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九十八期(总第868期)
最近这些年,社会整体的语文水平如何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思考与判断。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下面我从二十四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出发,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先看一张告示,这是我家小区电梯里张贴的关于禁止高空抛物的温馨提示。
读过这则百余字的告示,你能发现哪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再看下面这样一份官方文件,湖南某县卫生健康局向市民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文件仅200余字,却有多达7处错别字,实际上除错别字外,还存在其他语言表达问题。
可能有人看了以上两张图片会说,这不过是工作态度问题而已,认真一点儿就不会这样了。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有很好的语文素养,有很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那么,哪怕是没那么认真,没那么用心,恐怕也不会如此漏洞百出吧。
也可能有人会说,都是电脑输入惹的祸,因为一直用电脑,很多人会提笔忘字,这很正常。但我想说的是,用电脑处理文本时间久了,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形,然而写字和识字是两码事,输入法提供了选择,只要自身语文素养足够高,就不至于选不对正确的那个字吧。
当然了,还可能有人会说,拿这样随便找来的两张图说事儿,不过是以偏概全而已。但我想说的是,看看现在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各色文字,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语言表达完全过关呢?或者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儿,就看看学校中的各种宣传、海报、通知等付诸文字的内容,又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语言表达问题呢?这两张图固然不能代表全体,但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了。
那为什么社会整体语文水平每况愈下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以为当下语文的教法和学法难逃干系,而且以我个人不乐观的判断,现在这种状况还远没有坏到谷底,未来还会越来越坏。
当下语文的教法和学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紧紧围绕考试和练习进行,考试日趋频繁,刷题成了常态,学生不停地做卷子,老师不停地讲卷子。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觉得语文考试得高分,就代表语文学得好。就在这做卷子讲卷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循环中,社会的整体语文水平变得越来越坏了。
何出此言?听我慢慢道来。
因为我们的标准化考试,很多时候脱离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虽然近些年,不断在考试命题中强调情景化,但考试题中所谓的情境,更多不过是一个虚拟的,或者说虚假的情境罢了。
以基础运用试题为例,真实的语文运用中,哪里会有什么判断下列加点字有没有错别字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得当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划线语句是否有语病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划线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呢?哪里会有判断一组指定语句的修辞是否正确呢?……
真实的情境应该什么样?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该是所有这些问题都混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中,有什么问题就要指出什么问题,哪里会明确告诉你某个问题在某几句话中呢。
学生在校的阶段性考试,常常范围非常明确。比如,就考这几个单元的词语,这几个单元涉及的语法修辞知识等,老师带着学生做针对性极强的反复练习,学生得了高分,就误以为自己水平不错,其实那高分不过是范围有限,反复刷题的结果而已,不能和真正的语文素养画上等号。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训练瞎猫去抓死耗子,划定若干条路线,每次都让瞎猫按照既定路线跑,最终一定能碰到死耗子。而一旦放开范围,死耗子变成了活耗子,不再按既定路线去跑,那瞎猫就现了原形,不再那么容易逮到耗子了。
又比如,文言诗文的考查部分,平时的考试常常是指定有范围的若干篇内容,三五首诗或者两三篇文言文之类,只要盯住这有限的范围死命地练习,学生考试必然拿高分,但真正具备了文言诗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了吗?没有!他们不过是通过针对性训练记住了答案而已。
语文老师没有人不晓得经典“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诗无达诂”这个基本道理,但一考试,这个道理就作废了,变成以标准答案为准。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都有了固定方向的理解,都要以教材乃至教参为依据,不能越雷池一步,于是,把教材落实下来了,把教参落实下来了,分数就得到了。
可分数固然得到了,学生真读懂乃至读深了这首诗这篇文章了吗?没有!他们只会越来越功利,“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要求答成什么样,就答成什么样,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品味,“涵咏工夫兴味长”在他们那里根本就不存在。
再比如,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学生在实际作答时,要严格按照命题的限定要求来回答。现代文阅读的绝大多数问题不过是考查准确性,或者更直白地说是满足限定性要求而已,因此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浅显的而不是深入,是共性的而不是独特的。也正因为如此,很难从现代文阅读的作答中判断出具体的某个学生对一篇文章理解的深度如何、个性如何。
老师在阅卷过程中,针对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答,常常是快速地看学生是否把所有得分点都回答到了,踩中了得分点就给分,反之,没有踩中得分点就不给分,至于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错别字、病句、语言表达的啰嗦冗长等等问题,都不在阅卷考虑之内。这就导致学生误以为只要自己得分了,就没问题了,殊不知,他的不良的甚至错误的语言表达习惯,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形成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几乎所有学生,甚至是绝大部分语文老师没有意识到的。用作现代文阅读的材料,都是根据命题需要刀砍斧劈过的,都是经过调整和修改的,甚至这种调整和修改幅度有时候还很大,这就常常导致文章的逻辑断裂,语言干瘪等情况,学生为了做题,不断读这样一些低质的文章,就像一个人长期食用农残添加剂超标的蔬菜食品对身体有害一样,也会慢性中毒,甚至有一天会病入膏肓。
这种慢性中毒,尤其体现在作文中。试想,学生读的很多文章,就是逻辑断裂,语言干瘪的,那他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不逻辑断裂,语言干瘪呢?正所谓“取法乎下,得之下下”。而且为了应试所做的很多作文训练,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偏离了真正写作的,仅仅是奉旨填词而已,并无真感情,真思考,因此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何况,现在频繁地通过考试来训练考试作文,再加上电脑阅卷,老师只给一个分数,之前手动批改时那些随手圈画出来的错别字不再圈画了,随手画出来的病句不再画了,画波浪线来表示某些语句或者某些语段特别好,也不再做了。这样干的结果如何呢?不要说文章有思想,就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很难保证了。
最近这些年,时不常地看到那些在网络中获得一股脑儿好评的“小作文”,甚至有人要把这些“小作文”作为学生应试文章的模版或者典范来大肆宣扬。但是,稍微有一些语文素养的人,都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小作文”的硬伤,看似辞藻华丽,但实际不过是绣花枕头,是驴粪蛋子,是里面爬满了虱子的华丽袍子而已,是假话空话大话加套话的集合而已。这些“小作文”用堆砌辞藻来掩饰思想的苍白,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的思想,更不要提什么思想深度了。
那思想从哪里来呢?思想可不是为了应试一篇又一篇写作文,或者准确说,是一篇又一篇抄袭或者堆砌作文素材能得来的。要想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仅仅依靠朴素的情感,很难生长出丰富深刻的思想来。然而,我们把大量本该用来读书的时间,用来沉思的时间,用来真正写作表达的时间,都用来做练习了,用来应对考试了,结果自然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此说来,我是坚决反对考试和练习喽?不,适度的考试和练习有必要,但过犹不及,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扎扎实实的读书上,写作上,然后才能回归本源,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点点儿提升起来。
当然,社会整体的语文水平提升,仅仅依靠我一个语文老师努力没用,需要一群人一起努力;仅仅一代人努力没用,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当务之急,是从老师到学生,都要认识到语文不能这样教,语文不该这样学,要尽快从快速滑向错误深渊的轨道上停下来。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