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坐拥长江最长岸线的“千湖之省”湖北,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也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中线正是自十堰市丹江口水库取水,一路北上。以一域窥全局,从十堰看湖北,如何将“生态水”转为“财富水”,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01
“守山护水”是“天大的事”
作为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承担着“向北方调水”和“保水库水质”的双重责任。
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强调,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湖北始终坚定“治荆楚必先治水”。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
“大库清”还需“小河净”,湖北探索“全域+流域”小流域综合整治新模式,将“笔”落在了江河的“毛细血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上:以十堰市为例,茅塔河的“五统一”治理农村污水、“河沟岸户”协同治理、“生态脱氮沟”减氮控磷等经验模式,浪河的“分段拦截、温度控制、生物抑制”蓝藻治理模式,枧堰沟的“固氮—脱氮”双重处理模式和“海绵农田”治污模式,瓦房河的“旅游配套与乡村基本服务融合互促”模式……32条河流,见证了十堰人的护水担当。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不止如此。在丹江口水库流域,一个集“海陆空”于一体的水质安全监管防线已然成形。
“高空卫星、无人机和环库岸线的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了解库区情况,也会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监管、对地下雨污管网进行监测、对危化品运输车辆严密监控,防止任何一点可能的污染物进入库区范围。”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宋陈悦介绍道,中心还有一个调度平台,如遇到智能监控系统发现、群众投诉或者上级交办的问题线索,水保中心的水上执法队伍、陆地巡护队伍和生态环境警察大队便会介入,通过统一协调调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问题线索限时处理。
02
武当山水间走出“致富水”
与此同时,武当山水、农夫山泉等水企利用汉江水生产的瓶装饮用水也一路北上,形成“南水”北送的另一条线路。
在丹江口武当山水厂的展厅里,每一瓶“武当山”水的瓶身上,都能看到南水北调线路图以及武当山、太极文化等不同图案。“这就是将当地文化赋予了其中。”在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君看来,赋予一瓶水情感、价值感、社会交往等标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作为丹江口市“土生土长”的企业,投产仅一年多的武当山水,很快在华中和华北地区打开市场。今年9月,“堰水进京”专列开通后,公司发货量更是猛增。“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每月可生产1200万箱天然水。”陈东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产品在京津冀地区备受青睐。
除了本土水饮料企业,丹江口依靠着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头部饮料企业先后在这里投资建厂:农夫山泉已在丹江口建成3个工厂,日产能够达到1600万瓶;“北冰洋”汽水畅销全国的老字号北京一轻食品,已经在这里建设了全国第四个生产基地;华润怡宝、燕京啤酒、马迭尔精酿啤酒等项目也建设正酣……“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的百亿产业集群正在崛起,真正实现了从“全民护水-一库清水-发展活水-百姓富水”的转化。
03
“中国好水”造就“金字招牌”
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市始终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扛牢守水护水使命。十年来,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683亿立方米,惠及北方26座大中城市1.14亿人口。而守住绿水青山不动摇,向着目标进发的湖北也底气十足:今年第四次集中“上新”重大项目,总投资1.1万亿元,向“绿”向“新”项目占半壁江山,绿色成为湖北和谐发展的壮阔底色。
通过对口协作机制,越来越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企业来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投资兴业。
武当蜜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柑橘产业也是丹江口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10月,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与丹江口市签订协议,承诺以不低于每斤0.8元的价格兜底收购柑橘15万吨,彻底消除橘农销售柑橘的后顾之忧。此外,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轻顺势提出了打造“中国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第一品牌”的愿景,从单纯地卖橘子到生产HPP橘汁、果汁汽水等高附加值产品,丹江口的柑橘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激活“水经济”为发展“解渴”,奔流不息的千里南水在荆楚大地结出累累硕果,勾勒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画卷。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