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宋志娇 2024年11月19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首届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科主任魏玮主持完成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脑肠同调’新治则及疗效评价方法”获颁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参加学术交流会并讲话

近日,为了进一步了解“脑肠同调”新治则及疗效评价方法,《祖国》杂志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对脾胃病科主任魏玮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西合璧 变革融合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属世界难治性疾病,由生理、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共同所致,是一组由消化系统和(或)中枢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这些疾病往往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全球超40%的人群患有本类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集中在对症处理上,而魏玮教授的研究则从“整体调控”的角度出发,探索疾病更为根本的治疗策略。

“胃肠道是情绪的表达器官,消化系统很多难治性疾病不仅仅是消化系统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与患者的情绪有密切关系。情绪从西医上来讲是指焦虑和抑郁,从中医上来讲是‘七情六欲五志’。研究发现,中枢系统的变化和胃肠道是互作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即通常所说的胃肠不舒服就会出现休息不好的表现;相反,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胃肠不舒服。”魏玮教授说:“我早年在临床过程中发现,情绪的变化一定和胃肠道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中医特别重视‘话聊’,也就是有效的沟通,同时又称为心理治疗。西医有专门的心理科、精神卫生科、消化科,但他是割裂开的,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就出现了困境。如果一个病人,同时具有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的状态,那他去医院应该看两个科,但是西药目前还没有可以同时作用在中枢和消化系统的对症药,但是中药则具有这个特点。”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继承了路志正大师调理脾胃病“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思想,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提出“调枢通胃”的现代中医学理论,即通过同时调理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阖之枢少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调”即调摄、调理,指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枢”即核心,引申为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指六腑以通为用;“胃”则涵盖了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概念,“通胃”指通利胃肠之腑气。

该理论的创立,突破传统从肝、脾、肾治疗的局限,从核心病机把握该类疾病。这一理论与现代医学“脑-肠-微生态轴”有异曲同工之处,抓住了这类疾病的核心病机,以“脑-肠互作异常”为目标,同时改善消化系统症状和不良心理状态,据此形成了该类疾病“脑肠同调”的治疗思路。

基于“脑肠同调”理论,魏玮教授提出了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思路,包括“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IBS-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中)等项目完成人参会代表参加202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合影。

“消化系统疾病难治的特点就是它是多器官同时得病,是跨器官、跨脏腑类的疾病。我们提出‘脑肠同调’,意思就是同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我们有自己原创的手段、方法、实验数据和临床试验等。”魏玮教授自豪地表示,“我们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革命性的工作,很感谢得到国家和行业的认可。”中医的“脑肠同调”思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一思路得到了临床验证,并与现代医学的“脑-肠-微生态轴”理论相呼应,是东西方医学交融互鉴的结果,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多维度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魏玮教授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耕疑难疾病“脑肠同调”治则治法研究,以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相互作用为切入点,阐释脑肠同调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药物研发,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坚守初心 躬耕杏林

魏玮教授不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肠同调治则治法”重点研究室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北京中医榜样人物、首都名中医、国家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疑难病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协作平台负责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诸多职务彰显着魏玮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

魏玮教授在脾胃病科领域已经深耕三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项目、国家重大疑难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久痢)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际胃肠电生理协会学术最高奖“Alvarez Award”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50余篇,编写著作7部。

当被问到“进入医学领域的契机和选择在脾胃病领域深耕的初心”时,魏玮教授说:“源于兴趣和热爱”。

魏玮教授从小就对医学充满了兴趣,目睹医生能够救死扶伤,为病人减轻痛苦,他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既神秘又神圣。他深情地回忆道:“我的奶奶因为食管癌去世,对我的触动很大。”这种早期的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从医的种子。后来,魏玮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医学院,正式踏上了医学之路。

在医学院期间,魏玮教授逐渐发现自己对脾胃病科有着特别的兴趣。“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健康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身体状况。”他说,“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解决脾胃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说到从医之路,魏玮教授着重提到了自己的两位恩师——国医大师路志正和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柯美云。两位“领路人”对他的支持和帮助让他终生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与恩师路志正先生(左)、柯美云女士(右)合影。

“路老和柯老师是让我非常尊敬的医学方面的国家栋梁之材,路志正老师曾跟我讲‘善撷百家,博古通今’,教导我一定要多读书,通过读书来了解古今医典里对疾病的认知用以参考借鉴;再有就是临床实践,路志正先生说,当大夫要具备超人的能力,才能帮助别人,我也以此来鞭策自己,让自己在心理上、能力上能够锤炼的足够强大。”魏玮教授接着说:“我的西医老师是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她曾教导我说,你看病人,第一次一定要把病人看透了,千万不能看成‘夹生饭’,你和病人之间如果形成固有的认知以后,这个病就没法看,所以第一次就把问题问清楚,了解清楚。我觉得像两位老师那样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一辈子做一个好医生,就是我的目标。”

