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号下午,深圳后海金融总部基地一块住宅用地迎来拍卖,这块地的建筑面积只有26.3万平方米,起拍价却高达:
126.5亿。
由于门槛太高,大部分买家都被拦了出去,只有两家竞买者参与了现场拍卖,一方是招商蛇口,另一方是华润和中海联合体。
都是央企。
尽管如此,现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竞价,华润中海联合体以185.12亿元的总价拿下该地,刷新了深圳的总价“地王”纪录。
尤其令人震惊的事,虽然只有两个买家,但整场拍卖的竞价次数达到:
295轮。
也是这一天。深圳龙岗的沙湾殡仪馆,一场追悼会在肃穆的氛围中举办。诸多员工和亲友,在这里向一个民营地产商——深圳花伴里集团董事长陈生强,做最后的告别。
陈老板是在11月27日不幸坠楼去世的,享年61岁。深圳地产圈的朋友说,这两年公司负担很重的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善良,如果自私点,人不会抑郁。
1
陈老板是在1998年创立花伴里集团的,在深圳主攻旧城改造。他们在龙华、后海、西丽、龙岗等区域,开发了多个项目。
2015年是花伴里集团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华侨城斥资28亿,入股花伴里旗下公司,并将合资公司改名为深圳华侨城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
发力城市更新。
花伴里是一家没上市的民企,仅在深圳小有名气。华侨城贵为央企,行业地位和资产规模都非前者可比。华侨城肯放下身段,借力民企发展新业务,也让很多人对花伴里高看一等。
新公司先在深圳发力,又逐渐布局大湾区,还一度进入武汉、昆明等城市。花伴里也快速做大。
官方信息说,2020年,花伴里集团有员工逾千人,资产规模超过350亿元,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城市的土地储备面积:
超过200万平方米。
花伴里对城市更新的前景一直很看好。和华侨城合作后,他们继续发力城市更新。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还在官微上发布了这条消息。
理想很丰满。但这一年的下半年,信贷收紧,中国楼市大调整正式开启,民营地产商纷纷暴雷。花伴里的土地储备,开始成为沉重的负担。
2022年年中,花伴里集团在一个务虚会上说:
倡导全员落实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入,确保整体资金收支平衡安全。
这几年,花伴里陆续退出一些项目,试图推进轻资产化。但像大部分民营地产商一样,由于市场不好、负担太重,他们的资金压力仍然非常更大。
到了今年,他们的问题,终于开始集中爆发。
今年5月以来,作为花伴里旗下主要投资平台的深圳市花伴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接连成为四宗司法案件的被告或被执行人,总执行金额达8亿人民币。
与华侨城的合资公司也未能幸免。今年,该公司遭遇了两次股权冻结,额度超过10亿人民币。
11月初,这家公司还因合同纠纷,被告上了法庭。
投出去的钱,也很难收回来了。今年6月,因为民间借贷纠纷,花伴里将三个被告告上法庭。算上本金和利息,被告一共欠了他们5000多万。
后来,法院判决花伴里胜诉,但三个被告已经多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要回这笔钱的难度,可想而知。
2
像深圳很多地产商一样,陈老板是潮汕人。在家乡人看来,陈老板乐善好施,是汕头市潮阳区的著名乡贤。
2020年教师节,花伴里公益基金会向汕头市潮阳区棉北街道捐赠了5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他们还承诺,未来四年将继续捐赠,5年总捐赠额不低于250万元。
这些年,陈老板为家乡回馈甚多。
汕头市的潮阳博物馆,立了一块“潮阳乡贤反哺家乡芳名录”的牌子,深圳花伴里实业榜上有名。他们为家乡捐资8000万元,略少于黄光裕兄弟的1.05亿。
在深圳地产界,陈老板口碑也不错。陈老板去世后,有花伴里的前员工表示悼念,评价他:
是一个好人。
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一直在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还有网友说,买过花伴里的房子。降价后,陈老板竟然给退了钱。
陈老板加入过一个叫做“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机构,并担任副会长。这个机构的官网上,至今有对花伴里的介绍,说他们:
不让合作伙伴吃亏。
一位深圳地产商朋友还跟包叔说,陈老板“很讲义气”,许多下海的相应专业的人的第一站,都在他这儿落脚。
对于他的意外离世,这位朋友说:实在可惜。
也许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这位生前低调的商人,在死后得到了诸多赞誉。但在中国的开发商群体中,能获得这么多好评的,确实不多。
尽管事业有成,社会评价也不错,但看上去,陈老板活得并不开心。
身边的人说,陈老板很早就得了抑郁症。最近几年,花伴里的一些重要签约,都是CEO乔宇参与的,陈老板很少出现。
他甚至会缺席公司内部的一些重要会议。
在花伴里的官网和官微上,这几年都没有陈老板的消息。
没人能说清楚陈老板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什么时候。网上流传的关于他的照片,大都来自几年前,那时他笑容可鞠,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不过一位朋友去年见过陈老板,他说,陈总的话比以前少了:
人很憔悴。
然后就是7月15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陈老板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就是那:
8亿人民币。
3
有一位朋友也是老地产人,在一家民营地产上市公司干了二十年。疫情期间,她的公司也暴雷了,公司一直在重组,裁员。她很幸运,成为了少数的一直留在公司的人。
公司最好的光景是在2017年,销售额过千亿。她在那一年赶着潮流,自己掏钱上了EMBA。毕业五年后,他们班上的同学,搞了一次聚会。里面有干房地产的,干金融的。但她一眼望过去,第一个念头就是:
大部分同学,都瘦了。
尤其是曾经的房地产行业从业者。不少都失业了。这个行业,失业几乎不可能再就业了。他们每天也就健身跑步,身材管理要比几年前好太多了。
但内心的焦虑,写在了每一个人脸上。
从2020年“三道红线”出台到现在,不过短短四年多的时间。别说房地产了,整个中国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老板一夜之间从人生巅峰跌入了谷底,从首富成了老赖,甚至琅珰入狱。
这些老板赌博式的无序投资,自然难辞其咎。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很无奈,因为很多开发商卷入的是:
三角债。
因为欠钱,他们拖垮了很多乙方,但同时也被很多甲方欠账。而这些甲方,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惹的。
最近,利好政策终于不断出台,市场开始有一些回暖,有些地块也拍得热火朝天。
就在深圳“地王”诞生的三天前,北京朝阳区的一宗大体量组合地块拍出,中海以153.32亿元竞得,刷新了北京总价“地王”纪录。
12月12号,北京又拍出了一宗110多亿的高价地。
那个熟悉的味道,似乎回来了一些。
但很多地产人却感觉,好像经历了一个世纪。
上个月,我见了一位地产商老朋友。每年我都会见他一次。在所在城市,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个城市的首富。
大概在前年,他的公司暴雷了。债主开始纷纷上门,跟投被欠的员工也纷纷上网曝光。
每天一睁开眼,各种事情迎面而来。他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就算吃安眠药也睡不着。有一次他问我,吃安眠药对身体有害吗。
今年见他,感觉他状态好很多了。就是话很少。我们俩坐了两个小时,喝茶,总共没说上几句话。
他秘书送我出来的时候说,老板今天状态很好。
我很诧异。秘书说,今年跟客人坐两个小时,他可能一句话都不会说,很尴尬。
珍爱包叔,顺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