚上,父亲难得地跟我谈心,"我们就是担心,你总是把自己关在设计室里,错过了该有的缘分。"

我知道父母是为我好。确实,这些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眼看着同龄的伙伴们一个个成家立业,自己却始终形单影只。但我不是没想过找对象,只是总觉得还没遇到让心动的那个人。

事情要从上周说起。我们家隔壁的张大婶兴冲冲地登门拜访,说是要给我介绍一个条件特别好的姑娘。张大婶在我们小区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街坊邻里但凡有个大事小情,她都要操心一番。

"铭凯啊,我跟你说,这姑娘可是青山镇卫生院的医生,长得漂亮,人又有学问。"张大婶眉飞色舞地说,"她叫汪之琳,是咱们这片头一个考上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呢!"

母亲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真的?张姐,你跟我说说,这姑娘什么情况?"

"这汪家,在青山镇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张大婶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汪医生的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在百货公司当会计,家教很好。汪医生自己更是了不起,医科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市里的大医院,但她选择回到家乡,在镇卫生院工作,就是为了照顾父母。"

我在一旁听着,心里倒是起了几分兴趣。不为别的,就冲着这份孝心,也值得认识一下。

"那……她今年多大了?"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二十四,比铭凯小两岁,正合适。"张大婶笑着说,"不过说实话,追她的人可不少。镇上好几个干部的子女都想跟她处对象,都被她婉拒了。我这次能说动她家见见铭凯,也是看在咱们几十年街坊的情分上。"

母亲一听这话,立刻拍板定下了相亲日期。我本想推辞,但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到底没能说出拒绝的话。

"儿子,这次你可得好好表现。"临出门前,母亲还特意嘱咐,"我让你爸把他那件白衬衫借给你穿,多体面!"

谁知天公不作美,刚骑到一半,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把母亲给我准备的雨伞从车筐里拿出来,可还是挡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此时此刻,我正顶着大雨,在青山镇的小巷中艰难前行。裤腿已经湿透,鞋子里灌满了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父亲的白衬衫紧贴在身上,狼狈不堪。远处隐约可见一座青砖大院,那应该就是汪家了。

我深吸一口气,正要按门铃,却看见一个纤细的身影撑着伞从门里快步走出来。

"是蔡先生吗?"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快进来吧,您都淋湿了。"

原来是汪之琳一直在门口等我。她把伞递给我,自己却淋着雨跑回屋里取来毛巾。这个小细节,让我心里一暖。

跟着她走进院子,我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汪家的院子虽然不算大,但收拾得很整齐。几棵桂花树郁郁葱葱,雨水打在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响声。院子一角还有个小菜园,种着些时令蔬菜,显得生机勃勃。

"蔡先生,您先擦擦身上的水。"汪之琳把毛巾递给我,"要不要换件干衣服?我哥哥的衣服应该合适。"

我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一会就干了。"

"爸,妈,蔡先生来了。"汪之琳朝里屋喊道。

一对中年夫妇闻声走了出来。汪父五十出头的样子,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是严肃;汪母则面带笑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

"小蔡啊,路上还顺利吗?"汪母一边给我倒茶,一边关切地问道。

"还行,就是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早知道该让之琳去接你的。"汪母说着,转头看向女儿,"之琳,你去把炉子上的姜汤拿来,免得蔡同志着凉。"

汪之琳点点头,转身向厨房走去。我注意到她走路的姿势很优雅,像是受过专门的训练。

"听说小蔡你在泰丰当技术员?"汪父开门见山地问道,声音低沉有力,透着几分严肃。

"是的,叔叔。我在机床设计部门工作,主要负责新型数控机床的设计和改进。去年刚评上助理工程师。"我如实回答。

"泰丰厂现在效益怎么样?"

"还不错。我们最近研发的新型数控机床已经通过了省里的鉴定,准备投入生产。"

"那工资待遇呢?有分房吗?"汪父追问道。

我刚要回答,汪之琳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了进来。

"爸!"她轻声制止道,"您先让蔡先生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吧。"

我接过姜汤,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她左手不自觉地捂了捂右手腕,那里若隐若现地露出一道疤痕。这个小动作,不知为何让我心里一紧。

正在这时,楼上传来脚步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走了下来。他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显然是刚从学校回来。

"哥,你回来了。"汪之琳笑着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蔡铭凯蔡先生。"

"你好,蔡大哥。"少年有礼貌地打招呼,"我叫汪志扬,是之琳的弟弟。"

汪志扬朝我点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中还藏着别的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志扬,快去换衣服。"汪母说,"一会和蔡同志一起吃饭。"

"好的,妈。"汪志扬应了一声,上楼去了。

汪之琳起身说要去准备晚饭,汪母想跟着去帮忙,却被女儿按住了肩膀:"妈,您就在这陪蔡先生说说话吧,厨房我一个人就行。"

看着她走进厨房的身影,我突然注意到汪父汪母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里似乎包含着某种担忧,又似乎带着一丝期待。

很快,厨房里传来了锅铲翻炒的声音,混合着阵阵饭菜香。透过敞开的厨房门,我可以看到汪之琳娴熟地掌勺的背影。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显然经常下厨。

"之琳从小就爱钻研厨艺。"汪母笑着说,"每次值完夜班回来,累得不行了,还要自己做饭。我们劝她休息,她总说医生更要注意营养均衡。"

"是啊,"汪父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她从小就懂事。上大学那会儿,同学们都想留在大城市,她却说要回来照顾我们。"

我点点头,心里对汪之琳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汪父说这番话时,眼神闪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没过多久,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准备好了。有清炒油菜、红烧肉、清蒸鲈鱼,还有一锅浓郁的姜丝鸭汤。

"小蔡,多喝点汤,驱驱寒。"汪母热情地给我添汤,"这是之琳特意为你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间,汪父继续详细询问我的家庭情况。得知我父亲也在泰丰工作,是车间主任后,他的态度明显和缓了许多。

但整顿饭,我总觉得气氛有些怪异。汪之琳很少说话,低着头专注地夹菜;汪母不时偷瞄女儿的表情;而汪志扬则时不时地叹气,眼神复杂地看着姐姐。

这一家人似乎都有心事,却又都在极力掩饰着什么。

饭后,外面的雨势不减反增。远处的天空不时闪过一道道惊雷,照亮了整个院子。

"这么大的雨,骑车太危险了。"汪父看了看窗外,皱着眉头说,"小蔡,今晚就住在我们家吧。明天一早再走。"

我本想推辞,但看着窗外电闪雷鸣的景象,也只好答应下来。

"之琳,你带小蔡去客房。"汪母说着,又转向我,"小蔡,你别嫌弃,我们家条件简陋。"

"阿姨您太客气了。"我连忙说道。

汪之琳领着我上楼,穿过走廊时,我注意到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有一张是汪之琳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照,青春靓丽;还有一张是全家福,看样子是在她毕业那天拍的,一家人笑得很开心。

但奇怪的是,这些照片都停留在四五年前,再往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全家福了。

04

"这是您的房间。"汪之琳推开一扇门,"我去给您拿换洗的衣物。"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床头柜上放着一盆文竹,给简单的房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没过多久,汪志扬帮我送来了换洗衣物和新的毛巾。他把东西放在床上,正要转身离开,突然停下脚步。

"蔡大哥,"他压低声音说,"我姐姐的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一愣:"什么意思?"

"我姐姐不结婚是有隐情的。"他欲言又止,目光中带着几分挣扎,"蔡大哥,你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