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没多久,想着给老家凤阳修一道坚固漂亮的城墙,没想到修墙的老百姓造反了,叛乱被平以后他跟领头的人有了一次精彩的对话。
当时叛乱的规模不大,很快就被官兵镇压了,领头的黄纲、高峰很快就带到朱元璋面前,于是便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后面还以此为基础拍成了电视剧。
朱元璋:就是你们闹的事儿?
黄纲不答反问:你就是朱元璋?不用问了,落在你手上我们也没打算活着。其实我们没什么不一样,只是你的运气比我们好而已。
朱元璋:再问一遍,为什么要闹事?
高峰抢着回答:跟你当年一样,活不下去了。
朱元璋:什么叫活不下去了,到底怎么回事?
黄纲:官兵让我们修城,但是不给饭吃,谁敢偷懒或者逃跑,就往死里打。一共1000多人修城,已经饿死了上百人,不造反,就没有活路了。
朱元璋:朝廷发的粮食呢?
黄纲:被贪官克扣了。
朱元璋怒了:那你们为什么不报官?
黄纲也怒了:你当年造反的时候,为什么不报官?
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对贪官的痛恨到了极点,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反贪腐规定: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斩!并且还针对贪官制定了一系列残忍的酷刑:断足剥皮抽筋等等,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
可效果怎么样呢?有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洪武三年,广西阳山县爆发叛乱,叛乱人员规模达10万之众。
洪武十二年,四川眉县人民发动叛乱,起义军声势浩大,先后攻占了14个州县。
洪武十四年、十五年,广东连续2年爆发上万人的动乱。(还有一些数据,就不一一例举了)
仅从数据来看,效果非常不好。朱元璋拿出最大的诚意去反贪腐,为什么还会如此呢?
我想起来了网上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辩题:高薪能否养廉?很多网友知道后各抒己见,最终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换到朱元璋身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可能。
可他压根也没有给官员开多少工资,据记载,明朝官员工资之低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换算下来,一个县令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也就1000多块钱,而且每个地区都一样,在这一点上面,朱元璋一碗水端得很平。
寒窗十年,好不容易当上县令,结果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而自己手上又有权力,你不拿别人拿,别人活得比你滋润。
这是对人性赤裸裸地考验,很少有人能经得住这种考验。
那钱从哪儿出呢?答案是:老百姓身上。
举例:某地出了旱灾,千里无鸡鸣,树皮都没得吃,县令往上报灾,朝廷核实无误后拨粮赈灾。
假设10万担粮食,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就只剩下了5万,到了省里变成了3万,到了市里还有2万,到了县里只剩下1万,赈灾的官兵再克扣一点,最后能进老百姓嘴里的不足5000。
这种情况下,除了造反,好像还真没有活路。
可如果把官员的工资提升上来呢?结果还是一样,官员自己不种田,想提升薪资,就只能加收赋税,翻倍征收,甚至3倍征收,对老百姓来说,没啥区别。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那就是发展商业,再大力征收商人的税收,自洪武年间开始,跟西洋各国交易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所带来的税收,远远超过农业上的赋税。
但朱元璋第二痛恨的人就是商人,所以这条路在他那里走不通。
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不管朱元璋怎么反贪腐,都杜绝不了满朝皆贪的局面,这也是导致一个农民起义的皇帝,下半辈子有一部分的时间在做镇压农民起义的事情。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