2022年9月,以“基于多学科视角的‘脑-肠-微生态’前沿与技术”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33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国内来自20余家单位的多学科、多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魏玮教授被聘请担任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据了解,香山科学会议是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最高级别的闭门研讨会,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调整卫生、科研政策,提供建设性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前排左五)与出席第733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学者合影。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是魏玮教授创立的学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魏玮教授介绍道:“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机构,中医、西医、内科、外科、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在这个学科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魏玮教授还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据了解,全国一共有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但魏玮教授带领的是唯一一个专攻消化道肿瘤防治的团队。“我们团队提出‘消化道肿瘤可防可治’理念,在胃癌、结肠癌等防治方面有我们自己的方法,就是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在治疗方面,我们有微创手术,可以把肿瘤切除,同时保留器官及其功能,这点非常重要。”魏玮教授说,“在炎症到癌症转化过程中,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中医有办法阻断其发展,形成全链条的消化道肿瘤的防治。”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魏玮教授依然保持着谦逊和进取的态度。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脾胃病科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希望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很多疾病与压力有密切的关系,焦虑、不开心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其次都是‘其次’。”魏玮教感慨地说,“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帮助他人,作为医生,就要以毕生之所学为人民更好地服务。”

专业打响“望京招牌”

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者、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这样评价望京医院脾胃病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用新方法让世界看到了新价值。”

作为脾胃病科“领头羊”,魏玮教授始终将“建设国际知名、拥有现代诊疗技术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有机整合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脾胃病科”作为该专科的奋斗方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已成为现代化设备齐全、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理论基础雄厚的专科。

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小李来说,了解“消化内科”和“脾胃病科”是她看诊后的第一想法。她说,过去在西医院看到的科室名称是消化内科,而在望京医院用中医病名命名的“脾胃病科”展现出了浓郁的中医特色,吸引了她的注意。“我是在病友的推荐下了解到望京医院的脾胃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很有特色,于是我选择了这里。”小李说。

本以为来到这里的主要治疗是把脉、喝中药,令小李没想到的是,这里的胃镜检查技术也运用得炉火纯青,迟迟没有确诊的她终于明确了病因。

这得益于望京医院脾胃病科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内镜技术。

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的重要“利器”,自诞生之日起便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与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面对消化内镜技术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中医专业出身的大夫也必须掌握消化内镜技术。”魏玮教授说,以消化内镜为轴,探寻中西医结合点,已经成为新时代脾胃病科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认为,中西医是因病结合、对症融合,中西医的结合是以临床疗效为目的的结合,“西医不落后、中医有特色”是科室坚持的发展理念。在此理念下,科室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学科,并于2017年作为主委单位牵头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学科的创立,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是里程碑意义。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消化内镜等技术明确诊断,治疗时如虎添翼,提高了临床疗效。”

魏玮教授介绍道,科室坚持中西融通,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顶尖医院合作,持续在功能性肠胃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难治性消化道疾病领域深耕。

从改建内镜室、组建门诊到拥有今天几百平方米的现代化内镜中心、中西医兼备的特色病房,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家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不仅如此,望京医院脾胃病科还有着一支学科交叉、融汇中西的专业人才队伍。团队中的不同人才分别研究不同方向。“研究方向的细化,让人才各尽其能,让团队的科研成果百花齐放。”魏玮教授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魏玮教授还鼓励团队与外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自2020年开始,团队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21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消化道疾病会议——美国消化疾病周中崭露头角。魏玮教授说:“中医药走向国际,要求我们的人才队伍具备国际视野,无论在临床还是科研上,都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与国际接轨。”

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以其先进的理念、尖端的设备和专业的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未来,科室将继续坚持融汇中西、传承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打响脾胃病科的“望京招牌”。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此次采访是在魏玮教授简陋的办公室中进行的,在半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魏玮教授多次被各种事情打断,有向他询问是否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的,有汇报团队项目进展的,有预算项目需要他签字的,有请他对新药品进行试药的,有提醒他稍后要去北京医院做论坛讲座的,还有研究生开题报告需要他签字确认的……他的日常忙碌程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在办公室试药 李园慧 摄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当被问到作为首届“岐黄学者”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时,魏玮教授脱口而出以上八个字。魏玮教授非常重视传承,据了解,目前,魏玮教授团队有四十余位研究生,其中包括二十余位博士和十余位硕士。十几年来,他培养的博士、硕士已经上百位,很多目前已经是博导、硕导,并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魏玮教授时常教导学生,对于每一个病例,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背后的原理。并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医生,‘顶天’就是要领会国家政策,顺应国家号召;‘立地’就是要扎根基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为患者服务。”

魏教授进一步讲道:“做好工作、带好团队、培养好后人,是我当前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今社会,中医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让中医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玮教授接受《祖国》杂志宋志娇采访 李园慧 摄

魏玮教授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书写着中医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中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仰。