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3日讯12月13日上午,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共筑幸福养老服务网”新闻发布会。枣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燕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2023年底,枣庄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87万余人,占比20.6%。近年来,枣庄市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持续深化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调整市老龄委组织架构,制定全市老龄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和全市老龄办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均设立老龄工作科,承担老龄办日常工作,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

不断强化政策制度创制。围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各类涉老文件12份,老龄事业发展制度不断完善。发布《枣庄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4年版)》,明确28项基本养老服务内容,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实施稳岗就业支持等4个方面制定15项措施,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印发《枣庄市养老服务发展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科学设置18类补助项目,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统筹、政策集成和资金整合。

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兜底性保障更加精准。建立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制度,优化补贴申请审批发放流程,今年以来为2.3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约2400万元。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及时发现防范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惠及5.3万余人。

普惠性保障更加有力。对枣庄市80、90、10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分别给予每月不低于30元、60元、500元的高龄补贴,今年以来为全市11.4万老年人共发放高龄补贴4000余万元。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全市共有277.1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88元,各区(市)之间已实现市内异地住院医疗费用联网结算。

基础性保障更加多元。推行“枣慈留香·银安计划”项目,投入资金245万元,为约20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政府出资120万元为6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今年以来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参保老年人数约17万人,累计赔付金额达861.7万元。

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成功比例达100%,市级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成功挂牌,医养结合机构数量持续上升。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为100%,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比例为100%,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建立老年医学科市级规范化试点机制,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被定为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市级试点机构。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防治行动和老年人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完成薛城区省级老年人失能失智60人预防干预试点终期评估,开展全市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120余人。完成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项目省级试点认知功能初筛8913人,初筛率达50%以上,市级试点认知功能初筛34845人,初筛率达40%以上。

持续强化人才培育。组织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18人参加国家老年医学人才集中培训,委托驻枣高校培养老年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累计12053人。组织8支医疗队伍共计40人,参加枣庄市“鲁班传人”医养结合康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为老年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编制《枣庄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08处,村(社区)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等481处、爱心食堂236处,有效构建“15分钟享老生活圈”。支持养老机构转型升级,优先增加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型床位,推动养老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今年新增床位900张。

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开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全市评选星级养老机构72处,其中三星级以上26处。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专项整治,对全市39家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资金使用、运营质量、服务水平进行集中督导检查,发现、整改问题132处,有效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推进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工作,推动实现普惠性养老服务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服务可持续。

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探索“社区食堂+爱心助餐”“支部引领+多元共建”等模式,打造“供销大食堂”等连锁化爱心食堂品牌,引导餐饮企业发展中央厨房,为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聚焦爱心食堂可持续发展,组织召开2次全市爱心食堂现场观摩会议,推广典型爱心食堂案例10个,持续总结经验做法,评选优质服务爱心食堂15家。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爱心食堂129处,全市共有爱心食堂236处,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顿热饭”问题。

强化人才素质提升。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行动,举办全市中级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培训班,夯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100%,持证率达到70%。组织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表彰优秀组织单位3个,优秀养老护理员6名,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老年友好环境建设持续优化

构建友好生活环境。围绕“空间打造、健康支持、为老服务、社会参与、氛围营造、信息支撑”六大体系,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为1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老年宜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优化为老志愿服务。开展“暖心到家”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活动,打造“榴花红”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为老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老年健康义诊280余次,惠及3.3万余人,将志愿服务精神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

营造爱老社会氛围。“敬老月”期间,联合16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5大类18项爱老敬老助老活动,慰问千余名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的老年人,送去慰问物资13万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协会和文体社团优势,组织广场舞集中展演、重阳节敬老演出、老年书画作品展等文化活动200余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护老权益保障。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反诈宣传、普法教育等活动18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服务老年人4万人次。积极探索“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让老年人对公共法律服务“可感、可知、可及”“法护桑榆 情暖市中”获评全省“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十佳工作案例”。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